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硕士课堂授课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向综述研究
2017-11-25葛琨
葛 琨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社会工作硕士课堂授课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向综述研究
葛 琨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作为我国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同时必须考虑我国实际国情。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个舶来品,其未来发展方向必须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培养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文结合中西方不同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结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社会工作;授课模式;人才培养
所谓社会工作,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一书中,曾对社会工作做出了如下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李迎生在其著有的《社会工作概论》一书中也为社会工作做出了定义:“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汇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关于社会工作的国际通用定义上,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FSW)与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IASSW)与2001年6月27日在哥本哈根共同召开会议时做出了定义:社会工作专业倡导社会变革促进有关人类关系的问题解决并推动人们的增权和解放以增进福扯通过运用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社会工作介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综上述可知,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强调社会工作的服务性特点,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人才培养就必须将“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才能够促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得以真正整合。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英文缩写为MSW。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近二十多年是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工作教育在“后生快发”或是“外生后发”到一定阶段后而临新的挑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从2010年开始招生,首次开办的社工专业硕士的学校共有33所,到2012年全国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校增至58所。2012年至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硕士毕业人数分别是:971,1492,1714,1974,总计6151人。截至2016年止,我国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校增至到103 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规模今后仍会继续扩大。“后生快发”和“教育先行”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赵记辉,2015)。作为社会工作这样一个舶来品,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也在反思本土性,即专业性和本土性的一个思考。著名学者王思斌曾说过,教育有两个互相联系的目标取向:应用和学术发展。
英国课程型专业硕士教育一大特色即是学生高度自治,其主要体现为学生自主选课和自由择师。英国大学教育方式重视研习明纳,这种模式是一种结合教学活动进行的研习方式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术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日本专业硕士教育对专任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专业硕士教育师资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备特色职业经验的工作者。韩国的专业硕士教育:韩国对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师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大部分具有留学经历,并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度。比较独特的是鼓励教师在外兼职或开办公司,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给学生更多与产业相关的信息(王文科,2010)。综上所知对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建议:第一,促进学位与职业的融合,谋求专业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培养专业硕士的职业特色。
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由于受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影响,大多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发展与教学模式上基本遵循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准则,在性质上亦比较偏重于技术理性,强调专业知识系统,少有兼顾本土的实际需求(古学斌,2011)。从而容易忽视与本土实际文化、观念、价值地有机结合。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议题早已被提上日程,但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问题还待得到各方的关注。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时一定要注意克服“国际化误区”,也就是要处理好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关系(哀光亮,2008)。“因此,当下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模式改革,必须摆脱传统的“储存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社会工作教育的“互动模式”可以发展成为我国内地社会工作硕士教育〔MSW)的新趋势,其在促进学科本土化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社会工作专业在其初期需要来自本学科领域的、最直接的“声音”,社会工作教师队伍也是新兴的团体,其自身的发展还尚处于“优化结构”的阶段,在教育方式上也正在不断摸索之中,因此,“互动模式”下的“师生互助”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本学科的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社会工作硕士教育(MSW)方向上,应更加关注本土需要的特性,注重自身发展阶段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著名学者彭华民曾说过,满足服务对象需要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建立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彭华民,2014)。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也应当符合“需求为本”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专业,社会工作硕士教育(MSW)的发展模式与社会需求、人类需求的转变息息相关。
欧美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下三种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徒式”专业教育,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技术理性式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980年代以后逐渐盛行的交互反思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王立红,2010)。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第一,专业定位没有符合我国市场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第二,专业价值理念没有符合本土文化。第三,专业教育没有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作为课堂教学的形式,实务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史铁尔,2007),因而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肖萍,2006)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情境学习是一些可供选择的途径。(陈微,2006)则倡导一种基于问题的协同发展学习模式,属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又称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江士方等,2010)采用角色扮演,借助实验室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陈晓敏(2011)提倡参与式教学,认为它契合社会工作的关于人的潜能、尊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同时也契合社会工作教育的“自我增权”的出发点,是培养社会工作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工作教学的应然选择。
古学斌(2011)认为传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在课程传授的过程中亦过分强调老师的专业和专家的角色,忽视学习者的能动性及能力”,需要引入“能力建设”,这是教育者与学生共同能力建设的过程。
关于社会工作教育课堂授课模式,我们国家学者已经探讨出很多种。参与式学习的策略为学生如何学提供了新策略,它倡导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国如何实现本土化,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曾琦、杜蕾,2005)。角色扮演的策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时间的筹划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上存在困难(蔡敏,2004)。能力建设强调了师生能力的共同建设,持守着“相信人作为能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突破限制,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化和生存空间”(古学斌,2011)。倡导标准化案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并非希望也不可能取代机构实习,因为“学生最终必须回到真实场景,因而不可摒弃,但需重新审视并加以改进”(减其胜,2013)。“导学案”教学,是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的变革,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统一,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卢有莲,2013)。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对事例进行改编润色后形成的模拟事例,让学员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移情”进入案例情境,通过比较系统的分析、讨论、归纳、思考来共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石军伟,2013)。在以上这么多授课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性、注重“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
[1] 陈金建.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风笑天.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孙莹.理念与策略——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J].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5(4).
[6] 赵一红.社会工作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葛琨(1992.05-),男,汉族,陕西武功人,社会工作硕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C916
A
1672-5832(2017)07-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