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南阳水利事业影响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杜诗太守南阳

曲 燕

浅谈古代南阳水利事业影响

曲 燕

南阳在古代水利的修建与召信臣、杜诗两位‘父母官’是密不可分的,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相融交汇,对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南阳 水利 召信臣 杜诗 影响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毗邻,地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水是一个三面环山,中间开阔南部开口的盆地。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首位。

古代南阳的最早水利工程有史记载为: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御史大夫张汤奉召修褒斜道,激发民工数万人挖掘和加宽河道五百余里,工程以宛为终点,但因水急石多未能通漕,而到了西汉时期,全国的水利事业已经很发达了。而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三大罐区,据《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九江寿春人,年幼勤奋好学,以明经科的甲等成绩被选拔为皇帝的侍从—郎中,西汉元帝时,召信臣被任命为南阳郡太守。“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閼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汉书·循史列传》载: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召信臣深知水利的重要性,他外出巡查的时候,他特别留意各种地形,山泉的大小,河流的走向,塘堰的分布,并绘制一幅水利施工图,然后组织民工逐年按图施工,九年后就修建十几处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赵渠、汉垱、斋陂、樊氏陂、上石堰等等,而最为著名的有这几处,下面详细说明:(1)六门堰是一座灌溉枢纽工程,是汉代穰县湍河上修建拦河坝,周围筑堤,引水灌田。据《汉书·召信臣传》《水经·湍水注》《邓州陂堰志》记载:西汉元年,建昭五年,南阳太守召信臣“断湍水,立石碣,开三门,提水位,灌良田”。受益三万顷,至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称六门堰,溉穰县,新野,昆阳三县五千余顷”。此渠全长100公里,下设许多支渠,工程建成后,罐区效益面积大大增加,六门堰水利史长达1600多年规模之大,影响之大,遗址在今邓州大西门外岔股路村北。(2)钳卢陂是六门堰下29陂中最大的一处蓄水工程,占地约6.3平方公里,约日蓄水1300万立方米,相当于现在的一座中型水库,位于邓州南30公里的刘集乡西七里陈桥村南,属于汉代穰县灌溉工程。据载:“汉元帝建昭中,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复于穰县南六十里筑钳卢陂,累石为堤,旁开六石门,以节水势,泽中有钳卢玉池,因此为名,用广灌溉,岁岁增多,至三万顷,人得其利,及后汉杜诗为太守,后收其业。”钳卢陂是两位太守修筑南阳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南都赋》中写道:“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贮水渟渟,洹望无涯。”(3)召父渠是以信臣名字命名的人工开挖的灌溉系统《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召父渠在唐河县南七十里的湖阳镇,为汉代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开,渠首位于新野县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向西拐弯处附近,召信臣兴修水利,白厚庄望夫石之东开溪一道,引白河水灌邑东花陵,土堰一带稻田里,溪长六十里,因引白河水灌田,民得其利,称“召父”此渠也名为“召父渠”在白河上筑坝饮水,干渠长80公里,支渠纵横交错,干渠自引渠蜿蜒南下5公里然后分3支,分别名为兰草沟、长湖沟和官渠沟,干支渠总长达30多公里,流向东南。

水利工程兴建以后,召信臣考虑到百姓的长远利益,为灌溉用水建立一系列制度,他命令各地乡官在渠首旁,田界也树立一道道石碑,刻上均水约事既管水用水的制度,对什么时候用哪条渠道里的水,用多少量及渠道和塘堰管理,工程设施的维护系统都进行严格的规定,违犯者就规定处罚,对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减少因为水事引起的纷争。几年以后,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信盗贼狱讼衰止,郡以殷富。召信臣功在南阳。

到了东汉,南阳又出一位重视水利的太守,东汉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的杜诗,字公君,年轻时就很有才干,在军中任功曹,有公平之称。于建武七年升任南阳郡太守,光武帝刘秀东兴之地在南阳,因此南阳成为“南都”“帝乡”。当时南阳郡内多皇帝近亲。田宅逾制。加上权贵横行,实为难治之郡,据《后汉书·刘隆传》记载“王侯将相,宅地相望!”杜诗于是就下定决心,从严治郡,在“诛暴之威”的同时提倡节约。在摊派差役,注意爱惜民力,因此受到百姓的欢迎。

杜诗出任太守时,南阳一带由于经过多次战乱袭扰,原有的一些水利工程大部分已经废弃不用。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杜诗在总结以往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以前任治水地方官的为榜样,组织民工,修治彼地,广扩土田。对西汉召信臣所建的陂、堰、坎、渠、池都加以复修,几经努力,渐渐有了成就,出现郡内陂泽棋布,田间沟渠纵横,堤埂相连。就是风雨也不会缺水,无论水田、旱田均不受旱涝影响,各类庄稼,瓜果可以随季节而成熟。南阳郡也因其利而富裕,“比室殷足”。杜诗因倡修水利,发展农业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南阳百姓把他和西汉时南阳太守召信臣相比,民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明清时期父母官逐渐成为一种颂扬地方官的客气话,而真正的父母官要把老百姓看做自己的父母一样亲切,怀着感恩的态度为人民服务,就像召信臣和杜诗那样治水利,为政清廉,勤于职守。造福一方的地方官。

几经沧海桑田,曾经的辉煌还在。这是我们古代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水利工程在水利的推动和谐进步中意义和作用不可替代。

(作者单位:南阳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杜诗太守南阳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贫困无田杜太守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