APP下载

浅谈陈垣学术研究的多元化

2017-11-25张兰兰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陈垣刻本工具书

张兰兰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陈垣学术研究的多元化

张兰兰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垣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巨擘。陈垣的学术研究多元化,他在宗教、元史、文献学以及工具书方面都广泛专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尤其在校勘学方面造诣颇高,对《元典章》的校补,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陈垣;学术;校勘;文献

陈垣,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

1917年开始,他发奋著述中国基督教史,于是有《元也里可温教考》之作。在研究宗教的同时,他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材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31年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释例》,提出了著名的“四校法”,成为后世历史文献学校勘工作的典范。陈垣还十分注重对文献的整理,重视对历史工具书的研究和利用。可以看出,陈垣的学术研究范围十分的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1 宗教史研究

陈垣对的宗教史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对已消亡的外来宗教,如火祆教、摩尼教等做过专门研究;就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的兴起和流传写过不少论著;对中国本土的道教,也撰有专书。

陈垣宗对教研究最著名的著作是:《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称“古教四考”。这些成就使陈垣登上史坛,走向世界。

《元也里可温教考》,元也里可温是元代基督教总称。以汉文史料进行研究,除《元史》外,还利用了地方志、金石录、书画谱等60多种材料,论证了隐晦七八百年,无人能道也里可温教。1917年写成,曾经多次修改、印行。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基于对该教何时传入中国的各种说法,陈垣用种种方法证明开封犹太教非宋以前所至,汉文典籍对犹太教的记载始见于《元史》,元以前无证。文中还详细考证了该教与回教之异同、教中人物之大略、寺宇的沿革、经文的内容和源流。1919年11月写成。

《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年4月撰。唐时外来宗教,除火祆教外,还有大秦、摩尼、回回三种。回教在唐代未盛,记载尚少;其余三教,因都来自波斯,唐宋学者分辨不清,记载每有错误。此文除叙火祆教的起源、兴衰外,还将典籍上三教混同记载的错误一一指出,予以辩证。

《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年写成。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它由拜火、基督、佛教糅杂而成。陈垣取敦煌摩尼教经卷和其它材料,考明摩尼教始于唐武周长寿二载(694年)传入中国及其历唐、宋、元、明数朝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这些以宗教史研究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是陈垣对民国学术的重大贡献。

2 元史研究

清朝学者研究元史的人很多,此类著作有《元史类编》、《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史献编》,搞元史的人很多,直到清末,柯劭忞编著《新元史》,集清一代元史研究之大成。

陈垣研究元史与前人不同,他关注的是有关元朝民族历史和宗教历史,广泛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元西域人华化考》参考二百多种书,进行研究,最终写成。蔡元培称此书为“石破天惊”之作。

陈先生也肯定了《元史》,认为它保存了原来的材料,没有擅自改动,把作为史料看是很有用的。他研究元史,还利用元朝六十家的文集,经史子集的书目都加以全面的利用。《元也里可温教考》,虽然这是研究宗教的,但实际上也是一部元史著作。

《元典章》是研究元代政治、宗教、风俗以及语言文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但后人对其价值认识不足,除元代刊刻过一次外,明至清末600年间再也没有翻刻过。直到1908年,沈家本和董康合作重刻此书,才有了第二部印本,学界称之为沈刻本或董刻本。陈垣很早就认识到这部书的价值。

沈刻本的印行,对《元典章》的流传居功至伟。但沈刻本的舛误极多,不经校勘,很难为学界使用。1930年5月陈垣开始全面校勘《元典章》,前后费时9个月,撰成《沈刻<元典章>校补>10卷。《沈刻<元典章>校补》用木版刻印,字体版式全仿沈刻本原书,持有沈刻本者可配页装订,甚为方便。

3 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在陈垣的学术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注重从版本、目录、校勘、方面对古籍进行搜集整理,此领域的著作,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3.1 重视版本源流及版本鉴定

陈垣对《元典章》校补,除了利用有元刻本,也认识到沈刻本(或董刻本)的价值,对其进行充分地利用。但沈刻本的舛误极多,不经校勘,很难为学界使用。后来陈垣在广州聚拢里巴陵方氏,得旧钞本《元典章》。之后他又陆续搜集到四种版本:第一,“旧钞本《典章·新集》,有阙里孔宪培印,又有伯元二字及王引之伯申阴阳文二印,每半叶十八行。疑为影钞元本”。第二,“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斋宫发见元刻本《元典章》,有汲古主人毛晋私印,即《四库提要》所谓内府藏本。第三,傅增湘代借的涵芬楼藏旧钞本。第四,艺风堂藏知圣道斋钞本。陈垣巧妙地利用以上四种版本,开展对《元典章》的校补工作。

