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浅谈电影《柳如是》中诗意化的叙事风格
2017-11-25吴楠
吴 楠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浅谈电影《柳如是》中诗意化的叙事风格
吴 楠
在商业大片和充斥视觉冲击力画面效果的电影市场中,电影《柳如是》无疑像一泓清泉给电影市场注入了一丝清冽。本文主要以其诗意化的叙事风格为主题,展现导演为我们营造出的如诗如画的电影内容。
诗意化 叙事风格
一、前言
《柳如是》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电影,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在类似于散文式的叙事中,行云流水般把柳如是一生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犹如金庸先生笔下独孤求败的那把重剑,虽无锋利的剑芒,却以拙胜巧。《柳如是》的叙事风格诗意气质明显,自古江南出才子,而秦淮河畔也是书写着才子佳人的佳话。柳如是作为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取名于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被赞为是“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不仅才貌双全,同时也是颇有男儿气概的一位女子。既可以写出“桃花得气美人中”的小女子情怀,又可以写出“田横墓下益堪愁”的豪迈之气。时值明末清初之际,为了名族气节毅然选择投湖明志的大义,敢爱敢恨,柔中带刚,是影片中柳如是的真实写照。导演诗意化的叙事风格,让柳如是传奇的一生如同一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浪漫主义主题叙事
导演吴琦以其特有的细腻情感,细细描绘柳如是的一生。同为编剧的吴琦用自己的理解为影片蒙上了亦如中国画中的烟雨江南。影片的开头是柳如是的自述,随着走在巷子中的女孩,用看尽繁华后平静缓慢的声音描述了自己童年的过往。那走在巷子中的女孩彷如戴望舒《雨巷》中那宛如丁香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柳如是自小被家人卖入归家院,对家人的记忆早已模糊,对故乡的记忆只有离家时开满山路的九里香。九里香作为描述柳如是一生的线索,贯穿影片的始终。钱谦益为柳如是修建“我闻室”时,院中特意摆放九里香博美人一笑。在影片高潮阶段,端午之时,柳如是让钱谦益为其背上画上一朵九里香,并在劝服钱谦益未果后投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时,她亦想着带着九里香离去。影片结尾也出现开头那走在小巷中的女孩和满山的九里香,前后重复的叙事结构,为柳如是的一生画上一个句号。
九里香在这里不仅是柳如是对家乡唯一的情怀亦是她一生中抛去六根唯一能留在心中的牵挂。柳如是虽以“明月愁心两相映,一枝素影独堪怜。”的梅花之词夺得花魁状元,但“凌寒独自开”并不是柳如是所追求的,不然怎会有在与钱谦益成亲之时掀开盖头,让钱谦益以匹嫡之礼迎娶,并在清兵入关后表达自己愿像梁红玉一样在战船上为夫君擂鼓助威。她的不甘愿,她的倔强,她的情怀,更像那漫山的九里香。香气盈人,延绵悠长,诠释着柳如是如花开般灿烂的人生。
三、散文式的境语叙事
(一)散文式的叙事主线
柳如是与钱谦益之间的关系便是贯穿影片始终的“神”(散文的精髓在于形散神不散),另外再加上柳如是与陈子龙之间的故事。而这样一个黄昏恋故事,置放在明末清初的背景下,又难免多了几许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悲与愁,影片的后半部分随着这些人物之间的面对大时代变迁背景下的选择与冲突,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感与张力,从而凸显了人物的个性。
(二)水墨画般的画面色彩
色彩作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元素,是电影画面造型与表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来推动剧情的发展,直接参与环境与心理氛围的制造”。影片的整个基调是青色的,犹如水墨画中晕染的黛青,笔触缓慢干净,同时也符合南方特有的水天一色的清雅之感。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这种水墨画的色彩仿佛是电影开篇中画中的人物走出来一样,没有过于鲜艳的色彩,符合影片中文人墨客儒雅的气质。这也在侧面烘托出柳如是清雅的品质和绝冠的才情。也只有生在这如画般的世界中的人,才会写出“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的词句。
(三)充满中国文化的特定元素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词文诗句仿佛把观众带入到古时崇尚文学的时代,片中为观众展现出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道具的精致,服饰的考究,还有江南独有的戏曲形式,都为散文式的境语叙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不同于我们常看的古装大戏如《白蛇传说》、《鸿门宴》中为了达到影片的视觉效果而设定的场景或者道具。《柳如是》在画面的表现中力图可以重现古人那种琴棋书画,对赋吟诗的文化底蕴。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更是宣扬人文情怀的有力途径。片中属于中国文化的特定元素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四、结语
《柳如是》是一部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吴琦在其对电影的诠释中,加入了细腻和浪漫情感。同时,也具备了饱满、浓烈的情感,观影过程中,随时能感受到导演和演员想要传达出来的鼓胀的情绪。柳如是是悲哀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在数百年后有一位导演把她不平凡的一生用电影这门视觉语言演绎出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电影《柳如是》在其诗意化的叙事风格中,为奔忙在喧嚣的浮华都市的人们平添一份心灵上诗意的栖居。
[1]阿木 .散文化的时代悲歌——评《柳如是》[EB/OL].[2012-02-09].http://i.mtime.com/106840/blog/7298786/.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高职数字剪辑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63274)阶段成果之一。
吴楠(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助讲,研究方向:数字影视、三维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