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创计划”为抓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7-11-24岳庆荣,吕剑波,金昕,薛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岳庆荣,吕剑波,金昕,薛帅

摘要: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2012—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分析了学生参与项目取得的成果对其自身发展的作用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各项规章制度,以实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大创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34-02

一、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关注度非常高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难题,必须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有益探索。“大创计划”是教育部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创计划”平台的建设,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大创计划”的开展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本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本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到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之中,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负责,由教务处、计财处、科研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成立了校院两级“大创计划”工作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并于2012年制定了《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大创计划”的全面实施,效果显著。

1.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数逐年增加。本校2013年获批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数比2012年增加20项,2014年比2013年增加10项,2015年比2014年增加30项;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2012年为0,2013年为17项,2014年为27项,2015年为35项,总体来说省级、国家级项目处于逐年增加的态势。总体来说,本校省级、国家级项目处于逐年增加的态势。

2.本校各学院获批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数存在较大差距。本校2012—2015年各学院获批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数上看,各学院差距非常大,最多的管理学院有24项,而最少的音乐学院只有2项,排名最后的6个学院的获批数量总和才相当于管理学院。由此可见,虽然本校总体获批数量逐年增加,但是校内各学院之间的差距却非常大。

3.“大创项目”为参与者在保研中增加竞争力。本校属于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但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从以往的经验看,本校学生在获得保研资格后,却往往止步于面试阶段。因为部分“211”、“985”院校的导师先入为主地认为非“211”、“985”院校的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在面试环节中对这类学校的学生“区别对待”[1]。通过“大创计划”项目这一平台,课题组成员之间能精诚协作,良好沟通,各展所长,相互间能实现有益的交流、学习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部分学生获得了保研资格后,成功被“211”、“985”院校录取。

三、本校开展“大创计划”项目的成效与经验

1.“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大创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师生了解了“大创”,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在逐年提高,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随着“大创计划”覆盖面和受益面逐步扩大,本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学生能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学术视野得到开阔,创新成果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均有稳步提升,部分学生携“大创计划”项目作品或成果在学科竞赛中获奖。通过“大创计划”这个平台,不少学生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学生获得了保研资格,就业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良好的培养,课题组成员之间能精诚协作,良好沟通,各展所长,相互间能实现有益的交流、学习和提高。

3.“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师生间的学术研讨互动。“大创计划”充分发挥了师生间学术研讨桥梁纽带的作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不少师生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不少教师以指导“大创计划”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項目和课题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四、“大创计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严重。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严重,责任心不强,材料缺、漏、错现象比较多,部分项目未能提供研究心得和佐证材料,个别项目的《过程材料记录册》过于简单。

2.部分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部分项目未达预期效果。部分学生功利心强,投入精力不够,项目立项后应付了事,项目完成质量不高,实际完成任务与申报立项时差距较大。

3.部分项目的经费使用不合理。部分项目的经费使用不合理。部分文科类项目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书籍或进行调研活动,花销较少。理工科项目需要做大量实验,经费需求较大。

五、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校“大创计划”项目获批数量逐年增加,参与学生数也是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学校经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参与“大创计划”的学生人数不到在校本科人数的30%。为解决这一问题,让全体学生受益,学校在2014版培养方案中的综合能力训练平台中设置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的实践环节(1学分),从人才培养方案上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让创新创业教育贯彻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及各类开放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同时,学校主管部门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学校将充分發挥这些硬件平台的效能,并整合校内硬件资源,制定有效的开放措施,为全面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制度,2012年制定《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使本校大创项目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学生方面,按“创新实践学分实施方案”认定学分;如果学生完成的创新实践学分超出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超出的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限2门课);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经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在各类评奖评优和免试推荐研究生时获得相应科研加分;提供创新实践经费和实践场所等;在指导教师方面,学校根据其指导项目的时间、项目成果计算其教学工作量[2]。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团队建设。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团队建设,加快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选拔和培养一批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指导“大创计划”。指导教师要在题目的选取、内容的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团队建设,把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优势互补。另外也要充分地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

六、结语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局限于“大创计划”项目这一个环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脉搏相契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必将带动高等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对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峤.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23-26.

[2]郑文静.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4,(22):13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