从对《元典章》校补这个范例可以看出,陈垣对各类文献的搜集与利用不遗余力,他除了关注历代刻本,还有稿抄本、敦煌遗书、名人手札、字画照片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对古籍进行鉴定,取得了丰硕的收获。

3.2 依目录,整古书

陈垣治学从目录学入手,许多古代书目烂熟于胸,且对一些重要书目作过精深的研究,纠正了不少书中的错误。陈垣在版本鉴定中,充分利用目录学、校勘学的方法,非常注重对同一典籍不同的搜集和比勘。对于同一种文献,陈垣会搜集各种不同的版本,通过内容的比较来确定各本的刊刻年代并比较各版优劣,挑选出善本,对古书的整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垣对《书目答问》、《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这些书目作过精细的研究,撰写了《四库书目考异》、《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等多篇论文。陈垣还编撰了一批重要的目录著作,如《敦煌劫余录》,书中收录了敦煌写本八千余轴,稽核同异,分门别类。此外,陈垣宗教方面也有目录学方面的著作,如《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陈垣在目录学领域的典范之作。

3.3 苦研校勘,科学治学

校勘学到了陈垣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规律,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该书归纳了古籍文字致误各种形式的通例和特例,探讨了古籍文字致误的诸多原因,为人们校勘寻误指明了途径,使学校勘总结了四种方法,即“四校法”。

第一种是对校法。对校是要校出底本、祖本或别本的异同,是获取异文、发现文字歧错的过程。本校法的局限性很明显,校勘古籍时,几乎不可能得到作者的原稿,所见最多是较早的传本,对校虽能发现异同,但有时难以判断正误,所以不能绝对化。

第二种是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搞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①” 吴缜《新唐书纠谬》、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都是用这种方法。惟此法只能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第三种是他校法。他校法要求搜集掌握他书有关本书的资料,作为校勘的参考。陈垣曾经用《通典》和《册府元龟》补过《魏书》、《周书》的缺页,这是利用他校法最精彩的案例,久为学术界惊叹。

第四种是理校法。选用理校法要慎重,掌握分寸。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要妄意改动。

4 工具书的编撰和利用

学习研究中国历史,资料特别丰富,头绪也特别多,所以必须借助工具书,充分地利用工具书。陈垣在这方面很重视,做出了不少成绩。

4.1 年代学工具书

陈垣从事《中西回史日历》的编纂工作,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首先,他请人制定了《回历岁首表》。其后自己又编成《中历西历岁首表》,最后编成《二十史朔闰表》。接着,又“按西历四年一闰之月日,创为表格,然后以考定之中历朔闰及回历月首,按表填人,始自耶苏元年至于今,凡二十卷,名日《中西回史日历》。” 该书写成于1925年,于1926年刊行。

《日历》和《朔闰表》是我国历表的创举。二书用科学的表格形式,将错综复杂的中西回历规格化、系统化、从而使中西回三历的日积都能准确地反映出来,为研究中外历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迄今为止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书。

4.2 避讳学工具书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的特点,每一朝有每一朝的避讳。陈先生精心研究,总结出几种方法,弄清了在什么情况下是如何避讳的。陈垣于避讳学有重要贡献,他所著《史讳举例》已被公认为避讳学方面的总结性著作,在该书第八卷中列出了我国历代的避讳表,每一朝避什么,如何避。

《通鉴胡注表微·避讳篇》也精确概括了避讳学于考史的重要性。在这两种著作中,陈垣提出了多种利用避讳学进行版本鉴定的方法和原则。陈垣对避讳的辨证认识,利用避讳学工具书对版本进行鉴定,其对古籍文献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他为了研究元史,还编出元朝六十家文集的目录。这书稿没有印,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他在研究《册府元龟》时,一开始就先作有关《册府元龟》的工具书,然后再动手研究。

5 小结

综上,陈垣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陈垣的校勘成就,特别是《校勘学释例》的问世,在学术界立起了一座丰碑。陈垣具有科学的视野,重视并善于归纳类例,触类旁通,而且涉及面广,具有渊博的学识,这些都为其学术研究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注释:

① 陈垣:《校勘学释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1] 陈垣.校勘学释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2] 陈垣.史讳举例[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邓瑞全.陈垣与《校勘学释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9).

[5] 蔡喆.浅析陈垣“校法四则”[J].文学界(理论版),2012(09).

K092

A

1672-5832(2017)10-0276-02

猜你喜欢

陈垣刻本工具书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陈垣与启功的师徒谊父子情
诗词工具书二种
尊师风范
诗词工具书二种
尊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