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僧稠法师与北朝皇室

2017-11-25赵毅冉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少林寺法师禅师

赵毅冉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僧稠法师与北朝皇室

赵毅冉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释僧稠(480~560年),原籍河北昌黎,后迁居钜鹿郡廮陶县(今河北省隆尧县北、柏乡县西)①。28岁投钜鹿景明寺僧实法师出家,后又跟随少林寺跋陀禅师的高足道房禅师习禅。大约在正光元年(520),僧稠接任了少林寺“寺主”的职务。②天保二年(551),蒙北齐文宣帝高洋召见,僧稠北上至邺都,弘化禅法。后,帝因咨谒方便,于天保三年(552)下令在邺城西南80里的龙山之阳为稠禅师修建精舍,名“云门寺”,“请以居之,兼为石窟大寺主”。③僧稠与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皇帝、高僧互相唱和的和谐局面,又有剑拔弩张的激烈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最高统治者与大僧团之间的微妙的关系。

僧稠;北魏;北齐;高洋

自跋陀禅师开创少林寺以来,广集信徒,传法于慧光、道房等弟子,道房又传法于僧稠。僧稠很受跋陀禅师的赏识,得其亲授禅法,并得到了跋陀禅师的高度赞扬:“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④大约在正光元年(520年),僧稠接任了跋陀禅师少林寺“寺主”的职务。⑤天保二年(551年),蒙北齐文宣帝高洋召见,僧稠法师北上至邺都,弘化禅法,遂传灯转移。

关于僧稠法师,郭朋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一书中对僧稠法师的生平、禅法思想以及与达摩系的禅法思想的对比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⑥;无谷、刘志学编的《少林寺资料集》一书中,介绍了少林寺的早期的僧人如跋陀、慧光、僧稠等⑦;温玉成先生的《少林史话》,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僧稠法师的生平⑧;中国佛教协会编的《中国佛教》一书中,介绍了僧稠法师的学法历程以及其为北齐文宣帝高洋讲授禅法并为其受菩萨戒一事⑨。

除了这些涉及僧稠法师的著作外,还有许多从不同角度论述僧稠法师的文章。麻天祥先生的《僧稠与北方禅法—兼论禅定分途》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僧稠法师的生平及其禅法思想;⑩马爱民先生的《邺下佛学之盛和北朝隋唐的安阳佛寺武僧武艺》一文中,介绍了僧稠禅师的角力拳搏和邺下武僧在中国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一文中,介绍了稠禅师的习武历程以及其与少林武术的关系;栗胜夫先生与时金钟先生的《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一文中,对少林寺初期的武术代表—僧稠禅师的生平进行了介绍;程鹏宇的《稠禅师与少林寺及少林武术》一文中,分析了邺下稠禅师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起源的关联;吴正荣先生的《五停四念:僧稠禅法的结构特色与四念处修行实践》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四念处在僧稠禅法中的地位,以及僧稠四念处禅法的修习理论与实践;葛兆光先生的《记忆、神话以及历史的消失—以北齐僧稠禅师的资料为例》一文中,以北齐著名禅师僧稠的历史记载为例,讨论了“历史”与“记载”、“神话”之间的关系;吴智勇先生的《六到七世纪僧人与政治:以个案研究为中心》一文中,整理了北朝著名的禅僧僧稠的存世传记资料与石刻遗存,对僧稠的不断深化的神化进行了阶段分析,同时,对僧稠与北齐文宣帝高洋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1 僧稠法师与北魏皇帝的交往

僧稠法师投钜鹿景明寺僧实法师出家以后,在僧实法师的引荐之下,又南下少林寺,拜跋陀禅师的高足道房禅师为师,向其学习禅法,“禅师僧稠,钜鹿孙氏,从道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即得入定,复修涅槃盛行四念处法。”在受到僧实法师和道房禅师这两位高僧的指点之后,僧稠修习的禅法更加精进,渐趋融会贯通之境。同时,通过其自身持续地实践,禅法也得到不断地修正。

