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农垦打破西方橡胶封锁的历史与启示

2017-11-25刘蒙肖宋增伟

新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垦橡胶海南

刘蒙肖 宋增伟

海南农垦打破西方橡胶封锁的历史与启示

刘蒙肖 宋增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实施全面的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政策,妄图使社会主义阵营的橡胶来源断绝。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党中央英明决策,与苏联合作,决定在我国南方海南岛大规模种植橡胶。海南农垦克服种种困难,建立我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打破了西方权威人士“北纬十七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预言,从而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橡胶封锁线,充分体现了海南农垦不畏强敌、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和气概。这段辉煌历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伟大的借鉴意义和教育意义。

海南农垦;橡胶生产;农垦精神;现代启示

新中国在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中表现出了卓越智慧和谋略。为了打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局面,也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整体利益,党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共同决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伟大决策。作为新中国建设棋盘上一颗重要的棋子,摆到了南国的土地上。前仆后继奔赴垦区的农垦人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凝聚不凡的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构筑了海南农垦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建立我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打破西方“北纬十七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预言

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被称作是四大工业原料,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在飞机、大炮的制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汽车的轮子、坦克兵的头盔、防毒面具和防化服的制造离不开它,特别是在航空事业发展、原子弹的制造中橡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除了巴西盛产橡胶外,其他国家十分稀有。到18世纪末橡胶垦植风靡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还没有一棵橡胶树存在。直到1904年,云南傣族土司刀安仁先生从新加坡购买了橡胶苗带回,在北纬24°的盈江新城凤凰山种植成功,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官办胶园,中国人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书写天然橡胶的历史[1]。到1950年海南解放时,海南岛上有胶园2343个,种植面积2420公顷,植有橡胶树106.6万株,其中开割树59.3万株,年产干胶约200吨[1]。虽然这些胶园生产落后、建设水平低,但它却是新中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橡胶的最早和最集中的育种基地,为新中国的植胶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世界两大政治阵营的对峙,朝鲜战场上浓浓的硝烟,以及帝国主义施行的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政策,都使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1950年1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宣称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橡胶就囊括其中。很快,西方国家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统筹委员会,把禁运扩展为针对整个东方世界的共同行动。一条禁运封锁线,从日本本土伸出,向西南经冲绳穿过台湾海峡跨越南、中国向东南亚,呈半月形围住了红色中国,试图将中国与橡胶隔绝[2]5。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橡胶更加紧缺,国内年产不到200吨,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而抗美援朝前线急需的飞机、大炮、汽车、胶鞋样样离不开橡胶。此时,毛泽东亲自过问橡胶事业的发展,并把橡胶的地位提升到国际斗争的高度,拿到中央的政治最高层中央常委来进行决策,提出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成立华南垦殖局。在中国,适宜种植橡胶的的地方不多,海南由于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荒山荒地多,适宜大面积种植橡胶。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四野部队陈兵雷州,解放海南蓄势待发。周恩来指示正与林彪一起筹划渡海战役的叶剑英:拿下海南岛后,注意了解海南岛橡胶种植业的历史和现状,保护好老胶园[2]16。

对于苏联,在冷战开始后原先从西方进口所需要橡胶的路子出现中断,而得知中国可以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消息对苏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收获。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毛泽东在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有关问题时,斯大林就谈到要与中国合种橡胶。只是当时海南岛还没解放,毛泽东没有明确予以回复。后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向毛泽东提出想租用海南岛的土地来种植橡胶,也被毛泽东予以回绝。1952年,中苏政府最终商定采取以双方合作的形式共同发展天然橡胶事业,苏联向中国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而中国则以橡胶相抵。

1951年8月31日,经党中央毛主席决策,受周恩来总理委托,政务院第一副总理陈云在京召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橡胶为重要战略物资,美英帝国主义已对我进行封锁,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1]46目标为“一定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1951年11月初,中共中央正式发出通知——成立华南垦殖局,任命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兼任局长[1]49。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所有设有农林学科的大学,都接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的一个密级通知:“动员、选调农学、林学的教师和毕业生,到华南参加橡胶垦殖工作。”[2]21大面积培植橡胶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艰巨任务,中央在特殊的时段,采取了特殊的行动。1952年2月2日,毛泽东签署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1]65。这个军令使数十个师的正规军变成了建设师,解放军多出了一个兵种——林业工程特种部队,是中国军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根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命令,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的有15个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简称林一师)开进了海南岛。林一师刚组建时有7612名官兵,是由原驻广西宾阳的解放军第152师机关及直属分队调往海南,与海南驻军抽调的部队(独立第 26、27、28团)组成,师长曾庆祯,政委刘有光(当年9月由王昌虎接任)。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早已拨出一笔专款资助海南发展橡胶。为此,海南军政委员会还发出“发展橡胶业已成为海南建设事业最重要的一个任务”的指示,于1951年1月1日设立橡胶垦殖处,组建起坡塘、南太、南桥、美文、木排等五个国营橡胶垦殖场,这都意味着国家对橡胶的迫切,意味着一场大规模垦植橡胶的事迟早要落在海南[1]47。

