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归向

2017-11-25柳依笛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普世美式总统大选

柳依笛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归向

柳依笛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将“美式民主”作为普世价值输向世界各地。然而,2016年的美国大选则是矛盾重重的一次大选,是总统位置与民粹主义者最接近的一次。这次大选的整个过程使美国大众和上层精英之间的冲突加大,也让两党之间的结构进行了重组,并进一步证明了“美式主义”背离国际民主建构和虚伪的本质。

美国大选 美式民主 普世价值

2016年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商人特朗普以微弱优势击败希拉里,最终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在这场总统选举过程中,各种“猛料”不断爆出,特朗普和希拉里甚至不顾公众形象互相掐架,不惜一切代价诋毁对方,而对于他们本身来说,各种丑闻和诚信问题也让这次大选成了“最肮脏的战争”。这场“世纪骂战”和“烧钱游戏”不仅直接反映出他们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美式民主”的虚伪和美国社会存在诟病。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民主输出

民主政体在现代政治兴起之后逐渐被认为是效率高、合乎法理的一种政治模式,更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愿景,并逐渐形成一种共识。20世纪90年代,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这股浪潮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并借助全球化更加放肆地扩张,逐步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它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强行向世界各地推行所谓的西式文化,引发了一系列紧张的国际关系和混乱格局,“美式民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总统大选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社会利益与社会意识的代表之争。“美式民主”通过总统大选直观地呈现出来,而最为本质的东西却根据现实环境进行不断地构建。在美国的民主政策中,民主输出是所有总统在选举时都会强调的执政理念,但本质上的民主输出则是利用了“全球化”这一名称,将西方的意识形态完美地包装起来再灌输给他国,“美式民主”的本质并不是追求世界和平,解放全人类,它世俗、空洞,对于构建当前真正的国际新秩序没有任何意义。

历任美国总统在选举演说中都会将“美式民主”的输出作为他的一项重要使命,向全世界传播西方的价值观是他的本质,但其实这种被动的“民主”实质上是一种扩张的手段。举例来说,总统罗斯福认为任何懦弱的民族就需要有像美国一样的强大国家来拯救;总统威尔逊则直接将拉丁美洲作为“美式民主”的试验田,不仅从思想上进行控制,更采取了军事手段进行干涉。

二战之后,历届美国总统都将推行民主作为外交政策之一。在当时,和平渗透是最主要的方式,这种柔性的方式使美国政府暂时遮住了扩张的虚伪面目,当时取得的效果使得美国总统以为民主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到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甚至还将“民主”作为执政的支柱之一。“美式民主”高涨的热情被浇灭是在“9.11”事件之后,那时的美国迫不及待地揭开虚伪的面纱,大肆地动用大规模武器对别国进行单方面的“制裁”,虽然仍旧打着“民主”的旗号,但是总统布什的“民主”却比历届总统推行的“民主”更为猛烈和直接。

从历届美国大选出的总统来看,他们推行的“民主”手段花样百出,手段各异,但不管是什么外衣下的“美式民主”,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家战略和特定社会阶层的利益。全球化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虽然各国之间要进行交流和发展,但美国偏激的行为却并不符合全球化的发展,“民主”不再是高尚的民主,而成了一个全球扩张的幌子,而这个幌子随着2016年总统大选的谢幕将不复存在,因为“美式民主”已经彻底暴露在大众面前等待考验。

二、美国总统大选暴露“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暴露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种种矛盾,美国构建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也受到了不断的质疑,同样,“美式民主”这一极力打出的招牌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一)总统选举中“美式民主”的堕落

美国的总统大选虽然宣称是民主平等的,但实际上参加竞选的只有民主党派和共和党。而这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是本质一样,因为不管是哪个党派的候选人成为总统,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都是一样的。而且,在初选中,如果参选人得不到党内领导人的支持,那么他将难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从历史上看,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的被操纵事件屡见不鲜。尼克松在选举中为了刺探竞争对手的情报,竟然在对方执政的办公楼安装窃听器,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后来,小布什的竞争对手戈尔虽然赢得了美国普通民众的选票,但是没有得到高层的支持,最终败给了小布什,而这些事件使得美国与民主分道扬镳。

候选人的丑闻一般通过竞争对手来爆料,以达到碾压对方的目的,制造丑闻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今年的特朗普和希拉里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特朗普被认为是花花公子,没有学识的粗鲁之人;希拉里则一直是丑闻缠身,对手不仅将她早些年的同性恋倾向传闻抖出来,还以“邮件门”给她设下重重障碍。但是,即使是丑闻缠身的特朗普最终还是当选了总统,而哪一届总统又没有丑闻呢?这就是“美式民主”的堕落之处。

(二)金钱外衣下的“美式民主”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在早些年就明令禁止在选举过程中有金钱往来的存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场“烧钱”活动。据统计,在2004年,总统选举共花费40多亿美元,2008年增加了10多亿美元,2012年又增加了20多亿美元,而2016年的总统大选预估有100多亿美元,这是史上之最。