僧稠法师先北上定州嘉鱼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东),得到结果却是“敛念久之,全无摄证。”就在其决定出山诵《涅槃经》时,“忽遇一僧,言从泰岳来,稠以情告,彼遂苦劝修禅,慎无他志,由一切含灵皆有初地,味禅要必系缘,无求不遂。”僧稠法师听从了这个老和尚的教诲,重新坐禅,“旬日摄心,果然得定。常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乃至眠梦觉见都五欲想。”就这样,僧稠法师在定州嘉鱼山中五次坐夏之后,又南下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位师父—赵州嶂洪山道朋禅师,并向其学习“十六特胜法”。

僧稠禅师精深的禅法和渊博的名声引得众多人的注意和敬仰,不仅在世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僧稠的传说,也成功地引起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在北魏时期,孝明帝和孝武帝这两位皇帝曾多次下诏书,想要僧稠出山,入皇宫讲经说法,但都遭到了僧稠的推辞和拒绝。虽然僧稠拒绝了两位皇帝的邀请,但是这并未引起两位皇帝的记恨,反而对僧稠更加敬仰,待遇愈加隆重。

1.1 僧稠法师与北魏孝明帝的交往

孝明帝元诩(516~528年),北魏王朝的第十位皇帝,宣武帝元恪的次子,母亲是宣武灵皇后胡氏,即灵太后。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十三日,宣武帝元恪去世。当晚,年仅六岁的皇太子元诩即皇帝位,登基为帝。武泰元年(528年)二月二十五日于显阳殿驾崩,时年十九岁。《魏书》卷九《肃宗纪》记载:“魏自玄武以后,政纲不张。肃宗冲龄统业,灵太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四方,祸延畿甸,卒于享国不长。”

孝明帝元诩与其母灵太后胡氏均笃信佛教,崇尚佛法,敬重高僧大德,兴建庙宇,极大地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孝明帝元诩在听说了僧稠的大名和传闻逸事之后,曾三次下诏,想要召其入宫讲授佛法,但均被僧稠委婉地拒绝了。下面几本书中的记载均佐证了此事:《法苑珠林》卷八十四记载:“魏孝明宿承令德前后三召,乃固辞不赴。”僧稠辞谢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乞在山行道,不爽大通。”“……帝遂许焉,乃就山送供。”《法华经三大补注》卷九记载:“于时魏朝孝明皇帝,夙承令德,前后三召。稠禅师辞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乞在山行道,亦不爽大通。’帝遂许之。”《释氏通鉴》卷五也有记载:“魏明帝三召不出,乃就山送供。”虽然,僧稠法师拒绝了孝明帝入宫讲授佛法的邀请,但是,孝明帝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于僧稠,反而对僧稠更加敬重,供养颇丰。

1.2 僧稠法师与北魏孝武帝的交往

孝武帝元修,一说名为元脩,字孝则,北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性沉厚少言,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加封平阳王。中兴二年(532年),被高欢拥立为皇帝。永熙三年(534年),因与高欢决裂,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二月,被宇文泰毒杀,“帝为宇文黑獭所害,时年二十五”。同年十月,权臣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北魏王朝从此正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其死后,谥号孝武皇帝或者出帝。“史臣曰:广陵废于前,中兴废于后,平阳猜惑,自绝宗庙。普泰雅道居多,永熙悖德为甚。是俱亡灭,天下所弃欤!”

至孝武帝时,因崇尚佛法也曾下诏,想要召僧稠入宫讲授佛法,但也被僧稠拒绝了。《释氏通鉴》卷五记载:“至是魏孝武召之不出,于尚书谷,为立禅室,集徒供养。”不仅如此,在《古今图书集成选辑》卷一百三十八也有记载:“魏孝武帝末熙元年,既召不出,亦于尚书谷中,为立禅师室,集徒供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僧稠拒绝了孝武帝元修的邀请之后,孝武帝元修和孝明帝元诩一样,并未因此而记恨于僧稠,反而为其在尚书谷中,修建禅室,集结僧徒,供养日隆。

僧稠在北魏先后受到了孝武帝、孝明帝二帝的邀请和礼遇,但其均未承召,依然游历山水,修习禅法。僧稠在白鹿山时,智舜(533~604年)、昙询(520~599年)等人都曾向他学习禅法。

2 僧稠法师与北齐皇帝的交往

在北魏朝时,僧稠先后受到了孝明帝(516~528年)和孝武帝(532~534年)两任皇帝的崇高的礼遇,多次蒙召,均推辞不往。至北齐朝时,僧稠又受到了文宣帝高洋的邀请。