二、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橡胶封锁线

抓好采种育苗和橡胶林地的规划是发展橡胶事业的关键之举。1952年2月初,华南垦殖局召开第一次垦殖会议,确定1952年全垦区采种128.16万斤。因为橡胶母种主要在海南岛,海南垦殖分局承担主要的采种任务,数量是128万斤。4月在华南垦殖局第二次垦殖会议上,决定从当年7月到1953年2月,开荒种胶420万亩,主要由高雷地区承担220万亩,海南和广西分别承担120万亩和80万亩[2]37。大面积发展橡胶,首先需要足够的种子,按照当时中苏签订的发展800万亩橡胶计划的50%计算,种植400万橡胶需要1亿粒种子。首批种植100万亩,所需橡胶种子也不少于2500万粒[1]77。当时海南的胶园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胶种洒落在布满荆棘杂草丛生的地方。林一师要负责的就是护林、采种、抢运。1952年8月5日,林一师党委做出《关于开展采集橡胶种子立功运动的决定》,师政委王昌虎向官兵发出动员:“一粒种子,一两黄金”“一株胶苗,一门高射炮”[1]77。采种动员令被迅速传达到各团、各营、各连、各排,部队划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扎进胶园。为了“一粒不漏”拾净掉在地上的胶种,快速保质护送胶种,部队专门制定了特别措施,老胶园除草清杂要达到三光(除光、搬光、扫光),拾种子要做到“四快”(快拾、快选、块装、快运),保种子质量要做好“六防”(防漏、防怠、防偷、防生摘、放热、防水浸)[1]79。

1952年入夏后的秀英港,几乎成了转运橡胶种的专用港。采集的胶籽一部分送往岛内的育苗基地,大部分通过这里运到大陆各垦区。为了保证运输胶苗的速度和胶苗的质量,政府规定装载橡胶的车辆优先行运,其他的车辆必须给它们让路。战士们还要与恶劣天气作斗争,采种、转运、催芽、育苗、定植是一环扣一环,尤其是转运时碰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工作异常困难,有的战士甚至为了抢救一筐胶籽而献出了生命。上级得知情况后,决定让民航加入运输橡胶的行列,并抽调各部门人员投入到空运、空投的行动中。这使得橡胶的运输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式的运输网络,保证了橡胶种能够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1952年11月,林一师官兵完成采集胶种379.5吨,超额完成了原下达采集50万斤橡胶种子的任务[1]81。1951年12月至1952年6月,国家组织了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和海口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林业、生物、农化、地理、气象等专业的师生,以及林业部、中国科学院等专家五六百人,对海南10个县的土地资源进行普查和5个县进行重点勘探,共选择了橡胶易胶地420多万亩,综合测量调查设计360多万亩土地[1]147。在海南进行野外测量,他们遇到过不少惊险场面。烈日和暴雨交替,还会遇上山洪暴发。海南岛热带雨林多,湿气重,人稍不注意就会被蛇虫叮咬,再加上这里蚊蛾多,容易染上恶性疟疾,甚至会丢掉性命。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劳累,但他们苦中作乐。一位老农垦人回忆说:“工余,我们谈理想,谈垦殖事业的前景,谈当天工作的进度。相互询问白天有什么遇险的经历,一些遇险的细节,我们拿来当趣闻说,好开心。”[2]66我国橡胶学、热作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推动我国橡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儋州县,依托华侨留下来的几大胶园,成立了那大(联昌)橡胶研究站,着手田野采样和研究。1953年,又成立了万宁、石壁、那大橡胶优良母树观察站[2]204。

海南高山耸立,没有公路,石木遍布,道路崎岖,一切生活用品、劳动用具靠肩挑背驮、木船木排运输。参加垦荒植胶战役的青年农民也是个个意气风发,怀揣梦想。他们住的是草棚,睡的是小木棍床,盖的是薄膜纸,每天上工地挥抡镐、铁铲、锄头、钢钎。还组建临时的医疗和生活服务小组,帮战士们打水、倒水、烧水、找药、煎药,重点帮助那些伤病员包扎、治疗。队员们有的摔伤、扭伤、手脚磨泡、患疾病,有的为抗击灾害以身殉职。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他们的奋斗热情,他们依然坚持在垦殖事业的第一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栽培、割胶技术体系。如“依山靠林”“提前造林”“提前开荒”,李东割胶法,罗木娇收胶法、谭纪来磨刀法等,为打破北纬十七度不能种植橡胶的预言做出实际行动。

