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17-11-25王娜
王 娜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王 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学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不受限于时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很多不足。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经历多年改革,但仍不能脱离以教材为核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以考级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的实践,认为该软件的应用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雨课堂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通过课堂授课完成。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听讲和相关学习任务。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了解,无法做到备课过程中的“备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因材施教,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进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获得资源的途径变得多样起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是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已经淡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到课率低、参与率低的问题已经显现。
(三)教学对象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脑、媒体、网络伴随着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代“新人类”。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影响了这些90后的身心。他们大都比较现实,信奉实用主义生存哲学。独生子女的出身使得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不容易接受说教,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感。这在学习上则体现在:单向讲授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认可,老师“一人堂”不受青睐,因此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初探
慕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其更切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规律,学生可以依据需求自主开展学习,从而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教学,确立了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雨课堂”是一种全新型混合式教学工具,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通过手机来实现所有的功能,既可以和慕课平台结合起来,也可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借助“雨课堂”工具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为学生“生本课堂”这一理念。
三、“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的应用
(一)课前
大学英语课需要借助大量音频、视频和词汇语篇学习文本让学生做预习和准备。课前,教师可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音频视频资料、PPT、词汇讲解等信息。音频视频供课前学习,PPT 让学生提前了解大纲内容,词汇讲解对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准备。通过雨课堂对学生推送资料打开情况统计,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了然于胸。
(二)课中
教学氛围和学生参与度通常被认为示评价教学效果的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雨课堂”软件可很好地为此目的服务。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雨课堂”弹幕功能,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参与课堂互动,而且弹幕功能十分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因而学生更加愿意加入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在“雨课堂”的帮助下,实时互动的小组报告也变得更加生动,课前推送能够让所有人对讨论有备而来。最后,雨课堂可以让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轻松完成点名工作,省时省力。
(三)课后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课堂学习效果,“雨课堂”通过链接教师与学生,将学生课后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快速地调整教学重点。
四、“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雨课堂”软件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和提高。(1)建立教师交流平台。现在已有近千名教师使用“雨课堂”软件,建立交流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雨课堂”。(2)建立英语语法、文法数据库。以前英语教师都是通过课下批改,课上总结的方法来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如果“雨课堂”能够通过建立相关数据库,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那将会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进步。(3)建立学生练习的数据库。教师所做的教研与平时学生的练习分不开,如果能够将平时学生的翻译练习收入教师个人的数据库,这样会对教师日后的教研科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大学英语课由于技术的限制,容易造成知识的单向传递、互动性差、学生参与度不高,思想交流少,教学效果欠缺。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超越课堂的限制,弥补了传统的缺陷,能和传统教学很好的结合。将以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9).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