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正能量传播的路径思考

2017-11-25◎李

新闻前哨 2017年9期
关键词:舆论能量群众

◎李 欢 何 霄

融合研究

新媒体正能量传播的路径思考

◎李 欢 何 霄

新媒体坚持正能量传播,是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应对当前媒体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正能量传播,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三点要求: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政治定力;深刻认识新媒体工作复杂局面,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保持能力提升。新媒体做好正能量传播,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旗帜鲜明,抢占宣传主阵地;积极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放下身子,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多措并举,搞好媒体内容建设;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包装形式。

新媒体 正能量 传播

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已然成为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汇聚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新媒体也为各种思想价值交流与交锋、各种信息云集与散发提供了场所,带来了“信息迷雾”“信息污染”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显而易见,新媒体如何做好正能量传播,亦是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正能量传播的重要性

新媒体的宣传工作,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新媒体坚持正能量传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正能量传播是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正能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国家、民族世代传承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正能量传播,是保持国家政体和社会意识形态健康运转、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媒体应当自觉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推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当前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舆论支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正能量传播是应对当前媒体新常态的客观需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受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民众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手握移动麦克风,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常态,网络上正能量与负能量交织,主旋律与造假的“杂音”“噪音”并存。新媒体应当牢牢把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强化“政治敏感、新闻敏感、技术敏感”素养,加强舆情监测与舆论正面引导,自觉传递和放大社会正能量,营造网络舆论健康生态。

3.正能量传播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播正能量从来就是媒体人的神圣职责。新媒体从业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把服务大局、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作为首要职责,把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责无旁贷地做社会公德的维护者、职业道德的促进者和个人品德的示范者,承担起国家、民族赋予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

二、正能量传播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

1.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政治定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新媒体从业人员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恪守政治原则、强化政治责任,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念,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如果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根底不牢,就有可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被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裹挟,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就有可能把市场置于导向之上,把新闻和版面当成牟利的工具;就有可能把真实是新闻生命视为儿戏,产生猎奇、炒作、编造、惑众的新闻。

2.深刻认识新媒体工作复杂局面,保持清醒头脑。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社会诉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新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发现新媒体传播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挖掘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旗帜鲜明地发挥主渠道作用,正面引导、积极疏导,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必须站稳立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抵御利益诱惑,严守新闻宣传纪律,坚持客观公正和新闻真实性,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切实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3.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保持能力提升。

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唯有认真学习新媒体知识与技能,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发展规律,才能迅速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有效做好正能量传播。为此,新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要学网、懂网、用网,密切关注舆论热点,快速反应、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的驾驭力;要强化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和持续发展,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强新媒体的影响力;要提升媒介素养、创新引导方法、建立互动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的引导力。

三、新媒体如何做好正能量传播

1.旗帜鲜明,抢占宣传主阵地。

新媒体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先导意识、主旋律意识,积极主动、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一是充分发挥宣传思想主渠道作用,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深入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真实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增强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二是积极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加强形势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现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典型、新成就,为当前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舆论支持。三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递者和守护者。

2.积极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新媒体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做好舆情处置,让网络充满正能量。一是做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群众理性看待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科学分析、正确解答、有效引导,改善网络舆论生态。二是做好社会情绪的舆论引导,社会情绪是由个体情绪经快速便捷的信息渠道传播、蔓延、扩大而形成的,对此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用夸张的标题、语言对事件加以渲染和放大,而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设置议题,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加以引导疏解,避免激化矛盾或酿成重大事端。三是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为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赢得先机,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3.放下身子,联系服务人民群众。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新媒体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要求,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让正能量在新媒体的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广泛联系群众,反映人民呼声,为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新通道,让网络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沃土。二是及时报道、迅速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善于运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搞报道、做节目,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新阵地,让新闻宣传更加“接地气”。三是协调并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为服务群众搭建新平台,让人民群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落脚点就在哪里。

4.多措并举,搞好媒体内容建设。

新媒体要做好正能量传播,必须多措并举、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传播内容质量,扩大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策划创新,精心设置正能量宣传主题,打造精品品牌,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中加强主旋律的宣传、渗透、引导的力度,增强社会正能量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二是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新媒体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是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保健医生,做好舆论监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不搞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有的放矢、善始善终的批评监督类报道能释放出更有针对性的正能量。

5.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包装形式。

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新媒体如何使正能量入脑、入耳、入心的过程,因此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适应广大受众口味和要求。一是创新报道形式,灵活运用包括图片、视频、动漫、3D模拟动画、电子书、3D视频动新闻等多媒体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提升内容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提高传播效果。二是加强受众互动,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方式除了一对一的的电子邮件、即时通信以外,还有以一对多为主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SNS社区、网络调查等,以多对多为主的BBS论坛、微博平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贴吧、留言板、弹幕等,以及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先进典型等进行在线交流……坚持以平等、平和的态度与网友互动,为受众诉求开辟一条“即时通道”,不仅改变受众被动的接受方式,而且使正能量传播更“接地气”。三是更新宣传语态,在报道语言上遵循受众心理与需求,多使用符合新媒体的 “网言微语”,用百姓的话讲百姓的事,更易赢得网民的支持和拥护,更有利于正能量传播。

(湖北日报网)

猜你喜欢

舆论能量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能量之源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