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便看“两便”,有病早发现

2017-11-24吴晓虹

健康人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肠炎黏液尿液

文/吴晓虹

方便看“两便”,有病早发现

文/吴晓虹

疾病的发现和治疗的时间,贵在一个“早”字。早期发现疾病依靠什么呢?主要还是靠自己对身体状况的细心观察,而“两便”(大便与小便)就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但也是检测最方便的重要指标。“两便”的变化不但能反映出这两大系统各重要器官的情况,还能看出其他许多相关器官是否异常。

尿液的颜色与透明度

尿液的颜色源于尿色素及尿胆原,受饮食、药物、尿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大量饮水、输液、精神紧张、尿崩症、糖尿病等尿液的颜色可变浅或无色。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若服用药物的,尿液颜色发生了变化,切莫惊慌,这是药物代谢过程的正常现象,停药2~3天后尿色即可转为正常。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红色尿液,除了服用利福平、水杨酸、酚酞等药物外,还可能是血尿。血尿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核及肿瘤等,如各种肾炎、肾结石、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上述部位的结石、恶性肿瘤;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某些健康人做一些训练项目,腰部过度猛烈屈曲和伸展,致使肾脏被挤压,肾血管被牵扯或扭曲以至损伤,也可以造成运动性血尿。

红葡萄酒色的尿液,则由于尿内无红血球或仅有少量红血球,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血红蛋白尿多由溶血造成。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黄褐色的尿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仿等中毒。黑褐色的尿液:常见于酚中毒及恶性黑色素瘤。

尿液的透明度正常是清晰透明的。如果尿液排出时透明,排出后不久变成混浊,这多为尿液盐类结晶;尿混浊、有絮状沉淀,排尿时有大量泡沫,多为蛋白尿(多种类型的急慢性肾炎、肾绞痛、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脓样尿即混浊尿,表面漂浮着絮状的脓块,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如果呈牛奶样或泔水样的尿又叫乳糜尿。淋巴循环受阻,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能经淋巴管引流入血而逆流进入肾,导致肾盂、输尿管处的淋巴管破裂,淋巴液进入尿液中所致。如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也有继发性因素,如常见的丝虫病。少数可由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也可以引起。

尿液的气味

健康人的尿有轻度的骚味,尿量越少骚味越明显。若尿液带有酸味,可能患有糖尿病;若出现烂苹果味,则可能是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尿中带有大蒜味儿,多由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而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的尿液在刚排出时即可有腐败臭味;苯丙酮尿症则可有特殊的“老鼠屎”样的臭味。正常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若新鲜尿液有氨味,则为慢性膀胱或尿潴留的表现。

排尿的感觉

1.尿急:迫不及待要解尿的感觉,多由膀胱和后尿道炎症或结石所致。

2.尿频:多见于膀胱容量减少,或膀胱受到刺激所致,常见于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核、肿瘤或结石,也见于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糖尿病和尿崩症病人尿量明显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可以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发现。刚排尿不久又得排,可能由膀胱憩室引起。

3.尿痛:排尿时感到疼痛或烧灼感,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和尿路结石。

4.尿潴留:有膀胱胀满尿解不出的感觉,多由前列腺肥大(男性老年人)、尿道狭窄、结石或膀胱肿瘤引起的。

5.尿流变细、变近、中断、分岔则可能由于:(1)尿道狭窄或尿道壁狭窄引起尿流明显变细,常见于淋病尿道炎及前列腺肥大;(2)膀胱肌肉收缩力不足或尿道狭窄导致尿液呈直线垂直无力直流而下(正常尿流呈抛物线状可达1~2米),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3)膀胱结石或严重血尿可导致排尿过程中尿流突然中断;(4)尿流如分成两股,有时可见于正常男子,但如果伴有尿频、尿痛和排尿不畅,则为病态,是由前列腺增生、精阜增大或尿道结石引起。

粪便的颜色与性状

健康人的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棕黄色或褐色。婴儿的粪便因含胆绿色而呈黄绿色或金黄色。粪便颜色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颜色变化与疾病关系十分密切。

