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时空体
2017-11-25吴起芳
吴起芳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试析《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时空体
吴起芳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巴赫金是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对时间和空间有着自己独特性的见解,提出了时空体的概念。他的著作《长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对时空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本文试以时空体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布尔加科夫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时空体。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大师与玛格丽特》
巴赫金的著作《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美学活动中的作者和主人公》,《拉伯雷和他的世界》均为人们所熟知。而《长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在国内外却鲜有问津。晓河的《巴赫金的“赫罗诺托普”理论》第一个指出了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特征,阐述了赫罗诺托普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潘月琴《巴赫金时空体理论初探》突出了时空体与小说体裁层面的联系,肯定了时空体分析法的价值;李茂增《成长的世界图景——论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从人的成长主题角度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并不是一个狭隘的诗学范畴,其理论所蕴藏的哲学和文化意义也远非一般的形式美学所能涵括。此外,时空体理论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更好的把握它们,离不开对时空体理论的探究。因此时空体作为巴赫金整体理论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1 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
在《长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一书中,巴赫金详细阐述了时空体的含义:文学中已经艺术地把握了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相互间的重要联系,我们将称之为时空体。这一术语见源自相对论并以相对论为依据。我们所理解的时空体,是形式兼内容的一个文学范畴……[1]巴赫金特别强调了时空体在文学研究中的借喻意义: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这种不同系列的交叉和不同标志的融合,正是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所在。[2]从巴赫金所给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确定:时空体是时间与空间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他们组合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体,比如道路时空体、门坎时空体。
巴赫金认为时空体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因素。小说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时间形式的另一种表述,必须将其和空间研究结合起来,且文学对时空体的艺术把握是一个复杂的、若断若续的过程[3]。时空体的艺术内涵随着文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且在继承传统时空体基本特征的同时,又为后来时空体的演变赋予新的内涵。他认为时空体是特定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时代的艺术文本以其独具特色的时空组织模式表述着自我对世界的理解。[4]巴赫金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实在世界,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都是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感受,且文本时空体源于现实时空体,时空体决定着文学作品在与实际现实生活的关系方面的艺术统一性。”[5]
2 《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时空体
2.1 现实时空体
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开篇就详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暮春)、地点(莫斯科)、人物还细致地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情况与人物的具体外貌穿着。小说第二章同样在开篇就交代了时间(新春尼散月十四日凌晨)、地点(大希律王宫正殿)、人物(本丢·彼拉多),这样的安排绝非巧合。这种时间设置方式促使读者用历史的眼光,站在宇宙的高度上去审视当时发生在俄国的事件。“时空表现体系的某种变化”往往能证明一个时代的处世之道和世界观与文化的进步。[6]布尔加科夫特别重视在小说中交待事件发生的具体历史时间,时间点使得事件在时间维度中有了自己的独立位置,这会无形中引起读者的重视,从而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这个时空体中叙事时间与空间张力是不同的,时间维度被高度紧缩,而空间维度却是十分广阔。现实事件紧紧围绕沃兰德的莫斯科之行展开,行程集于三天之内。另外本丢·彼拉多处死哲人耶舒阿的事件也是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就完结。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的变化却是层出不穷,地点在莫斯科与耶路撒冷不断变换,而空间的变化又使事件发展得到延伸。更为奇妙的是在有限时间内,不同空间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相互穿插贯穿。空间的无限广阔打破了时间的连贯性,而空间相互堆叠则弥补了时间单一性的局限。叙事上作者通过空间的反复不断切换取消了时间的整体性,在有限的时间维度上构建出无限的空间,增强了小说的立体性。
2.2 狂欢化的广场时空体
民间时间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属于集体的时间、共同劳动的时间、向往未来的时间。这个时间具有深刻的空间性和具体性。它没有脱离大地和自然。[7]在这种民间时间里,个人的日常生活融入到公共的集体生活当中,任何事件都在公众的范畴之内,属于历史性事件。广场时空体正是建立在这种民间时间的基础之上。巴赫金在分析《巨人传》中指出,“民间广场”是拉伯雷展现新世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体现着最具人性的生活,人以及他生活中的一切事件与时间空间形成一种崭新的关系。巴赫金把这种关系概括为:质量水准同时空规模是相符的,形成正比。[8]
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存在着狂欢化的广场时空体,狂欢化广场鲜明的体现在人群聚会的场地——被称为凶宅的花园街50号。一场地狱式的狂欢节晚会在黑猫刺耳的尖叫声中开始,各式各样的人在乐队伴奏下接踵而至,死不悔改的伪币制造人、骗子、拉皮条的人,他们在晚会的大厅里尽情的欢笑,沉浸在狂欢的气氛当中。在这种狂欢的文化里,地狱的生活是美好的,摆脱人间禁忌束缚的幽灵们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狂欢。在这里禁锢人们思想的真理,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全都覆灭;在这里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享有特权,也不存在尊卑关系、阶级与贫富差距,人人自由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忘乎所以的狂欢。在这个时空体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动,这是集体的狂欢时节,广场是他们纵情的舞台,空间是他们活动的场所,时空体是他们赖以存在的基础。
2.3 时空体的过渡
《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存在现实时空、魔幻时空和历史时空的同时,还存在相对封闭的内部时空与外部时空,他们相互穿插,互相转换。布尔加科夫在这部小说中既描绘了密闭时空自身的完整性,同时又用外部时空来打破它的封闭,让它与外部世界相接触。
大师在地下室写关于本丢·彼拉多的小说,此时他处在一个密闭的时空之内。创作完成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小说到各个出版社投稿,却遭受打击批判,身心俱疲。而后他逃离到精神病院,从外部时空再次进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玛格丽特为寻大师与魔鬼交易,终在沃兰德的帮助下解救大师,与他一起走向永生。大师经历了封闭时空与外部时空的来回转换,当他处于封闭时空时,生活并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起起伏伏,他每天在地下室等待着玛格丽特。但当大师置身外部时空时,外界力量打破了他的封闭空间,他变得窘迫以致生活逆转。他说:“我真的是双手捧着这部小说进入了生活,但同时我的生活也宣告结束了。”[9]外部时空的一切让大师深感恐慌,此时他对时间是十分敏感的,他的生活心态随时间而变,视角也被迫随事件变化而转移。他的小说是他在密闭时空与开放时空自由转换的媒介。
此外,实现时空体过渡的媒介还有门、窗等分界物,门、窗是空间的自然分界线,门、窗在叙事中就像是舞台布景一样,将两个场景分割开来。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门、窗成了现实时空体与超自然时空体的过渡媒介。玛格丽特涂上回春脂后侧坐在窗台上与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对话同他告别。而后她飞出小窗,从现实时空过渡到魔幻时空。此外,房管所主任尼卡诺尔、波普拉斯基、餐厅管理员索克夫等人都是通过门、窗从现实时空进入到超自然时空。
综上所述,《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存在巴赫金理论中的时空体,人物在不同时空中传达不同的思想内涵,作家借助时空转换拓展叙事空间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也得以显现。
[1]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小说理论[M].白春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佟景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2)
[4] 张进,李昭梅.《论巴赫金的历史诗学》[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钱中文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6] 同上.
[7]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2).
[8] 梁佳,刘进.《从巴赫金的“广场”理论看微博空间》新闻界,2011(2).
[9]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马格丽特[M].严永兴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吴起芳(1991-),女,汉族,安徽亳州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I106
A
1672-5832(2017)08-00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