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之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导学案
2017-11-24李航,巴黎
李航,巴黎
摘要:“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在“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教师要从“讲和教”变成“启和导”,学生要由过去在教师的讲中学变为在教师导学案的引导下,像教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在自学知识、探索知识和相互研讨知识中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获取课堂中应获取的知识。
关键词:准职业人;导学案;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06-02
课堂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感悟、品德的形成等任务,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授课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我校采取“教学合一”的授课模式,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循循善诱、精准启迪、点睛之点,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的“学”是在教师“集智备学明白卡”的引导下,像教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自我探索知识、同学间相互探讨知识和教师的点拨知识点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达到学生“我学明白了,我能解、能讲、能用了”的课堂目标。
我校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期间,课堂由传统模式向“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转换,任课教师集智备课,学生们集智备学,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课下积极准备导学案,课上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展示的形式向教师一样讲课,在全班师生的共同质疑和讨论中讨论知识,获取知识,升华并掌握知识。那么,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教师怎么设计导学案和学生如何高效完成导学案,只有发挥导学案的关键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保障我校课改的顺利进行。基于以上,研究总结如下。
一、教师角色转换,如何设计导学案
我校自被省教育厅定位为“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以来,以培养“应用型”的“准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推进“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为课改模式,我校教师积极实践教学改革,把课堂这一主阵地交还给学生,教师只发挥其引导和补充总结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准备导学案,以小组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该论文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理论依据。
教师如何设计导学案,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从教师设计本次导学案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教学环境、延伸思维等因素着手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备课时间去构思和准备,细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对课堂上能够延伸想到的内容也要加工整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自如、自信地答疑解惑。
1.抓住兴趣点,紧扣教学目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之所以有时感觉知识枯燥乏味,是由于每天都面对书本上的文字,毫无新意感。任课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思考学生怎样才能有兴趣并且乐意去准备你布置的作业。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用不同的途径进行准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
2.分层次设计导学案。任课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结合组内同学的层次结构,设计导学案的问题由难而易,有利于调动组内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做到全员参与。
二、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积极配合教师高效完成导学案
若使“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发挥其时效性,学生如何高效完成导学案则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着重从教师如何设计导学案和学生如何准备导学案两方面进行研究,学生导学案的准备情况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课下充分备课,也为自己的专业夯实了基础,培养自身的实习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向“准职业人”身份的转化。
1.充分发挥小组的核心作用。小组展示是课堂环节中的核心环节,所以任课教师要抓好每一个小组。首先是小组的设置,对于老生来说,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所任班级有个基本的了解,涉及到组内成员的成绩、男女比率以及脾气性格等。综合考虑设立好本组的小组长,确实能够起到核心引领的作用。
2.科学分工,相互合作。综合考虑各小组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下发导学案,导学案力求言语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有吸引力。小组长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结合组内成员的知识底蕴情况,对导学案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组内各成员充分利用时间框架原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最后大家把所有的准备材料归纳总结在一起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完善导学案,形成组内成果。
3.课堂展示多样化,从“绵羊”变成“学狼”。课堂因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展示而精彩。通过课堂个人展示和小组集体展示环节,学生在口语表达、思维习惯、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所进步,成为敢争、敢闯、敢表现自己,有激情、有斗志、有毅力、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的“学狼”。一次次的“讲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在众人面前“亮相、亮剑”的能力。
4.坚持时间框架原则,奖惩分明。各小组长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对任课教师下发的导学案进行科学分工,要求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对于积极准备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对于拖沓或是不认真完成的学生给予批评,做好平时组内成员的表现成绩,配合教师抓好集智备学的环节。
三、结语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循循善诱、精准启迪、点睛之点、自然而然等教育教学原则,通过教学场所、师生角色、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课堂要素的改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阅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演讲能力、借智水平、自动自发、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适用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让学生成为“专业知识足、职业技能精、中文底蕴厚、实践能力强”的准职业人,教师通过集智备课设计导学案和學生通过高效完成导学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够保证我校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河北省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李超.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体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2]姚佳.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高等教育模式[J].商情,2011,(20).
[3]王传庆.高职教育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5):37-38.
[4]刘洁,吴艳丽.“准职业人”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语文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