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课程深化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2017-11-24司庆洛蒋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篮球技能实验组

司庆洛,蒋波

(1.江苏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高校篮球课程深化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司庆洛1,蒋波2

(1.江苏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高校篮球课程融入“合作学习”模式后的实效反映.结果显示:篮球合作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合作学习”和“篮球课程”的认知程度,改善复杂和精细的篮球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提高不明显,仍需进一步探究.

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合作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断言:“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1]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提倡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展现核心竞争力,善于在竞争的环境下合作共进.近年来有关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研究,主要从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面着手的.[2]在理论层面,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探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重形式上的模仿,缺乏科学有效的系统设计.本文对教学实验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设计,并以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为实例阐述整个教学流程,全面分析高校篮球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理工学院2013级和2014级篮球选项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58人,男生272人,女生86人;对照组2013、2014级各2个班共174人;实验组2013、2014级各2个班共18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校图书馆搜集与“篮球课程”和“合作学习”有关的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观察法

着重观察学生在课上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情况,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练习的组织等相关教学活动.

1.2.3 实验法

实验时间: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融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第一,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进行初始测试,判断是否存在差异性.第二,构建异质小组,每组6-8人.初步确定组长和副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轮岗.第三,期末成绩评价由平时成绩(30%)、身体素质(30%)、运动技能(30%)和理论成绩(1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和教师的意见,包括小组内部的生生评价、生组评价、师生评价和组间评价等多种形式;身体素质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取了50 m、立定跳远和800 m/1000 m三项指标;运动技能包括技术评定(30%),达标评定(70%);理论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平时预习、复习、讨论、理论作业和理论试卷等相关文档做出科学的评价.

1.2.4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合作学习认知问卷和交流频数统计问卷;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中文健康问卷(GHQ-12).整套问卷采用了重测法和专家内容效度检验法,证实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统计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问卷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教学实验前后的区别.

1.2.6 逻辑分析法

把握调查数据与教学实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通过合作所能完成的工作或解决的问题远比独立工作时要多”.[3]这为合作学习在教育中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图1 篮球合作教学模式流程

图1以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为例:(1)准备认知阶段:课前设定好持球突破的学习情境,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资料,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通过QQ和微信社交平台反馈他们讨论和探究的结果.初步确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实现教师、小组和个人目标的统一.(2)过程实施阶段,首先,对突破技术进行完整和分解的示范与讲解,运用平板电脑向学生展示球星突破的视频和图片,在视听上感知突破动作.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后,集体组织学生进行徒手和持球练习.其次,根据教师的安排各小组自由练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探究改进技术的策略,提高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旁巡查和指导,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同时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对突破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情景进行拓展.再次,设计竞赛和比赛,比如:在组间比赛中如果成功运用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得分的可记作3分,鼓励学生在比赛中积极运用技术,体会不同防守、位置和时机下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突破技术.在良性竞争下学习,既活跃学习气氛,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结束评价阶段,教师要对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总结和科学的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幅度和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实现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课后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作业,巩固和深化学生已获得的学习效应.课余时间,构建师生多维社交平台,开发“MOOC”、“微课”等网络课程,让师生在课余实现持续地探讨和互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获得师生各个阶段的反馈信息,在反馈环路中多次循环,共同改进合作教学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认知程度分析

表1 大学生认知程度

*表示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实验前后呈现差异性(P<0.05)

表1中认知问题采取五级评价体系:非常同意、同意、较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百分比表示学生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率之和.结果显示,实验后学生对合作教学模式内涵的了解呈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际能力、男生对篮球知识和篮球文化的掌握和对合作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也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其客观效应并非自发形成,教师应做好整体的宏观调控,明确的目的性和引导性,即向学生传输科学的价值观,有意识地设定合作情境,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3.2 大学生体适能状况分析

表2 体适能状况

体适能是指人体除了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有余力享受休闲,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身体素质与能力.由表2得知,实验前后数据没有差异性,但实验组在男生三项指标和女生的800 m指标的数据要略优于对照组.因此,合作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效果仍需进一步实验.体适能改善需要长期地干预,受实验周期短和初期师生适应期的影响.课中应着重创建合作交流、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科学合理地指导自身的体育锻炼.

3.3 大学生技能改善状况分析

表3 技能改善状况

①表示同组实验前后存在差异(P<0.05);②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③表示同组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由表3得知,技术评定中实验组的“良好”等级和对照组的“不及格”等级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性,“良好”等级和“及格”等级,技能总评中的“良好”等级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在技术评定中实验组“不及格”等级,技能总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合作教学模式更能改善篮球技术的外部表现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技术动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无数次循环“学习—练习—反馈—修改”的过程,实验周期有限,教师应多利用课余时间推进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进步,竞争中成长,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技能掌握.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表4 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表示同组实验前后数据存在差异(P<0.05)

CPSS[4]和GHQ-12被誉为“可能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5]CPSS所测数据大于26,即说明心理压力过大;GHQ-12所测数据大于等于4属于高危人群,2-3之间属于中危人群,大于3即表明有心理障碍.由表4得知,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现出心理压力过大,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均分和心理障碍检出率在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合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并设定合理的内容和目标,注重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创建相互鼓励、健康向上、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篮球技能好、学习能力强、领袖气质佳的学生,能受到小组的重视,承担更多的责任,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多数中等学生,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下,发挥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篮球基础差、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也体验到集体的归属感,满足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求,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

3.5 大学生社交能力分析

表5 合作交流频数比较

*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

我国高校教育目标正由“单纯的知识导向”向“综合的能力导向”转移,社交沟通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能力.从表5得知,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13级要优于14级,尤其是生生之间的交流(P<0.05).14级刚开始篮球选项课,又都来自不同学院,分组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交流程度肯定会受到影响,而13级学生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关系,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合作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宏观层面受到教师的指导,而且微观层面会接受到小组成员的鼓励和帮助,交流过程更加频繁,教学氛围更加开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尽管“合作学习”已经得到体育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但它并不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教学实验得知,它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合作学习”和“篮球课程”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篮球技能水平,尤其是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社交沟通、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体适能指标影响不大,具体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4.2 建议

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评价,在“合作交流”、“良性竞争”、“科学评价”的学习环境下发展学生学习、探究和创新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功融入高校篮球课程的关键.为了使“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能够形成可持续的效应,设法解决实验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同时建立高校体育课程—课外活动—俱乐部多元化体育运动模式,发挥学校—社区—社会的资源优势形成长效干预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发展.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12):108-110.

[2]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103-107,118.

[3]Lee Nelson,Ryan Groom,Paul Potrac.Learning in Sports Coach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M].Routledge,2016:101-112.

[4]LR Phillip.压力与健康[M].石林,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94,323-324.

[5]Andrich,D.,& Van Schoubroeck,L.(1989).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 psychometric analysis using latent trait theory[J].Psychological Medicine,1989,19:469-485.

[6]闫艺.“分层—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3(4):99-103.

[责任编辑:徐明忠]

2016-11-28;

2016-12-14

司庆洛(1982—),男,河南长垣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G841

A

1672-3600(2017)12-0101-04

猜你喜欢

篮球技能实验组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劳动技能up up!
篮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