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狗矛盾:“藏獒热”衰减后的治理难题

2017-11-25靳子乐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藏獒生产者矛盾

靳子乐

人狗矛盾:“藏獒热”衰减后的治理难题

靳子乐

在“藏獒热”衰减之后,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在退出市场的时候将藏獒随意丢弃,使人类聚居区中的流浪藏獒数量大幅增长,出现的较为突出的“人狗矛盾”增加了显性的安全风险、隐性的疾病传播风险和未知的生态系统毁坏风险。市场失灵和生态环境监控中存在的时滞和有限理性是“人狗矛盾”产生的原因。目前可选择的治理路径——捕杀、收养和收容都能达到一定的治理效果但都无法彻底解决矛盾。“人狗矛盾”的隐性因果关系、处于人类活动收缩时期的爆发和本质冲突的复杂使其不同于传统生态矛盾,其中本质冲突的复杂是治理路径难题产生的根源。因此需要加强预防,对宠物市场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以及对消费意识和环境意识进行舆论引导。

藏獒热 生态矛盾 基层治理

藏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天性凶猛的犬类,因其出色的身体条件和强悍忠诚的品性受到牧民的喜爱。自2004年开始,北京、山东等高原以外的地区的宠物市场上藏獒逐渐受追捧,引发了高原地区的藏獒繁育饲养的兴起与繁盛。而随着2010年“藏獒热”的大幅衰减,青藏高原上从事藏獒生意的人越来越少,未有市场价值或者饲养者无力承担饲养成本的藏獒被越来越多的丢弃,而这些需要为自身生存而觅食的凶猛剽悍的藏獒则与已经形成固有的生活范围的人类产生了矛盾。

“人狗矛盾”属于生态矛盾的范畴。生态矛盾的出现归因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自然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环境人口承载力低下[1]。社会环境因素体现为过度生产与适度生产的矛盾冲突,过度消费与适度消费的矛盾冲突,科技的经济利益使用与科技的生态保护使用的矛盾冲突[2]。利益追求的多元是社会环境因素的本质[3],生态信息的不公平是社会环境因素的产生条件[4],而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民生而轻视生态民生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是社会环境因素形成巨大力量的关键[5]。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相互作用使生态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中[6]。而生态矛盾在这些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地域特殊性使一些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7]。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力量和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的完善之外,还要重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积极引导[8]。目前学界对生态矛盾的研究领域基本集中在对某一特定市场繁盛或者某种人类活动的扩张兴盛时期,对市场衰败后或者某种人类活动结束后的生态问题的研究较少。“人狗”矛盾正是属于后者,因此对其的研究具有填补学界研究空白、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的意义。

一、“人狗矛盾”的表现

(一)显性的安全风险

由于藏獒本身凶猛善攻的天性,加上被丢弃的藏獒形成的流浪狗群的数量增加和其与人类活动范围的重合较多,使人与藏獒之间爆发的最明显的矛盾就是安全冲突。在青藏高原地区,流浪狗数量的增加不仅来源于“藏獒热”崩盘后饲养者的大量丢弃,还源于未被实施绝育的流浪狗的繁殖,形成了“丢弃——一阶增加”和“繁殖——二阶增加”的叠加效应,从而出现了流浪狗数量显著增多的局面。人类聚居区中较为丰富的食物储备以及出于宗教信仰的喂食行为也使被丢弃的藏獒在人类活动场所出现、停留的次数越来越多。冲突给当地居民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受到侵犯,二是恐惧情绪的滋生和蔓延。相较于身体上的创伤,心理层面的阴影更加难以消除。安全冲突的客观存在不利于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和安宁稳定的生存需要的满足。

(二)隐性的疾病传播风险

藏獒的攻击性在其发动袭击的时候成为一种信号直接地传递给了人类,而其引发的疾病的风险则不易被民众察觉。藏獒原本是包虫病中寄生虫细粒棘球蚴的终末宿主,但随着与人类接触的愈加频繁,藏獒从终末宿主转变成中间宿主将疾病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而没有被注射疫苗的被随意丢弃的藏獒又使疾病传播的风险大幅提高。除了藏獒是否身患传染病或者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发病、传染的可能不易被普通民众辨别之外,一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不明、潜伏周期较长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民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

