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17-11-25王喜燕暴文婷
王喜燕 暴文婷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王喜燕 暴文婷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时刻在检验中成长。九十多年来的历程表明,在牢记党的使命的前提下,唯有不断的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以以身作则的姿态来带领十三亿多人前进,方可再创佳绩。自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始终坚持以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之原则,以新判断、新部署、新举措之特色,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高境界。
全面从严治党 必要性 践行
一、概述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十三大期间,中央领导结合执政经验指出:有些问题是不能靠教育、感化来实现的,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即要严肃对待一些腐败分子,彻底清除党内的不良现象。若有发现,不能纵容,不能给一些人惯出毛病来。[1]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从严治党的提出是因为党内出现了无法用教育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后,结合党的建设,国家领导人将全面作为主要关节,全面从严治党慢慢步入视野。直到2014年末,正式提出了这一思想。习总书记是这样描述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的需要,要从严,就要对干部严,对管理层严。就需要各个环节协调的配合,有赏有罚,公正且正直。[2]
从严治党首先党领导是核心,这就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挥好模范作用。主体的强大,才能带领亿万同胞共同强大。主体的睿智,可以让制定的政策得以实施,并且富有成效。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全面,治党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根本的、有次要的,有大的、也有小的,有过去的、也有将来的,各个方面都不能偏差,要宏观掌握,把握所有。再次严是关键的,对党这个整体来说,纪律是第一位的,只有守规矩,才能实现党的价值追求。八项规定的提出,表明了党中央的决心,不加任何的迟疑。在规矩面前,不存在情有可原,网开一面。最后就是要反腐倡廉,很多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滑坡,面对诱惑,丢掉责任,忘掉良心,不能以身作则,对下也是一种默许,那么腐败就会滋生。历史上历朝的更迭,最后都栽在腐败上,贪官横行,以至于亡国。所以要求我们一方面是治理已经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预防,提前打防御针,防微杜渐,让其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首先是党的内在要求,也就是党的任务和党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要求我们应牢记历史的教训,一个有纪律,先进的政党,代表的是国家的逐步富强。若是作风不良,纪律松弛,思想腐朽,最终将走向衰落。
其次是党的经验与教训。经历了90多年的风风雨雨,走过很多的坎坷,给人民带来过灾难,但是我国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越走越强,最后站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最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教训更为深刻。现阶段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行为的滑坡,我们党敢于直视这一问题,也断然出台政策进行纠正,及时挽救。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怀,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需要我们来挖掘其中的蕴意。
最后是我们党在这个特殊时期,新危险在潜伏。习总书记强调到,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这就要求我们党更要万众一心,共同攻坚。党内人员素养能力、抗诱惑的耐力、与群众保持亲切关系的纽带以及选拔程序等等比之以往更加凸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改善党内先进性、纯洁性的氛围,以零容忍的方式来对待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不管是高级官员,还是底层组织。《永远在路上》的大型纪录片以及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落马官员的违法乱纪,也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忏悔。
三、践行从严治党
春秋时,宋有一人,名子罕。在当时以清正廉洁而知名。有一个人要送他宝玉,他拒绝了。并且说,对我来说不贪是宝,对您来说,宝玉是宝,我拿了宝玉。结果只能是我们是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我们都将自己的宝保管好。确实,对于官员来说,清廉是其从政的宝贝,始终在规范着从政人员的行为与思想。在《诗经.硕鼠》中有段话,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自古以来,老百姓最不感冒的就是硕鼠般的贪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号召下,仍有一些“硕鼠”不知道收敛,我行我素,顶破道德的底线,越过法律的红线,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难以逃脱法律的严惩。
大到省级干部,小到村级委员,在利益面前,丢掉了廉洁这一至宝,最终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见,党员干部唯有秉承廉洁从政,在政治上有坚定的态度,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为利所谋,不为权所用。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惩治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不法干部。同时,各地也掀起了一股从严治党的学习热,通过向更多的人宣传党纪国法,宣传中央政策,从而达到人人知国情,明党策。各党政机关、各高校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活动,进而从思想上来武装党员干部,使得从严治党走进群众。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3]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党员干部在为人民大众谋利的时刻,没有遵守角色的要求,没有坚定的信念,抵挡不了诱惑与欲望的驱使,最终戳破道德的底线。所以我们应该为党员干部树立如下的信念:
首先,让党员干部明确到欲望本身没有错,只是实现欲望的方式使得个体成为好党员或是坏党员。从人性方面来说,没有谁最初就注定是何种人,是后天的培养,是社会的锻造成就人成其为人。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正确看待,不能只要求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理念。确保党员干部最基本的需要与欲望,再来强调党该不该做、该如何做的问题。
其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旨在将党的方针政策内化,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准、高道德的干部,旨在让党员干部明确职责,扮演好自身的角色。那么,将党员干部培养成德智平衡的大将势在必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有三种党员干部,一种是高智慧低道德,这种干部是最危险的,也就是现在所抓捕的贪官,这种可以用作智囊团的人员,将智慧毁于一旦。一种是高道德低智慧,他们有一颗报国的热心,但无奈于没有能力、实力而处于底层,继而愤世嫉俗。一种是低智慧低道德,这样的干部虽不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仍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阻力。所以说,培养高道德高智慧的干部,是建设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最后,实现两方面的保证。其一,保证党制定的各项政策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其价值性。客观必然性可以让人信服,而价值性能改变其态度。任何政策的制定,在达到事实与价值的认同的统一后,才会达到践行的前提。其二,保证党员干部对政策达到知情意的统一。所谓知情意的统一,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对政策经由认知上升为信念,进而达到践行的目标。只有对党政政策有了认知,认识到政策的性质,重要性,再将政策经意志的升华,转化为党员信念,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来。当然,前者是前提条件,合理的政策,确保正确的方向。
践行从严治党,需要全党上下一起努力奋斗,万众一心,突破难关。廉洁是宝,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握好度,将这个看不见的宝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正如刘昌林同志所说的以上三点,掌握好、运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们造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霍小光,王骏勇.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2.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王喜燕(1992-),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公民道德教育;暴文婷(1993-),女,汉族,陕西定边人,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