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哲学与二语习得
——以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为例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二语语言学

李 慧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语言哲学与二语习得
——以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为例

李 慧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人活一生,需要一种世界观。同理,我们研究语言,也需要一种语言观,这种语言哲学观会使我们形成自己对语言的观点,指导我们从事语言研究。“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其后期哲学观的基础。文章指出,“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有着较大的影响与启示,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二语习得

1 语言哲学定义的界定

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自二十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间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语言哲学流派。

有关语言哲学定义,各位学者众说纷纭。笔者参考了文献,从中选取了几种定义。

涂纪亮(2003)认为,语言哲学作为一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以适当、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

杨生平(2007)提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语言哲学是研究语言学与哲学共同规律的科学,它属于交叉学科。

杨生平从语言学,哲学,语言哲学三者关系入手,认为语言哲学的研究既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语言问题,又要能够从语言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哲学问题,并从中寻找出共同问题。因此,语言哲学的研究应该立足于两个维度:一是研究并总结出语言哲学发展历史,二是正视语言在世界各民族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不同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传承、交流、演变与发展,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李洪儒(2008)则认为,目前,语言哲学的主要流派是英关分析性语言哲学和欧洲大陆本体论语言哲学。可以从界定这两个流派为基础给语言哲学一个整体性的定义。

其中分析性语言哲学是以科学主义为理念,以分析为方法,通过语言分析揭示外在物理世界和语言使用规则的科学。而本体论语言哲学与分析性语言哲学对应,把语言视为在者/是者,探讨语言如何在如何是,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和人的世界(包括人生活的外在物理世界)的科学。所以语言哲学是以语言这一在者/是者为对象,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和人的世界的科学叫做语言哲学。

2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概述

维特根斯坦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他前期与后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其两个显著的互为对比的阶段。前者主要是逻辑经验主义,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维特根斯坦认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后者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后期维特根斯坦不再致力于设计一种理想语言来改造日常语言,而是力图通过观察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即回到日常生活中来探究语言的使用问题。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提出的重要哲学术语,指称由语言活动和非语言活动构成的复杂交际单位的术语。语言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它是人们的一项行动,他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而在“语言游戏说”中,理解语言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回到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世界来把握语言才是正道”(徐海铭,2009)“语言游戏”概念强调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多样性,要求从动态出发观察语言意义。(杨佑文,2007)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在于抓住其本质,而更应该关注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即,词语的意义只能存在于语言游戏之中,即体现在其具体使用的语境之中。例如,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才能知道“Fire”是指“着火了”还是“下令射击”,或者是其他意思。可见,只有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言游戏我们才能确定词语的意义。(刘龙根,2004)

维特根斯坦曾经将语言看成以图画描绘世界、表现世界的手段。他的图像论将语言与世界视为一种逻辑建构一致的平行关系。(范波,2013)而语言游戏说则是将语言视为与行为相统一的活动。这取决于语言与现实生活之间密切相联、无法分割的关系。“当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时,必须懂得各种语言游戏的玩法。”(涂纪亮,2007)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有属于自己的规则,比如词语的组合、排列、运用等。由于语言游戏的规则是人创造的,并且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只有遵守这种游戏在特定时刻的规则,才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语言。

3 “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基于对儿童第一习得过程的观察提出的。我们可以把“语言游戏说”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1)语言与生活形式密不可分,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2)语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确定依赖语境;(3)语言使用必须遵守规则,不同的规则带来了不同的游戏,也决定了语言的不同用法。规则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无需预先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凸显出来。基于此,语言游戏说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语习得有影响:

第一,语境原则。二语习得离不开语境,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境观中关于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多样性与二语习得注重在真实环境下习得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中国外语学不好、学了不会用、用得不地道从根本上来说源于真实语境的缺失。一方面,语言学习依赖语境;另一方面,语境多有缺失。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孤立的语言形式,在缺乏外语语境的情况下,学习这大脑中强势的母语语境就弥补缺省,和学习者学到的英语语言形式粘附在一起。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外语学习的各类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为学习者建构立体化、多元化的真实语境。

第二,规则原则。语言使用必须遵守规则,但是语言规则即语法并不是通过教授学会的。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人们不是掌握了规则才进行语言游戏,规则是在游戏中自己浮现出来的。同样,基于用法的理论认为规则是在学习者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语言接触频率基础上抽绎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上不要或少教语法,因为孤立的语法教学由于缺乏体验即使学了也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流利准确,缺乏体验的语法学习难以在学习者大脑中形成知识表征。即使要教语法,也要在学习者有了足够的语言体验,即学习者水平较高时,通过适当的总结归纳的方式教,以有利于巩固强化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系统。

第三,多样性原则。二语习得从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到言语交际技能的递进,从言语准确、流利到表达得体的发展,牵涉到语境、语体、语用、非言语行为等许多因素显然,单靠形式语言研究不能满足多方需求。生活形式复杂多样,切合语境的语言运用不可穷尽。话语生动活泼,充满各种新颖的变异形式。这些都要求语言学习回到多样、具体的语言游戏上来,回到动态的观察上来,以摆脱课堂、教材模拟语言的机械影响。

第四,家族相似性原则。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表明,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启发我们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重视母语和口的语之间在各种语言活动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充分利用学生已经习得的母语,促成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实际生活中没有静止的理想的逻辑语言,语言总是和其他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多样性、实践性、不确定性,很难用逻辑命题和事实的简单对应解释。每一个语词的使用总是特定对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所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感知,强调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我构造、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4 结论

语言哲学是是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使我们能以适当、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解释人和人类世界。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的先驱人物,其后期的“语言游戏说”揭示了语言的本源,强调语言是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整体。这一思想让语言哲学回归日常生活,对二语习得有诸多启示。

[1]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9).

[2] 杨生平.语言学、哲学、语言哲学及其关系[J].外语学刊,2007(3).

[3] 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 —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七[J].外语学刊, 2008(6).

[4] 刘龙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7).

[5] 杨佑文.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11(2).

[6] 徐海铭.回到生活世界: 一种探索语义的人文策[J].外语学刊,2009(3).

[7] 范波.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反思[J].外语学刊,2013(4).

B089

A

1672-5832(2017)10-0262-02

李慧(1993-),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维特根斯坦二语语言学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