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的泉州市印染产业发展现状及绿色转型

2017-11-24梁美霞李子蓉陆智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泉州市印染转型

梁美霞,李子蓉,陆智新

(1.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 泉州 362000)

生态文明视角的泉州市印染产业发展现状及绿色转型

梁美霞1,李子蓉1,陆智新2

(1.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 泉州 362000)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在分析泉州市印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双重角度出发,对泉州市印染产业转型的制度保障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推动泉州市印染产业的绿色转型,最终建立印染生态工业园区.

印染产业;绿色转型;生态文明;泉州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其能耗水耗大、排污量大,对水环境影响极大[2],成为制约印染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3].因此,印染行业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纺织印染工业是泉州市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印染行业的绿色转型和良性发展对泉州市纺织行业的提升以及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泉州市印染产业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如表1),目前已形成涵盖棉纺、化纤、织造、染整、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品牌经营等较为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印染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4],是制约高端面料、服装发展的关键之一.泉州是福建省印染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到2013年,发展到近200家的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石狮、晋江两地(如表2).其主要分布于石狮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大堡、伍堡、锦尚)、晋江安东园区、东海垵开发区.这5个集中区的印染业约占全市印染业的85%.石狮的三个印染集控区和晋江市东海垵工业区均配套建设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晋江安东园区内印染企业污水预处理后,经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安海湾.

表1 2015年泉州市五大传统产业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2016年泉州市统计手册

表2 泉州市印染企业数及地区分布

泉州市印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高消耗设备未及时淘汰,空间布局较为分散,排放监管难度大,节能减排任务巨大,供水、供地和排放指标趋于饱和.随着国内外印染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加上2010年《国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印染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实行,对于泉州市印染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泉州市印染产业绿色转型存在的短板

印染业是纺织业的重要环节,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关系到泉州市印染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泉州市重要支柱产业——鞋服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印染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泉州市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

2.1 泉州市印染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标准不高

为了保证印染行业的绿色转型和持续发展,泉州市政府印发了《泉州市印染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从新设立的印染集控区及印染企业的建设、选址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希望以严格的环境保护为准入条件,淘汰、整合一批规模小、能耗高的印染企业.但是,泉州市印染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没有严于国家准入标准.

2.2 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力度不够

为了能更好推进印染行业的健康发展,泉州市政府通过土地、环保、税收、物价、金融等方面差异化政策,倒逼和促进印染企业改造提升、整合重组、集聚入区、节约用地、节能减排.泉州市印染产业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要求,于2014年形成了《泉州市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政策倒逼机制》.虽然倒逼机制对整个印染产业产生了推动作用,但政策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高.

2.3 印染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石狮市从2015年起在政策配套、节能减排、科技服务等三方面针对石狮市辖区内印染企业提出18条具体发展、整合措施,按照“一流生产工艺、一流生产设备、树立兼并重组示范”的要求,完成部分企业兼并,但石狮市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的建设和印染企业的兼并重组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

晋江市也于2015年完成印染安东工业园区规划的环评工作,配套远东污水处理厂完成回用工程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污水循环回用的效率.为确保印染企业废水排放符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快印染废水治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排放.

2.4 依靠科技进步和资金投入不足

印染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所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完成印染企业自身提标改造工作.部分企业开展了节能降耗生产工艺的改造,如日冠(福建)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双面冷染印染机,相同的产能一年能节水64万t,节省蒸汽3500 t.目前,只有石狮市三大印染集控区试水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净化与热能回收利用,虽然提高企业生产利用效率,降低了印染企业能耗,提升了印染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但并不是整个印染行业都开展了废弃进化与热能回收利用工作.

印染行业虽然已按照泉州市政府要求进行整合重组、集聚入区、节能减排等转型建设,离达到企业集聚入区率达到6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水回用率达5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0%以上控制的目标仍有差距(如表3).

表3 泉州市2015年1月1日起行业准入标准

3 泉州市印染产业绿色转型的建议

3.1 提高印染产业环保准入标准

福建省的印染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泉州石狮市、晋江市等地,印染企业的高度集中使得当地的环境负荷过重,一大批中小型印染企业还主要依靠传统装备,印染产品较低档,治污能力不足,在宽松的行业准入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即使企业全达标还是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印染产业呈现规模小、数量多且沿流域高度集中的特征,即使企业废水全部经过处理达到现有排放标准,其流域水环境依然难以承受.

201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泉州市印染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参考了工业部《印染行业准入标准》(2010版)(表4).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装备技术进步,泉州市2013版印染行业准入标准,已经不能促进印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重新修订.工信部即将发布2017版《印染行业准入标准》,泉州市可结合本地企业实际,继续整合相关印染企业,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制定严于2017版《印染行业准入标准》.通过提升准入标准,倒逼印染企业开发生产低消耗、低污染产品,向着环境友好企业转变.

表4 工信部2010年印染行业准入标准

3.2 加大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力度

2014年出台的《泉州市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政策倒逼机制》,吸收了绍兴县印染产业转型集聚升级经验,虽然从土地、环保、税收、物价、金融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但力度和程度都不够,如晋江市园区外企业约占47%,无法体现集中产污、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的集群效应.对尚未入驻园区印染企业,应鼓励其早日进驻园区,可从土地转让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对主动升级改造现有生产设备设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水和污染排放的企业和愿意整合的企业,可从收税方面对其进行相关减免,从企业融资等方面优先保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石狮市应把原有的66家印染企业逐步整合推进,最终整合到40家以内.

3.3 进一步完善印染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配套完善的交通、供电、供热、燃气、供排水、污水处理、仓储物流、商贸服务等基础设施,落实供电、供水、供热、排污、职工公寓等配套保障设施.加快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的建设,推进染整产业园循环发展园的各项审批工作,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为统筹园区开发、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供科学指导.开展园区染整企业污水预处理工程建设,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晋江市应加快安东园、东海垵印染产业园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出台中水回用鼓励及经济扶持政策.

3.4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能力创新

印染产业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5],印染产业的绿色转型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联合国制定的“21世纪议程”把“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6].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面对全世界的环保热潮,印染产业的绿色转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染整工艺,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如采用生物酶处理技术,并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治理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推行清洁生产.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与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委托前沿技术研究课题或与高校合作设立纺织研究所等,开发区出高附加值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印染产业的绿色转型.

4 结 语

印染产业应真正树立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高效、节能、减耗、减污的印染生态工业园,实现印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泉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想添砖加瓦.

[1]梁美霞.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4):44-48.

[2]王梦园,刘培,梁静.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研究——以印染产业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9):972-974,1001.

[3]万皓,王莹莹,袁义.论印染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5):66-69.

[4]章青.浙江省印染产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5]陈居茂.论低碳经济——以纺织印染业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164(5):90-91.

[6]苏云霞.中国印染业须持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纺织技术,2001,9(3):34-36.

[7]鲁成秀,尚金城.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经济地理,2004,24(3):399-402.

[责任编辑:徐明忠]

Baseon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viewofthedevelopmentofprintinganddyeingIndustryandgreentransformationforQuanzhoucity

LIANG Meixia1,LI Zirong1,LU Zhixin2

(1.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2.Quan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Quanzhou 362000,China)

It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y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and realizing green transformation.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in quanzhou city is analyzed firs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level,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stem guarantee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aiming to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in quanzhou city,and finally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green transform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Quanzhou city

2017-06-11

梁美霞(1981—),女,福建南安人,泉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

TQ619

A

1672-3600(2017)12-0058-03

猜你喜欢

泉州市印染转型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印染书香
转型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