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11-25中共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毛晨霞
□ 中共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毛晨霞
农村党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中共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毛晨霞
农村党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党的前途大业,是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必须认真履行的主体责任。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2016年底,我县共有基层党组织644个,其中农村党组织387个;党员16352名,其中农村党员10066名。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316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支书平均44.3岁。按好、较好、一般、差分类,全县农村党组织大致比例为20%、50%、20%、10%。仅就全县39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表现在:
1.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有待全面加强。一是农村社会“空心化”带来挑战。目前,农村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80%以上的青壮年外流。农村“空心化”同时带来村党组织“空心化”,“机关干部下村、村组干部进城”,村党组织影响力、感召力弱化。二是农村诉求“多样化”带来挑战。随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日渐增多,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土地流转等引发的利益诉求大量涌现,农村党组织协调各类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增强党在农村的影响力、控制力带来了严峻挑战。
2.村“两委”班子形不成合力。主要在部分派性村,支书主任生气闹不团结,公开相互拆台掣肘。大致可分为四类:拉帮结派型。支书主任各有各的拥护者,在村上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各怀心思型。表现为表面上相安无事,暗地里相互扯皮;频繁更替型。表现为支书轮流当、下台就告状,谁上台告谁,一个也坐不热屁股;支部不为型。有的村只任命副支书主持支部工作,其它工作全由村委开展,支部陷入从属地位。
3.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难度大。一是存在村党组织书记“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现象。虽然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在想方设法选配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但仍有“一厢情愿”和“空筑凤巢凤不来”的无奈。二是现有的一些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得不好。有的不熟悉基层党务工作、不会抓党建;有的自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有的“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存在“村里的工作乡里干,村里的干部没事干”的现象。三是村干部待遇补贴普遍偏低。目前,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年任职补贴标准低,许多村支书、村主任仅靠“奉献精神”“当村干部有面子”的虚荣心、多干一年多领一年养老金等想法干工作。
4.村党建工作软弱涣散。一是“瘫”。有的村干部工作“走读”,群众不好找;有的村活动场所关门,事情不好办;有的村服务群众不到位,有事帮不上;有的村“三会一课”不组织,党员意见大。二是“软”。有的村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干部看摊守业思想严重;有的执行党的政策不坚决,工作不过硬;有的号召力差,群众不愿跟。三是“乱”。有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好;有的村治安混乱,小偷小摸、生气斗殴现象存在;有的村甚至存在打牌赌博、吸食毒品。
5.党员队伍建设存在“三难”。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优化难。年龄老多小少:45岁以上占58%,60岁以上达28%;文化低多高少:初中及以下学历7238人、占72%;性别男多女少:女党员1130人、仅占11.3%。二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有的农村外出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有的村党组织对外出党员不管不问,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络管理制度,存在“两不管、两头松”现象。三是不合格党员处置难。有的村党组织组织生活不健全,对那些已经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没有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影响了党员队伍纯洁性。还有一些“退下去”的老村干部不但不发挥“余热”,还靠着说话有影响力、“熟悉村上的运行规则”,与村党组织唱“对台戏”,成了绊脚石。
二、原因分析
剖析形成以上问题的根源,主要如下:
1.一些党务干部和村干部对抓农村基层党建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一些地方以“点”代“面”、“点”到为止,只造“盆景”不“耕地”,将主要精力用在打造示范点上,疏于推动面上工作。还有一些村干部错误地认为,农村党建“不是资料进盒就是制度上墙,不是装点村部就是搞搞活动”,把精力用在补资料、应付检查上。
2.农村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乡镇层面,一是主业意识不够。抓基层党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经济轻党建,热衷于搞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或简单以经济建设成效衡量党建工作成效;二是担当意识不强。有的乡镇碰到突出矛盾躲着走,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比如在解决村“两委”班子内讧问题上,习惯无原则安抚、用利益交换,满足于搪塞敷衍、糊弄过关。在农村层面,主要是受自身能力素质局限,习惯按老规矩办事,法纪意识、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3.农村党组织建设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全县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占到80%以上,部分村几乎为零。二是干部收入偏低。各村主干工资不等,高点的近2万,低的仅1万,低于外出务工的普通劳力收入。三是干部政治待遇偏低。10年来,全县选拔农村干部到机关工作约40余人,约占同期村主干总数的5%。四是党内关怀开展得不好。对党员的表彰面窄,规格偏低。
三、对策与建议
解决以上问题,要结合“三基建设”,实施“四轮驱动”:
1.着力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的推动力。切实增强各级党委管党治党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扭住乡镇书记和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建立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标找差距、对表抓落实,切实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长效机制。
2.着力提高“两委”班子的领导力。一是化解干部矛盾,理顺“两委”关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工作制度,强化乡镇党委在解决村干部内讧问题上的有力指导和有效协调,着力解决“无力办事”难题。二是拓宽选人渠道,提升干部素质。大力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农村本土人才库,持续选能人、用强人、育新人,着力解决“无人办事”难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干部待遇。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9万元,“两委”主干基本报酬达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以上,每年每村最低保证1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着力解决“无钱办事”难题。
3.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一是把好入口关。深入落实发展党员六项制度,严格新党员教育培训和审批备案,发展高素质党员;二是把好管理关。完善“两台帐一记录”,规范党员档案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活动;三是把好处置关。及时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畅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四是把好教育关。继续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训工作;五是把好服务关。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双联”行动,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4.着力提高政策落实的执行力。一要科学决策。建立完善以党支部书记为召集人的“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扎实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实现农村党务村务财务民生管理。二要规范运行。以“两个规范”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规范化建设,推动支部组织生活正常化、严肃化、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发挥好第一书记的带领带动作用,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完善以“一单一图一册一室”即党建任务提示单、活动推进图、指导手册和村级活动室为载体的“四个一”建设,推动农村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强化考核。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深入开展述职评议考核,明确奖惩机制,落实管理责任。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