(三)未知的生态系统毁坏风险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数量稳定的种群和相应的食物链,其中任何一种生物的超量增长或者生存方式的改变都会给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给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负向变化。当越来越多的藏獒因为饲养者的丢弃从人工喂养转变为野外生存,其栖息地的改变与其他野生动物的重合在资源较为匮乏的状态下使种群之间的竞争加剧,威胁到濒危物种的生存。其中雪豹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栖息地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盗猎等因素本来就对雪豹的生存繁衍形成较大的阻碍,[9]而藏獒数量的增加以及竞争野生环境资源的加剧使雪豹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最终也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但目前对生态系统毁坏风险的认知存在争议。根据对其他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者的调查,雪豹活动在野生环境之中,流浪狗一般存在于人类聚居区内,两者的生活趋于吻合程度不深,这一风险等级高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

二、“人狗矛盾”的原因、治理路径及结果

(一)引发矛盾的原因

在市场中,对利益的追逐促使参与其中的人做出相应的行为。当对藏獒的需求大幅增长时,价格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而成为生产者。藏獒市场的技术易得、成本较小,这种较低的准入门槛不会给生产者的进入带来太多的限制,因此在一定时期中生产者的数量以及生产规模呈现出较快增长扩大的态势。藏獒作为一种商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在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技术下它无法成为被标准化生产的商品,这也使外形条件和身体素质上佳的藏獒成为稀缺品,[10]藏獒市场成为生产者市场,生产者获得巨额利润。这部分利润也足以维持那大部分品质一般的藏獒的基本开销。但是当消费者对藏獒的需求大幅减少时,藏獒市场整体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大幅下降,信息的不完全使生产者不能及时对生产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产生亏损,使生产者退出市场,在此过程中对藏獒的随意处理使藏獒给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负外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预见和及时的控制,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除了市场自身的局限性之外,政府等外在监控主体的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也为矛盾的发酵创设了空间。目前只有对消费者购买藏獒用于宠物用途进行饲养等行为的限制性规定,但对于生产者在退出市场时对原有所属藏獒的处理没有相应的规定。目前只有对纯种藏獒实施登记管理制度,而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杂交配种的藏獒却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另外,在玉树地震后,对从灾区四散的藏獒的收容工作也没有引起重视。这充分反映出目前在生态环境监控中存在的时滞和有限理性,而具有监控能力的主体也只能在事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将其影响尽量减小。

(二)可选的治理路径及可能的结果

在“人狗矛盾”出现之后,目前主要有三个治理途径:捕杀、收养和收容。三种治理途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同时也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当采取捕杀的治理路径时,从效率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但从伦理来看并不能被完全接受。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普遍有较为坚定的宗教信仰,民众不赞成这一治理路径的实施。并且在互联网等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如果采取暴力的强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动物保护组织、爱狗人士等的舆论谴责,可能从“人狗矛盾”这个“一阶矛盾”激发出针对治理路径的不同立场持有者之间的“二阶矛盾”,不利于矛盾的缓解甚至使问题复杂化和扩大化。相较于极端的暴力的治理路径,较为温和的路径较容易被接受。收养这一路径既可以满足爱狗人士保护动物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面临经济困境的生产者的成本,从理论上看这一路径具有双重优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收养容量远远小于饲养容量,并且藏獒因其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特点在被生活在平原等不同环境的人们收养之后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不适,甚至产生疾病。第三种治理路径收养也是目前缓解“人狗矛盾”的最主要的路径。由基层政府和当地寺院共同出资、当地牧民提供场地而建立收容中心,主动将流落街头的藏獒收容并且为他人提供一个将藏獒妥善安置的平台,将藏獒与普通民众进行隔离,降低安全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疾病传播的隐患,同时进行绝育手术控制其数量进而能够维持生态平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较大的难题。近千只藏獒所需要的日常开销给收容中心带来沉重的负担,意味着收容中心的负责人或运营者(政府、宗教团体或个人)需要长期负担这一高额的成本。原来属于生产者的成本因为藏獒的产权难以界定而无形中转移给了监控主体,使“安全”这一公共产品的成本抬高。而且收容同收养相似,两者目前都不能实现对流浪狗的全面覆盖,因此收容这一治理路径同样不能实现效用最优。

