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中的儒释道三教关系

2017-11-25郑巧玉

长江丛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道教学报孙悟空

郑巧玉

《西游记》中的儒释道三教关系

郑巧玉

《西游记》的思想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基本义理,书中既有金丹妙诀,也有禅门心法,更有理学义蕴,有崇佛贬道的倾向,而儒家仍然要高于二者。三者既互相交融杂合,又不是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儒家思想是它的根本,佛教思想是它的主干,道家、道教思想是支撑作者创作该书的重要思想。

西游记 儒释道 三教关系

《西游记》是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思想文化及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具体到思想文化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因此,《西游记》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基本义理,书中既有金丹妙诀,也有禅门心法,更有理学义蕴,三者既互相交融杂合,又不是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小说,但儒家思想仍然是它的根本,“儒家思想实际上在《西游记》一书中居于领导地位,它统摄了佛道二者”。因为在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的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能不受儒家文明浸染而不受它的影响的。无论《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西游记》以儒为本是不可否认的,正如兰拉成所说,“儒家精神是《西游记》的宗教文化底蕴的基础,为小说立言之根本”儒家的价值取向一直是小说评判人和事的标准,儒家精神或隐或现于小说的情节言论中,一直支配着作者的创作。

作为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小说,《西游记》与佛教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它所选取的取经故事本身就是佛教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它的主人公所取的名字具有丰富的佛理禅宗意味。唐三藏的“三藏”源自于佛经的经、律、论三藏,悟空、悟净、悟能以及心猿等都是佛教术语。它包含有丰富的佛教思想更是大家所公认的。如果说儒家思想是它的根本,那么佛教思想则是它的主干。

从整部作品来看,《西游记》的佛教色彩比道教色彩要浓厚得多。把它看成是道教丹书的观点当然不可取,但正如黄保真在《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一文中所说“《西游记》是以取经故事为主线,但一切神、魔、人、鬼都活动在道教观念中的天上、人间、幽冥三界。书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也大部分出自神仙系统,神魔斗争的方式方法以及由此构成的情节场面,也无不染有浓重的中国固有的巫觋、方士的法术色彩”。道家、道教思想在小说中有大量反映,仍然是支撑作者创作该书的重要思想。

在《西游记》中,无论是三教的世界、三教的人物、还是三教思想都呈现出一种又分又合、似分非分、似合非合的关系。他们之间既彼此关联,又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属于宗教世界。

在这个宗教世界里,天庭、佛国、神界的神佛们各有居所和地盘,但又时常聚会,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状态,气氛十分友好。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几乎所有神佛仙界有一定级别的都请了,蟠桃大会成了各界神佛仙交际的场所。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由玉帝降下旨意,佛道二家神仙联手共同降服他并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太宗游地府,这位儒家文明育出的贤君受到地府十大冥王的热情款待并最终将他放出。而属于道教仙系的十大冥王又臣属于佛界人士地藏王菩萨。正所谓“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但他们之间仍然有尊卑之分、君臣之别,并不是完全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玉皇大帝的身份很难界定,他似乎应当属道教人士,但在书中,道教最高领袖太上老君见他仍得行君臣之礼。这个人物的设计更多地是按照儒家文明中帝王的身份来设计,用他来统领神佛仙界中的一切宗教人士。如来是佛国的领袖,法力无边,是这三界中本领最高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天庭神界那么多本领高强的神仙都降伏不了他,结果如来一出手就轻轻松松地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但既便这么一个人物,也不敢违拗玉帝。第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下一道懿旨请如来来降伏,如来接到懿旨后马上赶来降伏孙悟空后,如来“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但这时玉帝大驾驾临,请如来少停一日要设筵奉谢他,“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可见如来虽然本领远远高于玉帝,但仍然要臣服于玉帝。

从思想上来讲,儒、释、道三家也是互相交融又彼此疏离的。正如上面三节所分析,这三家思想在书中都有一定体现,整合到一起共同构成《西游记》的思想成分。但三家思想也不是处于对等的关系,也是有高有低,有主从关系。

从交融的角度看,一直以来有“以佛修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即道教主要是一种修身之术,而佛教更多的是修心之理,这一点在书中有所体现。孙悟空等人就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而他们取经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西游记》明确地说“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佛如来是治世之尊”,“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也是将三者并提。三教可以归一,三教也必须归一。但归一并不是三者平分秋色,而是“儒家思想实际上在《西游记》一书中居于领导地位,它统摄了佛道二者。……形而下的是道教中的术,形而上的是佛教中的理,而以道教之术达到佛教之理的取经过程又是为政教服务的,可以算作一种安民治国的儒家政治行为。或者也可以说,以佛为入儒之门,以道为达佛之术”,也可以说“小说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儒为立本;道教修炼,虽使孙悟空等超越了自然生命、具有无穷法力,却非修炼的极境,仅仅是进一步修炼的入门和准备;成佛则是小说人物的最高追求,佛法无边并统摄一切诸法,佛教思想实为极则”。

具体到三教的地位,本人认为,《西游记》确实有崇佛贬道的倾向,而儒家仍然要高于二者。释高于道,首先在于佛法比道术高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拿孙悟空没奈何,如来佛的手掌却轻易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而“五行”并非佛教中讲的五行,而是道教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这说明道术掌控在佛教人士的手中。其次在于佛教对人或神仙的思想影响或改造要比道教强得多。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与白龙马原都为道教神仙,但经过佛教神佛作了一系列工作后,都认可了佛教皈依成佛。但儒又高于释道,正如前文所说,儒家居于领导地位,具有儒家色彩的玉帝统领佛、道两界神仙,唐僧师徒取经是为了唐太宗保江山服务的,儒家思想处于基础地位。

以上简要地概括了《西游记》中的三教思想,并对他们的关系作了简单的分析。三教思想与义理博大精深,远非这么简短的文字所能概括得了。他们的关系恐怕也要复杂得多,鉴于本人才疏学浅,不得穷尽其十分之一,只能作这么简单和浅薄的分析和概括。

[1]李养正.道教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唐大潮.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4]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5]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6]赖永海.佛道诗禅—中国佛教文化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7]徐远和.儒学与东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傅建增.中国文化的历史思考—传统与超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0]杨荣国.简明中国思想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

[11]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胡德平.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15]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6]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17]傅衣凌.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8]曹德本.宋元明清政治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19]成晓辉.论《西游记》的佛学意蕴[J].求索,2004(6).

[20]李建东.《西游记》的佛教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1997(2).

[21]苟波.试谈《西游记》的道教内涵[J].宗教学研究,1999(4).

[22]黄慧敏.佛、道在《西游记》中的地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3]毛晓阳,金更生.《西游记》与三教合流观[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24]刘辰莹.《西游记》中三教地位辨析[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

[25]廖向东.士大夫文化精神的指归—《西游记》“三教合一”新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26]兰拉成.《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27]李桂奎.论《西游记》取经队伍的哲理构成与角色意蕴[J].学术交流,2003(12).

[28]刘廷乾.《西游记》“以人为本”的主题新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9]吴新化.论《西游记》神佛故事中的儒家伦常意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3).

[30]赵志成.紧箍咒:一个有意味的文化符号—《西游记》主旨探微[J].渤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

[31]王新建.《西游记》主旨探微[J].学术交流,2003(7).

[32]田同旭.《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2).

[33]王志尧,仝海天.论《西游记》的主旨[J].南都学坛(哲社版),1995(2).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郑巧玉(1973-),女,汉族,福建龙海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道教学报孙悟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你有孙悟空的毫毛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道家道教研究
雷伊大战孙悟空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