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回眸

2017-11-25马良

唐山文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顺子文学小说

马良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回眸

马良

文学与历史有着无可争辩的紧密联系,一部民族史诗亦或一个文本人物的成长历程,有关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体现着作者的历史观与历史体系。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文学作品表现历史,穿透力强,张力大,比纯粹的历史学家写历史更有影响力。文学的思想深度与写作技巧,语言丰富性,使文学在触及历史的时候,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也更感人,更震撼,让人在美感中体味历史。

《茶井沟之恋》是一个发生在长城脚下小山村的爱情故事,部分取材于迁安市五重安乡万宝沟村的真实故事,叙事过程中,把一个小山村从起源、发展、曲折与兴盛娓娓道来。读者欣赏的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了解到的是一个山村的历史。《达生堂少爷》为我们讲述的是时代更迭之际一代人的际遇,一家津门药铺的兴衰也被作者同样从容不迫,慢慢叙来。不仅利用人物身份的多重性表现出人物丰富的个性,还展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私有实体发展的多彩画卷。《大河滔滔》《我家住在陡河边》等作品,其中塑造的,也都是作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和事件。“小说家们在虚拟的世界中以历史为素材建构起一座真实的大厦,当小说中的生活被置于历史背景下时,当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处境不谋而和时,这就是一部历史小说。”依据这一观点,上述几部作品实际已成为文学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产物。

把文学与历史编织在一起,以文学的方式回眸历史,展示了两者之间割不断的联系。历史叙述往往会像文学叙述那样,将构建出的历史故事赋予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文学则被当做文化记忆与历史再现的特殊形式,让虚构的现在和历史的过去同时并存,互为补充。以文学与历史相契合的角度看待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横向上是文学,纵向上则是历史。在特定时期,当正常的历史叙事很难展开的时候,文学恰好是一个方式,因为文学本身有虚构的特点,而且很好地弥补了史学的细节问题。以历史的角度评判历史文学的高低,更多的是取决于作家的艺术良知和表达技巧。

《达生堂少爷》是一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特色的小说,区别于历史表层的一般性叙述,真而不实,虚而不伪。区别于一般性历史叙事,作品写出普通人在普通日子里的种种不为人注意的行为,他们的所思所感,在历史漩涡中的救赎与奋争值得品味。故事曲折生动,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多变且有悬念,常常有出人意料之笔。整篇小说在叙事过程中,有一个总的悬念,就是刘全德与顺子、菊花三人的“结”能否解开、如何解开,这一悬念,一直到故事的结尾,就是顺子去世后,刘全德与菊花的一段对话,才最后揭开。在谜底最后揭开之前,情节的发展一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故事另外一个悬念是刘全德与顺子的关系,行文中隐约会使读者猜到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样谜底的揭开也留到了最后。

二是情节的转换和照应,处理得比较自然细密。小说可按时间分为两部分,解放前与解放后,前半段写刘全德与顺子、菊花少年相遇,后半段写三人恩怨的冰释过程。两个部分转换自然不生硬,有变化又有照应,显得浑圆无迹,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很能见出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功夫。作者抓住了达生堂所有制属性的转换,使之在情节的组织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达生堂充公,片中人物角色紧跟着发生变化。这不仅使情节的发展前后呼应,而且在衔接上达到严密的合榫,小说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在形式上也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历史和文学两者都具有“文本性”,如果说历史是一条璀璨的星河,那么文学则像一颗耀眼的恒星。然而,恰恰是文学,使读者看到了人的情感和心灵,看到他们在历史事件中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似乎有可能比历史更真实。

封面人物:魏江蓉,现任迁安市五重安乡人大主席。1998年起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龙山岚山旅游文化集锦》一书,结合迁安黄帝文化研究,绘制了《山海经方国位置图》,被北京大学历史系作为远古历史研究的重要坐标,搜集整理了迁安市所有村庄地名来源,采编并创作了20余万字的唐山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现受邀担任唐山地名故事迁安卷撰稿人,中国乡村旅游网主编。

猜你喜欢

顺子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账本
黍地里的秘密
我与文学三十年
整改
文学
慈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