三、讨论

(一)“人狗矛盾”的特殊性

“人狗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点。第一,“人狗矛盾”的生态矛盾因果关系更为隐性。传统的生态矛盾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国内国外解决矛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进行判断和预防。而“藏獒热”从兴起到崩盘仅仅存续了十几年的时间,藏獒市场的晴雨表都没有被完全掌握,“养狗”和“生态矛盾”之间的关系更加不易被察觉。在三种表现逐渐显现之后,矛盾才引发人们的重视并使其进行补救。第二,“人狗矛盾”的爆发期在人类活动减少或结束之后。传统生态矛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开展和加剧而产生,矛盾产生源于人类活动的扩张,而“人狗矛盾”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收缩而产生的。当人类对藏獒失去原有的控制的时候,藏獒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性和生存需求会使其在自由环境中进行捕食等生理行为,而较大规模的流浪狗种群的活动则给生态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第三,“人狗矛盾”的本质冲突更为复杂。传统的生态矛盾的本质为利益冲突,即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选择和以生态利益为导向的选择之间产生的矛盾。而“人狗矛盾”除了包含利益冲突之外,在治理路径的选择难题中还体现不同立场之间的价值冲突,这也使矛盾在解决过程中所需要兼顾的范围更加广泛,权衡的因素也更为复杂。

(二)市场行为规范和意识引导亟待加强

藏獒市场的繁荣存续时间不长,但足以印证需求对市场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及其可能的变化难以预测和判断,但是对于需求所产生的某一特定市场中的相应的市场行为,监控者具备观察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的能力。目前的登记制度覆盖的范围仅仅是纯种藏獒,而登记、防疫、绝育、报告、善后等相关措施不能因为商品优劣不同而差别实施,不能因为生产者存续与否而消极对待。将安全保障和风险应对的成本内化到生产行为中而不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在规范生产者的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要着眼于消费者,对其偏好和需求进行了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影响消费者行为使市场趋于理性的目的。随着宠物市场的不断发展,商品愈加多元新奇时尚。消费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一定能对宠物的习性进行足够的了解,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状况。多地曾出现藏獒袭人事件印证了这一点。高原动物在低海拔地区生活出现水土不服的概率及程度也没有被完全掌握。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偏好或需要。宠物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当外界环境使其做出的应激反应对人类对其他生物并且对它自身带来较差的生活生存状态时,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也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因此,对厂商的行政许可、行政督查制度和对消费者进行宣传等的行政指导措施必须加以落实。

四、结论

人类在追求自身欲望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资源存量和结构的变化,发现和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状态的变化。人类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需要理性的做出选择并对实施的行为进行预判和控制,留存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空间,保存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条件。人类与其他生物都能够安稳生活、和谐共处,是措施实行和制度规范的最终目的,是生态系统能够持续运转下去的必然要求。

[1]杨传柱,徐静.提高环境承载力——落后地区缓解人口与生态矛盾的一种从优选择[J].生态经济,1991(04):42~45.

[2]汤洪俊.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矛盾冲突与解决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39~41.

[3]方世南.生态矛盾:政府公共管理亟待高度重视的重要矛盾[J].学习论坛,2012(09):41~44.

[4]姜素红,焦梓烜.生态信息公平视角下生态矛盾化解的法律途径构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57~160.

[5]方世南.从生态矛盾的凸显看生态民生的重大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50~54.

[6]腾有正. 环境经济问题的哲学思考——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1(02):13~16.

[7]徐静.贫困山区人口与生态矛盾激化的深层原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5(02):29~41.

[8]崔孟宁,朱美玲.牧民行为与草原生态矛盾机制研究[J].青海草业,2012(Z1).

[9]饶凤艳,张文政.雪豹:生存危机与保护拯救[J].生态经济,2015(12):6~9.

[10]澎湃新闻.藏獒热崩盘之后:被扔的狗越来越多,威胁藏区野生动物和人,2016-12-30, http://www.thepaper.cn/ newsDetail_forward_1590185.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猜你喜欢

藏獒生产者矛盾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狼与藏獒(长篇节选)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想变成藏獒的兔子
想成为藏獒的兔子
东方神犬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