从法律和美国宣称的“民主”上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选者,但是这只是表象,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没有走下去的力量。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能走到最后和金钱有着直接的关系。特朗普本身是一个富翁,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而希拉里作为美国政坛中的老人,在任职期间有大量的人脉,在选举中有大财团的支持,所以草根选民几乎是望尘莫及的,而不论是谁当上了总统,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维护支持者的利益,使背后的有钱人利益最大化,而普通民众的利益始终都会被边缘化。特朗普虽然自身实力雄厚,但他依然接受了来自默色大家族的金钱支持。因此,他原本声称的给富人增税的主张就被取消了。

民主与金钱的交融使得“美式民主”彻底撕开了面具。在总统选举中,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攻击、伤害、威胁也让人瞠目结舌。为了打击对方,特朗普语出惊人,希拉里则在背后使用各种计策,而且作为女性公众形象的代表,也不时地对对方冷嘲热讽,侮辱和谩骂。而这些也阻挡不了他们中的一位成为美国总统。

三、“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归向

“民主”的基本界定原则是每个主体都是平等的,他们可以自觉不受干扰地支配自己的事物,平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而且,这种参与需要有一定的程序性,满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作为拥有话语权的大国,将所谓的“美式民主”强加于别国,只要按照它的意图执行就会成为与它对立的“反民主国家”。

美国推行的“普世价值”是民主和自由。“普世”有三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这种价值观不是特殊的,个别的,而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适用于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的;其次,这种价值观不是随时随地想出来,而且随时会被终止的,是一种完善的长久的价值取向;最后,普世价值的表述是有着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只有满足上述所有的条件才能称得上是普世价值,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普世价值的难以实现。普世价值是在人类文明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它本身是优秀的,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某些国家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做出与之相矛盾的行为。

美国就是典型,虽然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可取之处,民主体系也较为完善,它对民主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民主理论。但是,“美式民主”却是有非正义的目的性,如果继续将“美式民主”作为普世价值来信仰和推崇,那么国际社会就会一片混乱,所以我们有必要解读“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特点和归向。

(一)总统大选中的“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外壳受到质疑

实行“美式民主”需要有一系列正规的程序,它是在尊重公民和国家法律准则的基础上实行的,意图给公民带来安全轻松公平的社会环境,但是在“美式民主”输出的过程中,最能直接体现民主的总统选举却让民众看不到国家的未来。“民主”通过投票选举来实现,而这种选举并不是公平可靠的,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是实力和财力的相抗衡。不管是谁成了领导者,“民主”只是一幅空壳,双方所代表的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二)“美式民主”偏离了真正的民主

“美式民主”最早由欧洲传播过来,以权力制约为前提。在美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更新民主理念,改变执行民主的手段,总统大选演讲宣称的民主都是暂时性的蛊惑民众,而一旦选举成功了就不择手段地向利益最大化靠拢。在国际关系中,暴露的侵占彻底撕破了“美式民主”的嘴脸,总统对外的政策充分反映出“美式民主”的虚伪性和残暴性。这样的民主不仅给国内的稳定带来了影响,而且也扰乱了国家安全环境。

(三)“美式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美式民主”是具有美国特色的政策,是根据美国的基本国情逐渐形成的。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民主”得以不断地发展,民主体现在实施的政策上,例如两党制、三权分立和地方分权,这些执政理念看似能让利益双方互相牵制,在当时也得到了认可。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民主理念不断受到质疑,总统选举中的权力制约只是两党间的利益之争,制约并不能完全地保障民众的利益,反而还会让民众的利益逐渐边缘化。而在总统推行的外交政策上,脱离了他国国情的“美式民主”更给国际秩序造成了混乱。2016年的总统大选,世界不仅在关注谁能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关注的重点更在于总统的外交政策。“美式民主”的涉及范围较广,所有的国家都知道这种“民主和自由”的普世价值的虚伪性,但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有些国家依然会附庸而上。

“美式民主”有着双重的推行标准,虽然打着崇高的“普世价值”的旗号,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民主理论的不断夸大和民主实践的偏离轨道不仅不会让“美式民主”得以继续发展,更会带来直接的坏影响。“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输出会暂时性地迷惑美国大众,但长此以往,利益受到最大、最直接损害的也是普通民众。在国际社会上,“美式民主”的推行会让各国间的矛盾激化,这种世俗性且具有破坏性的民主政策更加证明了总统大选时候选人的欺骗性。他们的行为直接将国家利益和政治性反映出来,“美式民主”和真正民主的反差让人们开始思考“普世价值”是否是真实的价值观,候选人是否能保障大多数民众的利益。

总之,美国总统大选能够直接反映出“美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民主本来是平等、真诚的,但“美式民主”逐渐从历史上的启蒙地位走向打着“普世价值”实行霸权主义的地位。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出现的丑闻、威胁、谩骂更是让本国民众也深深地感受到民主离他们越来越远,美式选举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也逐渐走向了死胡同。

[1]王晓兰,杨艳春.试析美式民主的困境与超越[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2]郑永年.西方无权认定普世价值[N].国际先驱导报,2008.

[3]候惠勤.“普世价值观”的理论误区和实践陷阱[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9).

[4]张秀芹,刘爱莲.论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J].社会科学家,201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中学)

猜你喜欢

普世美式总统大选
连续型美式分期付款看跌期权
美式复古
基数词的构成及读法
普世价值论
移民
花样美式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对峙
中国须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