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侵生物学》高水平全英文研究生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17-11-24石娟,骆有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8期
关键词:实践

石娟,骆有庆

摘要: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各高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森林保护专业的《入侵生物学》课程建设为实例,结合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从课程特点、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经验总结等方面,来探讨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体系,并展望了《入侵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入侵生物学;英文课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136-03

研究生的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探索。

为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培养机制改革新形势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创新体系,也为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搭建新平台,按照《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的總体设计,学校研究决定从2015年开始实施《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开展高水平全英文研究生核心课程项目、优质研究生核心课程项目、公共创新基础平台课程项目以及课程案例库建设四类项目的课程建设。其中,高水平全英文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其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需求,秉承了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重点介绍了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高水平全英文课程《入侵生物学》(Invasion Biology)的建设规划及教学实践,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一、课程特点

该课程选用专业领域的权威英文教材,同时提供几本有助于理解知识点的辅助性中英文参考书,采用全英文进行课堂授课、讨论及课程考查,对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要求外,还要求他们至少先修过下面任意一门课程:“植物学”、“昆虫学”或“病理学”,若有可能,提前预习掌握一些重要的入侵生物基础知识(如十分之一规律、生态平衡法则等),上课效果会更好。此外,能承担《入侵生物学》的任课教师也应具备下面的能力:突出的口语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对《入侵生物学》前沿知识的快速涉猎能力。

二、《入侵生物学》(全英)课程的实施过程

1.教学参考书。美国大学的课程往往不指定某本单一的参考书籍,教授会在开课后指定3—5本书供学生阅读,还有杂志论文、专著章节、报纸和新闻等参考资料。正式上课前,教授把本学期的课程计划(类似国内的教学大纲)下发,包括每次课的讨论主题、参考阅读书单、作业范围、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等。教授上课也多喜欢组织专题讨论的方式,每次围绕一个专题展开,书和材料都是由学生课下阅读完成。

借鉴美国模式,《入侵生物学》英文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核心和辅助参考两方面的参考书。

第一,采用Mark A.Davis编著的《入侵生物学》(Invasion Biology)]和Wolfgang Nentwig等编著的《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为课程核心参考书[1,2]。以上两本书覆盖面很全,包含动植物入侵的定义、模式,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入侵的各种假说及生物入侵对经济、生态的影响和防治措施等。也会讨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种间杂交等问题。另一本是Lockwood等编写的《入侵生态学》(Invasion Ecology),可作为辅助参考书[3]。

上述课程参考书既符合森保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求,又具有涵盖知识点全面、英文表述深入浅出,但不乏专业的特点,比较适合目前国内研究生的英文水平。

第二,利用学校的“Web of science”、“Springer”等电子期刊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际学术期刊,如Biological Invasions,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Biological conservation等,作为课下参考阅读资料。学生通过此途径,可以补充获得该课程的前沿研究进展,作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阅读,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4]。

2.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消除少数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英语词汇贫乏学生的恐惧和抵抗情绪,在制作课件时,尽量选择中等难度的英文表述,并且随堂下发每节课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表。同时,注意选用一些时效性强的知识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案例研究Case Study部分,一定要在来源属于不同国家的入侵生物中找代表性物种进行阐述,或者采用新闻中的入侵对象进行分析,如在美国泛滥的亚洲鲤鱼、中国突现的食人鲳、令德国困惑的大闸蟹、最新的丹麦生蚝事件以及引起全球恐慌的光肩星天牛、松材线虫等,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国际新闻中的报道进行分析,从而增长学生的专业阅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建议与学生勤交流、多沟通,讨论时按专题开展分组调查与汇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并在课后布置英文思考问题,如对所学知识点的应用、相关物种标本的辨识等。后期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教学效果[5]。

3.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可采用下面的形式:(1)教师讲课与小组专题讨论相结合;(2)就热点问题开展著名学者的专题讲座;(3)安排学生去课外参观实习,如北京首都机场截获入侵生物现场、朝阳口岸木材入境检疫站等。(4)组织学生开展北京周边森林入侵物种调查报告和讨论式实践教学等。

在此,增加讨论式教学的目的还是在于研究生与本科生有着本质的不同。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应从“被动学”转变到“主动学”,注重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层面[6]。endprint

本课程的讨论式实践教学,具体按以下方案实施: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选一两种北京主要的入侵物种(虫、病、动物或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北京的实际分布、危害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现场调查,录制野外危害状和发生规律视频,PPT汇报要用自己拍的照片,不能照搬现有文献。汇报时每个组讲解完后,大家再一起讨论该入侵种的扩散蔓延趋势及防控方法。这一新颖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教学效果与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形式,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通过教师完整而严密的英文授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体系;(2)邀请国际学术权威或著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野外调查加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降低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疲劳感,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主学习,使其对感兴趣的特定主题具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特别要举例详细说明一下,我们课外实践环节所具体开展的形式。例如,为加深对入侵生物传播途径的理解,我们带领学生对北京首都机场截获入侵生物的现场进行了实地参观,让学生对集装箱、旅客携带物等的检疫程序进行了深入了解,寓教于乐,从枯燥的“课堂”转到鲜活的“一线”。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了选课学生的兴趣,巩固了课内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水平。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区分常用的(错误的)用来描述外来物种的术语。(2)描述成功入侵的主要阶段和障碍。(3)描述用于解释入侵成功的主要假说。(4)理解和解释物种入侵背景下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5)批判性地看待媒体有关入侵物种的各种言论。

为了验证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短信询问的形式,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入侵生物学》的英文课程评价优秀,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极大拓展和丰富了其专业知识,有助于今后的读博或出国等更高层次的专业英语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要求针对一些较难懂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理论部分,适当增加点中文讲授或在PPT上进行双语备注,这反映了全英文课程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部分学生希望能多介绍一些就国外入侵物种数据库如何应用的指导课,以便能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了解入侵生物学知识。部分学生希望能增开配套的实验或实习课,以巩固理论课的学习效果。总之,英文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7]。

四、结语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发展趋势逐渐增强,加之众所周知,对入侵物种的防治和管理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如果语言不通,该项工作将很难开展。以上这些都加大了尽快建设《入侵生物学》全英文课程教学的紧迫感。在未来的《入侵生物学》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中,还应加快编写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的建设速度。总之,建设全英文课程还在起始阶段,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Mark A.Davis.Invasion Biolog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2]Wolfgang Nentwig.Biological Invasions[M]:Springer Press,2007.

[3]Lockwood,JL,MF Hoopes and MP Marchetti. Invasion Ecology[M].2nd edition (selected chapters):Wiley-Blackwell. 2013.

[4]張卓旻,李攻科.化学分析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2):18-21.

[5]孙怀林,康爱红.土木工程专业英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5,(6):20-21.

[6]于敦喜.研究生高水平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40-142,125.

[7]贾涛.浅谈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全英文课程建设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8-4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