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节日的习俗比较
——以端午和七夕为例
2017-11-25金丽清
金丽清
中日传统节日的习俗比较
——以端午和七夕为例
金丽清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在很多传统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日两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七夕节和端午节,虽然日本的七夕节和端午节都源自中国,但随着这两个传统节日在日本本土的沉淀它的习俗也逐渐与中国大相径庭。本文以这两个节日的民间习俗为例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
一、引言
日本作为一个与我国有着深远渊源的东方国度,其在文化传统上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端午节和七夕节是中日两国都有的传统节日,虽然日本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中国,但随着日本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民间的习俗也开始不同。比较两个节日在两个特定国度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性。
二、从风俗看中日端午节、七夕节的不同
(一)端午节
中国的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中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悬艾草菖蒲,薰苍术,饮雄黄酒等。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另外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衷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咬屈原的身体,人们把饭团等食物丢入河里。这就是粽子的雏形。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日本的端午节源自中国。端午节是由遣唐使传回日本的。由于当时的遣唐使多是富家子弟,因此一开始端午节在日本是带有贵族气息的节日。进入江户时代后,才逐渐演变成了大众化的节日。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旧历。端午节也由原来的农历五月初五,变成了现在的公历5月5日。中国的端午
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日本的端午节主要是男孩子的节日,所以每到端午节,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有一个男孩挂一条。从鲤鱼旗的数量可以知道此户人家有多少个男孩子。家里还要摆出相应数量的武士偶人,表示孩子未来能成为武士。
(二)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也称为乞巧节。最开始七夕节是因为“七”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所以人们把它作为一个庆祝丰收的日子。后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慢慢演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古代中国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有乞巧和拜织女。乞巧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晚上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现在的七夕节因牛郎织女故事的流传,已然变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到了七夕节,相爱的人之间互赠礼物,约会。现在很多商家处于利益考虑对七夕节进行商业策划推出很多七夕产品,曾受冷落的七夕节又重新燃起了热度。
日本最初的七夕节雏形是棚機传说,是指把少女献给水神以求保佑村庄躲避灾难的祭祀活动。后来遣唐使把中国的七夕传说传到日本,两者融合才产生了现在的日本夏季重要传统节日七夕。日本的七夕礼仪从表面上来看受到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以及奈良时代从中国传过来的乞巧奠的影响,本质上其实是日本固有的迎接水神仪式。本来和中国一样七夕节定于旧历七月七日,明治改历以后大部分地区都改定在新历的七月七日。日本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七夕特色,都有当地特殊的庆祝方式,其中像圣诞树一样的“许愿竹”的创意,可以说是日本本土的专利,也是日本独有的风俗。七夕节当天,在日本的街道、商场、神社等人多的地方,能看到装扮得像圣诞树一样的带叶竹子树。竹枝上还挂着一些纸条和其它饰物——“笹饰”,也叫“七夕饰”。大人和小孩们在五颜六色的纸笺上写下千奇百怪的愿望,用彩纸做出精致的饰品挂在竹子树上。这些纸条日本人称为“短册”。短册有绿、红、黄、白、黑五色,象征五行。祈求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日本的七夕节不是恋人之间的节日,而是全民的文化庆典活动。
三、结语
比较中日两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端午节和七夕节虽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通过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有了自己的民间习俗。端午节更是成了日本颇具特色的男儿节。随着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国的七夕节正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而日本的七夕节融合了中国的牛郎织女传说和当地的棚機津女传说,在各个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是全民的文化庆典活动。中日两国文化本质上形同神异,似同实非。由此以探求两者差异为目的的中日文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文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