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从虚华回归务实

2017-11-25肖惺华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文本

肖惺华

(四川省西充县大全镇小学 四川 西充 63720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从虚华回归务实

肖惺华

(四川省西充县大全镇小学 四川 西充 637200)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特别是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精确科学的方法,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才会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健康迈进。

课堂教学;误区;回归;务实

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特别是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要在教学中求真务实,要注重文本的回归。

1 教学目标的设计从面面俱到,走向突出重点。其实舍弃更是一种大智慧。

新课程要求语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于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力求面面俱到,使得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而在课堂上,要么急于完成目标,而最终什么目标都没有完成;要么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特别是知识性的东西被淡化,工具性的东西被忽视。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讲《紫藤萝瀑布》,他的教学目标从字形到词义,从修辞手法到重点句子的理解,从写景的顺序到写景的角度,从表达方式到写作训练,从感情陶冶到人生体验,一共列了二十条目标。试想,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能够完成或落实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吗?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的口语训练或写作训练,却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弱化了阅读教学。这样的结果必会造成学生语感很差,也就会出现学生创新造句乃至模仿造句能力都很低的状况,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2 教学方法从追求空洞的热闹走向务实地求知。合适的鞋子才是最好的。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多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才艺表演、小品、演讲、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曾经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一位老师上《春》这篇课文,一会儿是歌曲欣赏,一会儿是器乐演奏,最后还来了个舞蹈表演,这种与课文理解无关紧要的环节冲淡了语文的“味道”。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中,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当前这种浮躁习气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是表面的“辉煌”,而不是实质上的“生长”。教师自身招数用尽,学生却不见长进。因为语文课毕竟是姓“语”名“文”的。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个性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妨各行其是,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3 教学媒体的使用从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走向冷静理智,扬长避短。媒体只是手段和工具。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最现代的网络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总觉得非网络不成气候。如有的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堂课只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课题,让学生上机读课文,网上看课件,自己上网做习题,查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脑袋里什么映象也没有。有的教师把“网络技术”作为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把“网络技术”作为教师演示工具;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教学信息。教学实践表明,音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和品味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网络误认为教学手段的绝招。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要切记: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和一些误解,我们有些教师淡化甚至完全舍弃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新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精确科学的方法,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才会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3] 人教网:有关“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统一的讨论。

[4] 《新课标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编者:潘纪平 湖北教育出版社

G71

A

1672-5832(2017)11-0118-01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文本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