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17-11-25王明初
王明初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王明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一直坚持和不懈努力奋斗的“初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小康社会;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应当怎么做?我们还可以从大会主题中得到答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这已经被人类历史所反复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破浪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的阶段,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的新气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的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三个意味”:“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表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已经超越了对于中华民族自身的重大意义,而对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世界和平与发展乃至人类问题的解决产生深刻而持续的重大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表明了物质力量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并且构想了包括建设小康社会在内的跨世纪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根据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崭新要求。
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之前主要是着眼“建设”,十八大之后则主要着眼“建成”。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从“五位一体”的视角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则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幸福、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图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单列出来,是一个突出亮点,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从而彻底摆脱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纯经济形象,体现了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笔者认为,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要重点用好三个抓手:一是“精准扶贫”;二是“乡村振兴”;三是环境保护。没有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国家的全面振兴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没有环境保护,就没有人民持久的富裕幸福,就无法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的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自此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间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引领全球的辉煌。正如公茂虹在《读懂中国梦》一文所言:基辛格在《论中国》开篇探讨中国的独特性时说“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代要求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奋斗目标的终止,而是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笔者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不断实现超越的过程。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人更远大的宏伟目标和崇高理想的实现相比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当下奋斗目标。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而不是独善其身、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的中国梦。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国际媒体与国内媒体已形成“同步解读”:强起来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给人民带来获得感。也正如央视网报道的俄罗斯汉学家马斯洛夫所言: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制定出了长远而又全面的发展战略,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D220
A
1004-700X(2017)05-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