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现代价值
2017-11-25陈茜
陈 茜
社会文化探析
《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现代价值
陈 茜
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与运用,分三个层面,从《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三方面的深刻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密切关系。《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首次完整系统的表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现代价值
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浪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宣言中阐明的理论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其继承者、实践者不断研究和创新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从理论层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个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以揭示与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为条件,以考察劳动价值与人的价值的背离与统一为内容,以明确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地位为力量,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为根本目标,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的本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在理论上的展开。[1]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这个“实践”就是指要实现“环境的改变”就需要通过“人的活动”,当然也通过这个“实践”来实现“自我改变”。这种对实践的解释,是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世界作出的唯物角度的、辩证方面的全新解释。因此,马克思曾说:“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
二是以揭示与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为条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又强调了实践的具体条件,就是必须达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相互统一和一致,这个“一致”就是实践的条件,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把握。
三是以考察劳动价值与人的价值的背离与统一为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是一个充满曲折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的过程,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作用之下,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生活驾驭着和控制着人本身,而并非是人本身驾驭着和控制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生活,这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导致的,从而说明了“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当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3]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一个自然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为消灭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完备的状态,也就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从而为实现劳动价值与人的自身价值的统一,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物质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坚实基础。
四是以明确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地位为力量。无产阶级是推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所代表的新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
五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为根本目标。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一目标,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就是在不断促使人从艰难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贫困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从愚昧无知的精神中解放出来,从频发的自然灾害中解放出来,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过程是非常艰难、非常曲折的。
二、《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整体的理论体系,被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三个部分。
(一)《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现与运用
《共产党宣言》充分体现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明确地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这三者的自身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描述了世界的存在状态,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客观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5]也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二)《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体现与运用
《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体现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性质,明确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涉及到的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后期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三)《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体现与运用
《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体现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社会及其现实理论的运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历史使命理论的运用。《共产党宣言》揭示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共产主义的实现主要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来完成,即先通过暴力革命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再凭借政治掌权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控制,进而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奋斗目标就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积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展现人的多元复合特征,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如物质条件、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人自身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侧重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就是关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重视人民的利益就是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思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反过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相互作用,螺旋递进,将会贯穿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全过程。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导师在组织工人政党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宝贵财富,是科学性和党性相结合的模范,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这些理论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使命,促使人类思想上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扫荡了各种充斥在当时工人运动中的社会主义喧嚣,为在阶级斗争的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该宣言也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为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1]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6~3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刘绥.试析《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J].新西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2015(36):4~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茜(1989-),汉族,辽宁北票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省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