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公共景观中艺术性构成的意义
2017-11-25闫璐瑶
闫璐瑶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议城市公共景观中艺术性构成的意义
闫璐瑶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景观设计开始慢慢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开始逐渐向城市设计中流砥柱的建筑设计靠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成分,景观不再是纯粹的园艺静态思考,也不再是对已有项目进行简单的赋形,而是对于场地和生态过程的重新思考,对项目的定位起着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对景观的介入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已不是新鲜事,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关于美的艺术(fine art),是对某一特定场地的精雕细刻,故而艺术性的设计对景观空间而言十分重要,因为艺术设计承载着艺术家对于所处景观空间美感的评价。某一作品以艺术设计的身份介入到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时,便使其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还是基于艺术的意象式传达,但已经以一种更为平民化的手法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城市,解读公共生活。
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的艺术设计是以艺术为基准,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景观通过更加生动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完成对实体空间的升华。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区别于架上艺术,是将艺术付诸于设计行为之中,以实践性语言来完成的具有主观意识性特色的艺术方式。艺术设计将行动发生场所(field of action)作为载体,通过考量空间所需的具体功能及原则基准来进行设计。
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的艺术性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1)缓解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难免出现诸多与初心背道而驰的问题,例如人口大量涌进城市而导致的城市秩序混乱,亦或是城市化速度快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公共生活被忽略等等,这些都是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城市问题。而含有艺术构成的景观空间能够以其舒缓且富有别样色彩的空间秩序、艺术化生产的空间模式来使公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良好的公共生活是一个城市生活质量的保障。当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改变时,城市的生产质量也会相对提升。
(2)培养市民审美意识
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最大的共性便是公共性,就代表着最大的受众群一定是平民阶层的市民们。针对国内普通城市,一般情况而言,城市里的市民对于艺术的接受程度都普遍较低,文化的开放程度及传播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将艺术放入高台之上,优质艺术并不是有很多的机会进入到寻常百姓人家。景观空间则不同,景观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为人服务的城市基质。将景观空间中注入艺术成分,会帮助人们更好地接触艺术,解读艺术,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对于他们个人的艺术审美及对城市的文明进步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3)保障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些年来,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持续性是一切规划设计行为的前提及最终目的。对于景观来说也是一样,在一个景观空间成立之初,场地可能是另一种功能或另一种形式的空间,比如废弃工厂留下的棕地空间,之所以在此空间做景观设计就是为了以后能够使其有更长久的发展。所以为了延长景观的使用效率,也为了给人以警醒作用,景观空间的可持续性十分重要。而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最大智慧结晶。艺术的表达功能十分强大。在景观空间中加入艺术设计的内容,不仅能够给人解读场地精神的最佳引导,也能在对景观的设计之中参照可持续性原则而创作更多影响久远的内容。加入艺术的景观,将有着更大的价值及文化意义,自然也就保障了景观空间的可持续性。
城市公共景观对其受众群来说,在意识感知方面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因其存在于每个人最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会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改变人的很多方面。当一个空间中有更多的艺术性构成成分进入时,这个空间在原本的功能性之上,将具备更为意识层面的含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将艺术传播于公众生活之中,对于市民的文化素养影响是很深远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高速发展国家而言,这些含有艺术性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或许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以艺术设计的细节慢慢感染公共生活,量变积成质变,终会对人们的生活由物质上的影响深化为精神文化的传播。
[1] 景观都市主义/(美)瓦尔德海姆编;刘海龙,刘东云,孙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
闫璐瑶(1993.7-),女,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设计学专业 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方向。
J06
A
1672-5832(2017)08-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