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京房在科学史上的贡献
——从音乐学的视角

2017-11-25吕海滨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律音乐学乐器

吕海滨

试析京房在科学史上的贡献
——从音乐学的视角

吕海滨

本文从音律理论、乐器的改进和发明等方面探讨京房在音乐学方面的贡献。“京房六十律”的理论体系,影响了古代乐律理论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其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重视。

京房 音律理论 乐器

京房(前77——前37),西汉著名学者。对京房评价,众说纷纭,仁智互见。论文对京房在音乐学方面的贡献进行研究与探讨,突出了京房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打破了以往学者只是把京房看作是西汉著名易学家和后世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筮占术士等思想框架,使其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焕然一新。

一、京房之前的音乐理论

京房之前的音乐理论主要有: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篇只生五律,《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只止生于十二律。

(一)《管子·地员》五律

凡听徵,如负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牛鸣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凡将起五音之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1]

(二)《吕氏春秋》十二律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2]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风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曰《威池》。[2]

此段话一方面是说十二律与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相对应;另一方面说明十二律的生成方法是以黄钟为母律,其余十一律都是在黄钟的基础上用三分损益法计算而得出的。黄钟的数值古人定为是九寸。

(三)《淮南子》中的十二律

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钟为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簇,太簇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南吕之数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数六十四,主三月。下生应钟,应钟之数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宾,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则,夷则之数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夹钟,夹钟之数六十八,主二月。下生无射,无射之数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仲吕之数六十,主四月。

由此可见《淮南子》中的十二律与《吕氏春秋》十二律基本相同。

(四)《史记》中的十二律

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二、京房在音律方面的研究

《汉书•律历志》上详细记载了京房在音律方面的研究:

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傅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房对:“受学于故小黄令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宓牺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徽,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故各统一日,其余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角徽羽以类从焉。《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此之谓也。以六十律分期之日,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复,阴阳、寒燠、风雨之占生焉。于以检摄群音,考其高下,苟非革木之声,则无不有所合。《虞书》曰“律和声,此之谓也。”[3]

上述材料表明:一是京房是在前人音律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十二律扩展成了六十律。京房之前,人们采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十二律,当生到第十一次(即第十二律)后,不能回到出发律上,使得十二律不能周而复始。为此,京房采用了扩展十二律的解决办法。根据传统的三分损益法,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这样依次相生,最后是无射生中吕,就得到了十二律。京房则从中吕起继续往下生,直到六十律为止。第二,京房推广六十律计算方法,其目的还是为了从“理论上解决音乐中周而复始的旋宫转调问题。”[4]

京房不仅在音律学有突出贡献,而且他还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乐器。

“房又曰: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3]

上述材料表明,一是京房发明“准”这种乐器的原因。“竹声不可以度调”是对京房发明“准”这种乐器的原因,这是因为用竹子做的定律器根据通过调节长度用来审音很难。二是“准”的形状作了介绍。“准”这种定律器类似于“瑟”这种乐器,即“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有十三根弦。瑟的一弦一柱,其清浊全凭移柱来定,“准”也是通过移柱调整各弦振动频率。由此可见,京房创造“准”的灵感来自乐器“瑟”。瑟这种乐器在京房之前就已经有了:

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5]

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6]

大瑟小瑟。[7]

由此可见,京房不仅精通音律学,而且还是一位乐器的发明者,他在音乐学方面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结语

京房在音乐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京房六十律”及其创造发明的乐器“准”。 京房之后的很多律学家是在“京房六十律”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形成“变律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乐律理论的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其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重视。京房在音乐学方面的贡献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1080.

[2]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324~325.

[3]宋·范哗.后汉书.律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5:2999~3016.

[4]陈应时.中国乐律学探微[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459.

[5]周礼·乐器图[M].

[6]诗经[M].

[7]礼记·明堂位[M].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2015SSK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吕海滨(1976-),男,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猜你喜欢

音律音乐学乐器
学乐器
与时偕行:当代藏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实践与运用
音乐学人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乐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
浅谈当前音乐学理论教学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