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打造数字化校园

2017-11-25朱鸿鹏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微信

李 滔 朱鸿鹏

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打造数字化校园

李 滔 朱鸿鹏

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应用日益成熟,如今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发展成为学生们成熟接受的软件技术,通过微信软件,学生可以实现即时通讯,同时也能够有效分享相互之间的信息和新闻内容。本文拟从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的角色定位分析入手,结合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师、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职责分析,通过融入微信公共平台的相关内容,并完善探究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运行的补充事项。

微信 公共平台 数字化校园 即时通讯 教育机制

一、引言

微信,是一种基于手机智能终端应用的即时通讯软件,随着微信软件应用日益成熟,当前整个微信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应用更加便捷。当然现阶段,学生对微信软件的接受度更高。因此,应用微信软件,不仅符合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方向,同时也满足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各项需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通过利用微信构建相关平台机制,必然能够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有效帮助。

二、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想要实现微信公共平台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充分有效应用各项元素,丰富整个公共平台的具体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为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寻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

首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充当的是老师、学校与学生三方之间及时沟通的纽带。对于微信公共平台建设来说,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其不仅要充当信息展现平台,同时还要结合这一平台,实现对相关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应用。比如,学校可以结合相关教育主题,分别向家长和学生,以及老师征求相关意见,通过对这些意见内容进行系统化总结,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当然,应用这一平台,学生和家长也能有效参与到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中,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完善[1]。

其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应该成为宣传教学理念,普及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学生成长,还是教学理念知识普及,以及相关教学氛围的宣传,都需要系统化融入微信公共平台,从而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实质性帮助。对于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来说,其应该成为方便师生查寻和了解问题的重要载体,服务性也就是整个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要求。优化整个平台应用机制和具体策略,及时更新和补充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必然能够发挥这一公共平台的应有效果。

最后,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应该为老师和学生和家长提供互相交流的机制,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完善的沟通平台能够为其互相沟通提供良好的途径和空间。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是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微信公共平台以其渗透性和便捷性,能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师生沟通的全新空间。而完善赋予整个平台具体的沟通内涵,不仅符合当前教学创新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必然能够实现微信公共平台应用的最佳效果。

三、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师、学校与家长、学生的职责分析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想要有效应用微信公共平台,不仅要对其制定良好的功能定位,同时也要对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之间都有相应职责要求,只有对其具体职责要求进行分析,从而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要求。

在这一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于老师来说,其需要积极履行以下职责:该平台是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技巧的重要载体。整个公共平台是一种开放式平台,在整个平台运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自身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了解和认知,以及相关教学总结,投递到平台管理者中,而管理者可以针对具体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通过整个平台,实现良好推介效果。不仅如此,在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老师应该是整个平台运行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学生心理的有效疏导,还是整个教学细节的把控,都需要老师完善自身职责,为整个平台运行实现最佳效果提供有效帮助[2]。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其应该积极履行相关职责:在整个平台运行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而一切活动开展的核心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在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整个平台的内容框架设置,还是具体的平台应用目标,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学生系统化应用。因此,学生必须积极融入到整个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同时也要为平台机制运行状况提出自身理解和认知。而这一平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需要学生真滴自身学习状况,及时提出问题,以及自身建议和理解。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中,最活跃的元素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因此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必须积极融入其中,并对整个平台的运行提出相关问题。

在整个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于学校来说,其要对整个平台建设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支持,无论是费用支出,还是具体的应用元素,都要在必要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平台建设的有效维护和运营。当然,学校还要学会对其他平台运行思路和内容设置的有效借鉴。通过及时有效的创新和完善,进而实现微信公共平台建设的理想效果。

当然,家长在具体参与到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也要积极履行以下职责内容: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微信公共平台的运行过程中,要通过对平台建设运行过程的有效参与,从而实现对学生和教学状况的有效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会对学生学习成长状况形成全面认知。当然,在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参与知情,同时也要发挥自身作用职责,因此系统化发挥家长的功能作用,从而实现理想的平台运行效果。

四、数字化校园中微信公共平台的相关内容

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能够为当前学校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提供有效帮助。当然,在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实现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状况的有效认知和具体了解。所以系统地看,在数字化校园中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其应该注重对学生信息的有效收集,同时也要结合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微信公共平台的理想应用效果[3]。

系统地看,当前数字化校园中,其微信公共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整个公众平台在人订阅之后,其能够定期向人们推送相关信息知识,这些信息知识在选择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订阅者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具体爱好,从而实现微信公共平台建设的理想效果。其次,在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内,其不仅可以定期接收到平台推送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其还要融入查询等辅助功能,也就是将整个校园管理过程中,具体的内容需要融入到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通过赋予整个平台应有的功能价值,从而实现其系统化应用。

此外,在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其应该包含定期互动功能,也就是订阅者可以根据其推送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的评论和点赞,尤其是针对当前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发展成为微信用户,因此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则是整个平台建设的重要要求。完善的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其需要有相应互动机制融入。因此整个公共平台赋予了完善的互动性,必然能够增强人们的关注度。

五、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微信公共平台运行的补充事项

客观地讲,随着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日益成熟,完善利用微信这一即时通讯软件,构建微信公共平台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突破点,但是微信公共平台想要实现理想的运行效果,其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线上运行机制,其要注重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整个平台运行进行有效的线下活动补充,从而使其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行效果[4]。

从当前一些微信公共平台运行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应用这一平台时,要定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开展事先预告和线上“活动预告”,进而在线下开展具体的讨论总结活动,从而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整个公共平台的具体存在,当然在整个平台运行过程中,还要传播和推介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细微新闻,拉近整个平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此外,在整个微信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对其功能进行适当丰富,尤其是要注重添加进学生日程生活中所经常使用的内容。必然认识到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其更重要的是其便捷性,而公共平台作为其便捷性系统化发挥的平台机制,其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就应该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切入,比如在整个公共平台内学生可以自主查询成绩、空余教室等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必要内容,从而实现整个平台价值作用的最大程度发挥。

六、结语

随着当前教育信息技术产业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完善应用微信公共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也能够为整个教育机制创新完善提供实质性帮助。当然,想要实现对整个微信软件的有效应用,就需要完善整个微信公共平台的建设思路,同时还要注重对其实施细节的有效完善,比如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过程中,也要充分注重将线上平台运行与线下互动机制的有效融合完善,从而为其实现理想应用效果提供帮助。

[1]袁森.浅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与思考[J].信息教研周刊,2012(18):52~55.

[2]潘洪楠;张冬梅.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12:158~162.

[3]马恩明.现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58~62.

[4]邹丽容.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5(18):119~123.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微信的校园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实践”(2015)。

李滔(1995-),男,湖南岳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通讯

朱鸿鹏(1977-),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微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