1.白色或灰白色:进食过量脂肪等。病理上说明胆汁的排泄受阻,大便中不含粪胆原,这提示胆道梗阻,有患胆结石、胆道肿瘤和胰头癌的可能、若同时伴有皮肤黄染,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此外,灰色大便还可见于钡餐透视之后,属于药物引起。

2.白色淘米水样: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浑浊液体,量特别多,见于霍乱。

3.白色油脂状:量多,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4.白色黏液样:若长期出现这种大便,提示可能患了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5.深黄色: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类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等引起。

6.绿色:食用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甘汞。婴儿肠炎(胆绿色未转变为粪胆素);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常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胃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多种广谱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如果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绿色水样便,并有灰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7.淡红色:像洗肉水样。这种大便常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的有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8.鲜红色: 食用番茄、西瓜等。病理性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直肠癌等)。

9.暗红色:食用大量咖啡、可可、巧克力等。血液和粪便均匀混合呈暗红色,又称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有时肠息肉和肠肿瘤也可以出现。此外,某些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也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及其他器官出血。

10.黑色: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排出的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的出血及肝硬化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胃癌时癌细胞浸润血管,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食用过多的肉类、动物血、口服铁剂等,粪便也能呈黑色,应注意鉴别。

大便的形状

健康人粪便呈圆柱状软便。偶尔干一些或稀一些,亦属正常。若3天以上不解大便,或大便干燥,坚硬,属于便秘,应查明原因,并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和多吃蔬菜、水果。

1.稀水样便:是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腹泻的表现,若同时还伴有黏 液、脓血则应考虑急性肠炎。若大便似米汤,多为霍乱或砷中毒。

2.大便稀溏,一天解3次以上,呈米汤样或水样,为较重之腹泻,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稀便。受寒、食冷食及油腻滑肠食物过多,也可使大便稀薄。

3.食糜样:是肠道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加所致,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

4.液状:正常粪便有极少量黏液。若黏液大量出现,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不同部位的疾病,大便中黏液存在的形式也不同。若黏液均匀地混在粪便中,见于小肠炎;若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则为大肠病变。

5.冻状:过敏性肠炎患者,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黏冻状、细带状物。如在坚硬的粪便表面附有少量黏冻,是痉挛性便秘的特征。

6.脓性或脓血状: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及脓为主。

7.干结、呈粒状:高热或久病之后,老年人阴津不足则常出现大便干结;小孩不吃蔬菜、缺乏纤维素,也会引起大便干结。大便干结还常见于肠痉挛、腹部肿瘤等。

8.扁平或细条状,经常排细条、扁平的大便,说明直肠或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肿瘤。大便一侧有沟纹,标志直肠或肛门有赘生物,应提高警惕直肠癌。

9.泡沫状大便,大多是多吃了甘薯或土豆等含淀粉丰富的食物。

大便的气味

1.正常大便带有臭味,这是由于蛋白质丰富,而多吃蔬菜者臭味少。

2.大便带有酸味,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

3.白色油脂状的量多,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4.若臭味特别大并夹杂有血液,可能是阿米巴痢疾或直肠癌。

5. 腥臭味的绿色水样便,并有灰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排大便的感觉

1.当大便颜色正常,排便顺畅,那么气管也不堵不塞,呼吸通畅。

2.便秘时排便困难,气管也不通,呼吸的次数增多。

3.大便稀溏,身上乏力,呼吸也无力。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稀便。受寒、食冷食及油腻滑肠食物过多,也可使大便稀薄。

4.炎性结肠炎排便时表现为腹痛、脓血便、肠痉挛、里急后重等感觉。

5.过敏性肠炎患者,排便时有腹部绞痛感。

6.便时有肛门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肛裂的表现;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冲走,可能为内痔出血引起。痔出血的另一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

吴晓虹

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直属院区体检中心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技术7级,从事医学检验多年,在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血库输血、学生带教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肠炎黏液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跟踪导练(三)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