文宣帝高洋(526~559年),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神武帝高欢的次子,文襄帝高澄的同母弟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长,母亲为娄昭君。因其体貌丑恶不堪,为其母所不喜,但其才能得到了父亲神武帝高欢的赏识,谓薛琡曰:“此儿意识过吾。”武定八年(550年),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于他,遂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齐。后因饮酒过度而暴毙身亡,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北齐书》卷四这样评价高洋:“天保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箓。势叶讴歌,情毁龟玉。始存政术,闻斯德音。罔遵克念,乃肆其志。穷理残虐,尽性荒淫。”

“齐文宣天保二年下诏曰:‘久闻夙德,常思言遇。今敕定州,令师赴邺,教化群生,义无独善。希即荷锡,暂游承明,思欲弘宣至道,济斯苦坏。至此之日,脱须还山,当任东西,无所留挚。’”高洋对僧稠的诏书,可谓是言辞恳切、殷勤备至。但是,“稠居山积稔,业济一生,闻有敕召,绝无承命,”在几经高洋的“苦相敦喻”之后,僧稠才决定接受邀请,赶赴邺都。

年逾古稀的僧稠,即入邺都,便受到了文宣帝高洋的亲自迎接,盛情款待。“帝躬举大贺,出郊迎之。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动发人心,敬揖情物,乘机无坠。帝扶入内,为论正理。因说三界本空,国土亦尔,荣华世相,不可常保,广说四念处法。帝闻之,毛竖汗流,即受禅道。”僧稠入邺之后,即为高洋讲解佛法,而高洋这位杀人如麻的皇帝,竟然也能“受禅于僧稠禅师,受菩萨戒,断肉禁酒,放鹰除纲,又断天下屠。”高洋不仅“尽停五坊鹰犬及伤生之具,禁境内屠杀”,而且下诏曰:“年正五九月六斋日,劝民斋戒,公私荤辛悉除灭之。”在僧稠法师的苦心劝谏之下,由此开启了天下万民悉心向善的局面。《法苑珠林》卷八十四中这样记载道:“天下归善,皆由稠矣。”

由此看来,文宣帝高洋要步入梁武帝萧衍“三次出家”、笃信佛教的后尘了。《续高僧传》卷十六《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记载:“帝以他日告曰:‘道由人弘,诚不虚应。愿师安心道念,弟子敢为外护檀越,何如?’稠曰:‘菩萨弘誓,护法为心。陛下应天顺俗,居宗设化,栋梁三宝,导引四民,康济既临,义无推寄。’”高洋、僧稠互相吹捧、相互恭维,形成了皇帝、禅僧互相唱和的和谐的局面。

僧稠在皇宫中住了四十日,便以“道化须布,思虑山林”为由,要求回到山林之中。但高洋认为“陵阜回互,咨谒或难”,便“于邺城结云门寺,以礼奉之。”《续高僧传》卷十六《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记载:“天保三年,下敕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为构精舍,名云门寺,请以居之,兼为大石窟寺主。两任纲位,练众将千,供事繁委,充诸山谷。”“供事繁委,充诸山谷”,可见高洋给予僧稠的供养实在丰厚!高洋为了表示对于禅学的极高的推崇,“并敕国内诸州别置禅肆,令达解念慧者,就而教授,时扬讲诵,事事丰厚。”高洋还下令:“因以国储分为三分,一分供国,一分自用,一分供养三宝众圣,敕送钱绢于寺中,置库盛之。”高洋于僧稠,可谓是殷勤备至了。但是,这种皇帝、禅僧和谐相处、互相唱和的局面,还是遭遇到了危机。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记载:“时或谗禅稠于宣帝以倨傲无敬者,帝大怒,自来加害。稠冥知之,生来不至僧厨,忽无何而到,云:‘明有大客至,多作供设。’至夜五更,先备牛舆,独往谷口,去寺二十余里,孤立道侧。须臾帝至,怪问其故,稠曰:‘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在此候耳。’帝下马拜伏,愧悔无已,谓尚书令杨遵彦曰:‘如此真人,何可毁谤也!’”虽然,《续高僧传》中的记载带着些神话色彩,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提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因受谗言而对僧稠产生了猜忌,进而准备进山加害僧稠;同时,“因为从永嘉之乱以来,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特别是北方人民,处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牢狱中,多次的起义反抗,又遭到残酷的镇压和屠杀。在这种灾难深重的情况下,佛教因果轮回之说,不知抓住了多少善良的人的心灵,因而佛教得以广泛流行起来。”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文宣帝高洋弑杀的反感和对僧稠法师的期许。