1953年对中国发展橡胶事业是个巨大的转折点。苏联撤走在中国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并给中共中央发报称建议中止中苏合作种胶的协议。朝鲜停战协定书签订,朝鲜战争宣告结束,这些对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橡胶科研者、工作者对橡胶种植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把最初的部署:“先大陆,后海南;先平原,后山区;先机械,后人力”改为“橡胶重点向海南转移”和“依靠山林”的植胶方针[1]202。虽然当时先大陆是处于战备考虑的,担心一旦发生战争,海南岛易被封锁,但前面的“两先”,毕竟是违背科学的。而事实上海南岛种橡胶的条件要好于大陆,后来党中央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部署,中央决定,将原定开荒800万亩的计划压缩为 400万亩[1]202;并把自力更生、按科学规律办事、走企业化经营的道路作为今后发展橡胶事业的方针。在这一时期,华南垦殖局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整党整风运动,重点解决党内存在的居功自傲、官僚主义等思想作风问题。在海南岛,时任海南垦殖局副局长的王昌虎对这件事十分重视,他尖锐地指出海南分局存在的问题,并对那些存在严重官僚主义、违法乱纪、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恶劣作风行为的人员进行严惩处罚和思想教育,提高了整个垦殖场干部工人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再加上橡胶垦植“大转弯”后,发展的重点移到海南,由原先负责采种育苗基地,变成了种植橡胶的主战场。主要的技术力量和人员也移到海南来。这些技术人员依照新的垦殖方针寻觅、选择、规划新恳点。橡胶种植由一项单纯的政治任务转变为在一定政治目的下的经济任务。海南垦殖局的领导人根据中央的指示完成了这一历史转变。

在中国军民的齐心努力下,农垦人学会了种植天然橡胶。从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开始大面积种植橡胶到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时,中国已经拥有大面积橡胶树。海南农垦的第一批橡胶树陆续开割,新中国第一代胶树提前两年流出了第一批胶乳。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橡胶封锁线被完全打破。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劳模,一批又一批英雄团队,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更是给我们后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海南农垦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周恩来在视察儋县时,给西联农场写下一幅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西联宝岛,南国珍珠”。这是对那些为海南橡胶事业献身的农垦人的最大的肯定和赞美,他们是南国这片热土的勇敢的开拓者。“南国珍珠”也从此被农垦人视为他们为之献身的橡胶事业的美丽象征。

1.不畏强敌,敢于挑战。海垦殖胶事业创建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特殊环境下,我们要打破的是世界权威断言的橡胶生长环境“禁区”,探索许多未知的领域。农垦人拥有“敢开先河”意志、“敢吃螃蟹”胆略,一次次绝地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闯”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2.永不言弃,坚持不懈。野菜汤充饥,萝卜干送粥,酱油水拌饭。野营露宿,歇息工棚,茅草房里打通铺。迎战台风、寒流、旱涝,农垦人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产业的标志树。他们屡遭打击,他们不言放弃,他们前赴后继,他们坚毅前行。每次台风过后,农垦人都会组织抗风救灾大会战,争分夺秒扶胶树。职工们清理残根,重挖树穴,把断枝截干的一株株胶树重新扶起来。坚忍不拔,越挫越坚。海垦人用持恒的意志和韧劲,践行了当代“不言放弃”的流行誓言。

3.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为国家多产胶水”“为人类多做贡献”“为大家快乐舍得”是农垦劳动的口号。撬顽石、修梯田、垒土堤、种橡胶,海垦拓荒者用锄头砍刀坚忍地建设着地球上伟大的农业工程;精心割、耐心等、细心收,海垦胶工用全身心的付出大写着敬业和忠诚。他们风雨无阻,假日不停。勤奋敬业,甘愿奉献。海南农垦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项国家和人民交给的重任,是人类又一次征服自然的见证。

4.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林业工程部队的官兵、全国各大院校的师生、归国的华侨、翻身解放的农民都投身到橡胶事业的发展中,在南国这片热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他们坚定信念,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共担风雨,共同经历了各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在南亚热带丛林中开荒拓地,建成了新中国第一批胶园,为新中国橡胶事业及经济建设夯实了基础。

在艰难的岁月里,海南农垦人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不为强敌、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坚定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气概。平凡的农垦人造就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老一辈农垦人所赋有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将指引我们后代继续前进,去创造中华民族的奇迹。

[1]林旭飞.橡胶帝国[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2:14.

[2]伊始,郭小东,陆基民,等.突破北纬十七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5.

F124

A

1004-700X(2017)05-0067-04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猜你喜欢

农垦橡胶海南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自制橡胶骨
农垦国有土地直接纳入不动产登记明年底将基本完成确权发证
印度橡胶进口量减少,国内橡胶供需不平衡
印度橡胶产业要求撤销进口橡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