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美学理论中的社会理想
2017-11-25蔡高照
蔡高照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论卢梭美学理论中的社会理想
蔡高照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平民阶层,通过自己个人的刻苦自修和奋斗拼搏最终成为法国思想界的一代宗师。卢梭的思想和著作涵盖了哲学、美学、文学、教育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而且卢梭在此诸多领域表现出的理论色彩都迥异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这使得他的理论在启蒙时代乃至今日都保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论阐释空间,这也正是卢梭思想和理论在后世研究中独放异彩、延绵不绝的独特魅力所在。卢梭的美学理论是其众多理论中的一个方面,卢梭独特的美学理论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我们透过其广博的理论内涵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着作为一位敏感文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一位批评家对当时社会弊病的猛烈抨击,以及寄寓着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当时的社会情状下所表达出的对未来社会的改造和建设理想。
卢梭美学理论;社会理想
1 卢梭美学思想之于启蒙美学
在我们探究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卢梭美学思想与启蒙时代的美学的关系做一番审察。只有明晰了卢梭美学思想与启蒙美学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才能深刻地理解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
卢梭生活在启蒙时代,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卢梭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受到启蒙运动的,尤其是法国本土的启蒙运动美学思潮的影响。世界历史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法国国内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旧的封建势力在思想领域里的一场争夺话语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①因此,美学也自然地成为了新旧双方争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们说,法国十七世纪盛行的是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及其所表达出的美学观念是以法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为基础的。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核心之一就是“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有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②不难看出,这里的标准、法则、规范、权威表现的是旧的顽固的封建贵族的审美理想。而这种代表着旧势力的审美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势必将受到产生于来自社会的新的阶级力量的理论挑战。
法国的启蒙运动即是启蒙运动的学者代表着新的时代力量为新的时代发声,是斗争,更是呼唤。这种呼唤中所体现出的坚决态度是对旧的新古典主义的一种整体背离和反抗。在对新古典主义的的批判和反抗中,卢梭和其他启蒙思想家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然而,在反抗新古典主义的手段选择上卢梭却与其他启蒙思想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其他启蒙思想家高举艺术的旗帜之时,卢梭却以为艺术不能为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带来提高,反而会将大众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带向堕落的深渊。卢梭的美学思想是在认识到了其他启蒙思想家们在启蒙的路径选择上的深刻弊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卢梭对启蒙思想的一种深入拓展,它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层面开拓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层面。
2 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
我们说,卢梭美学思想散见于其诸多的著作之中,但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却主要集中于他的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论不平等》、《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斯》三书之中。卢梭是法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美学思想中所体现出的社会理想集中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从不同的层面展现出卢梭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在现实形态上体现了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
卢梭的社会理想的理论构建是分两步进行的。卢梭首先通过《论不平等》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自己的关于建立新社会的理论途径。
《论不平等》是卢梭应第戎科学院写就的第二篇论文。该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卢梭从对遥远的原始状态的描述开始,向读者论述了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生存图景。卢梭将遥远过去的原始状态称之为“自然状态”,卢梭的“自然状态”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预设,因为人类最为原始的状态已然消逝,我们在事实上是无法对人类的最初生存状态做出考察,因此只能运用理论预设的办法将人类原始的状态先假设出来,然后对其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得出人类后来的社会状态。第二部分则阐述了人类如何由原始的自然状态进入到人类的社会状态。卢梭开门见山地说到:“谁第一个圈出一块土地,大言不惭的说‘这是我的’,并且找到了一些傻乎乎的人竟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③很显然,卢梭将社会的不平等的起源最终归结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卢梭的见识力,因为他的确触及到了封建社会制度中的根本问题。
那么,既然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和不自由是由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所带来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从人类自己创造的束缚中走出来呢?我们要如何才能获得人类一直所追求的自由和平等呢?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著名的政治学著作,即便到现在世界上的民族国家依然从其著作中探寻着本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有益智慧。卢梭在书中具体阐述了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的理论途径,即“社会契约”。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将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社会上的一切其他成员,因此,作为转让者的自身在转让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必然也就获得了来自其他社会成员的转让。故而,在这一转让过程中,每一位转让者并没有失去任何权利,反而是在彼此的权利的转让中收获了平等和自由。
最后,卢梭还通过《新爱洛伊斯》这一书信体的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他的社会理想的现实形态。《新爱洛伊斯》主要讲述了一个贵族出身的少女朱莉与其出身平民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美好自由情感的压制和戕害,这自然让我们更加向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新道德。尽管这种新道德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理想,它必然是以资产主义私有制为其基础的,这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卢梭的时代,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是远远超越于传统封建的道德观念的,从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卢梭美学思想中的社会理想的优越性和积极意义也就体现于此。
注解: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6页。
②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页。
③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蔡高照,男,江西上饶,江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G243
A
1672-5832(2017)11-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