由此可见,僧稠与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关系还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而当时的统治者,无论南朝和北朝的,为了利用宗教来巩固政权,纷纷崇兴佛法。”杀人如麻的北齐文宣帝高洋想要借助佛教的这种意识形态改变世人对他的看法,进而崇尚佛教,并请僧稠为其受菩萨戒,讲授禅法;另一方面,“他对僧稠又十分防范,以至有他亲帅大军入山围剿的传说。”可见,北齐文宣帝高洋对于僧稠法师还是有所怀疑和忌惮的。

陶希圣先生和武仙卿先生合著的《南北朝经济史》一书中讲到:“南北朝时期,社会有三个主要的统治势力,就是政府寺院与大族。这时期,封建制度已发达成熟,秦汉时代奴隶经济与商业经济所促成的大土地所有制,是其经济的基础。耕农化为附着于土地的农奴。地主化为握有政权的大族。政权建筑在‘土地与人民’之上。领地广,领民多,则其政治社会的势力大;反之,则其势力小。政府与大族及寺院的企图,都是尽量的吸引人民;都是竭力的扩张土地。我们从这两点上,认识了政府寺院大族的势力的所在,也认识了三者所以对立的理由。”寺院、大族与皇权三足鼎立,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而文宣帝高洋亲率兵马进山围剿僧稠的记载,可以看做是这种矛盾冲突的典型代表。

谢崇光先生在其《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一书中,关于僧稠法师和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关系,提到:“北齐僧稠居林虑山中,诸僧徒而禅者常数千人,也形成一个巨大僧团,齐文宣帝怒其聚众,自领兵数万前往讨之。僧稠竟率众聚于谷口,显示威力,使‘文宣大俱,从官散走。文宣叩头请止之,因敕禅师度人造寺,无得禁止。’剔除这个故事的神话色彩,仍可看到北朝某些有势力的僧团不服王权管理,与王权抗衡的历史真实。”谢崇光先生在此想要突出表达的是:僧稠率众聚于林虑山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团体,甚至这个团体还具有一定的武装势力,进而引起了文宣帝高洋的忌惮,使其亲率兵马征讨。

僧稠法师的佛性深厚,以及从他修行的虔诚的程度来看,其聚众作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随着其禅法的广泛传播,皈依的人数越来越多,僧团日益扩大,还是引起了文宣帝高洋的猜忌和不满。以上可见,僧稠法师与文宣帝高洋的关系还是十分复杂的。

3 结语

僧稠法师受戒之后,先后跟随僧实法师、道房禅师和道朋禅师学法,各地游历。随着僧稠法师的禅法的日益精进,先后收到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和孝武帝元修、以及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邀请,进而开始了其与最高统治者的交往历程。僧稠法师与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复杂。虽有剑拔弩张,但更多的是皇帝与高僧互相唱和的和谐局面。正是因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大力支持,僧稠法师的弘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注释:

① 温玉成:《少林史话》,金城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② 温玉成:《少林史话》,金城出版社,2009年,第16页。

③ (唐)道宣撰,郭邵林点校:《续高僧传》卷16《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中华书局,2014年,第576页。

④ (唐)道宣撰,郭邵林点校:《续高僧传》卷16《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中华书局,2014年,第574页。

⑤ 温玉成:《少林史话》,金城出版社,2009年,第16页。

⑥ 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第865~871页。

⑦ 五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第1~89页。

⑧ 温玉成:《少林史话》,金城出版社,2009年,第1~241页。

⑨ 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知识出版社,1980年,第50页。

⑩ 麻天祥:《僧稠与北方禅法—兼论禅定分途》,《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4期。

K01

A

1672-5832(2017)10-0188-03

赵毅冉(1994.0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佛教研究。

猜你喜欢

少林寺法师禅师
编辑部的故事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少林寺2》立项拍摄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法师削皮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