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与学习奠基: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

2017-11-24刘茂祥

职教通讯 2017年25期
关键词:职校普通高中阶段

刘茂祥

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与学习奠基: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

刘茂祥

高中阶段教育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与学习奠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应建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生成,需凸现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性、互补性、开放性。两类学校合作机制建构的工作系统,是在人才培养立交桥这一序参数支配下,进行教育管理、校长思维、课程项目、教师教学、评价激励、环境营造等合作要素的自组织运行,产生两类学校合作的系统运行能量。促进两类学校合作机制的建构,应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纵向贯通衔接为基石,以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突破,以高中阶段多样特色发展为延伸。

普通高中;中职校;合作机制;人才培养立交桥;学生;未来工作与学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四轮驱动”的要求: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高中教育阶段是为未来工作与学习奠基的阶段,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双轨发展、缺乏普职沟通的现状,受制于各自教育资源的局限,影响了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素养奠基,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过多关注升学而强调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动手实践能力的锻造;中职校学生较多地围绕就业技能训练,而缺乏对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创新素养教育等方面的基础夯实,这不仅影响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根基,而且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与学习的奠基。值得幸庆的是,这一问题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在教育政策的导引上得到了关注。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在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中首次明确指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1]如何在实践中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与学习奠基?需要认清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建构的分析基础、合作系统,从而形成两类学校合作机制运行建议。

一、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生成的分析基础

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生成,需要明确两类学校合作的分析基础,那就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在高中阶段奠基的价值所在,充分显现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治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生成,是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整体性治理的关键所在。整体性治理是英国社会学家佩里·希克斯针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政府改革所强化的碎片化状况而提出。整体性治理强调将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的治理进行整合,可以在一些功能内部进行协调,还可以在公共部门内进行,去除碎片化治理的消极因素。碎片化治理的主要问题是:转嫁问题,让其他机构来承担代价;互相冲突的项目;重复,导致浪费并使服务使用者感到沮丧。整体性治理强调各系统或组成部分合作运作,知道互相介入必要性,以互相增强方式支持目标,采取相应的方式,建立无缝隙的项目,推进有效的治理,强调相互信任、信息系统的建立、责任感与预算。[2]运用整体性治理来推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系统合作,可以凸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生成的三个功能。

(一)凸现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性

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凸显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性,将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能够立足于教育整体改革的视角,进行资源优化、要素重组,发现新结构运行的要素交换方式,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内在运行创新机制产生。立足于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的宏观教育行为的调控与治理,倡导高中教育系统内部诸类型学校“在竞争中合作”的教育环境,减少教育资源的“能量耗散”,强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文化”。当前,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经纬分明,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承认无知。我们对世界了解得太少,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因为证明我们无知的证据正在积累,而且其规模大得无法忽视。”[3]推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治理的整体性,就是正视这种无知的一种应对。在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以及之后的教育改革,都需要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作为高中阶段教育整理治理的关键因素,努力需求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共通的适用原理,从而促进教育整体善治。

(二)凸显高中阶段教育的互补性

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形成两类学校相互协作的动力系统与运行方式,将凸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互补性。两类学校之间的资源流动,不仅会带来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教育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将形成一种育人的创新机制。这种创新机制有利于推进两类学校校长思考各自特色或个性资源的“互补性”,而不是“同质性”,这样就有了合作的前提与必要。这种创新机制的追究,需要两类学校校长思维的突破,关注学校课程的整合与项目建设,进一步思考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教育资源、手段与方式在互补过程中产生新的育人结构,促进不同类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相对分离,因而,两类学校校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促进两类学校合作,能够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系统的“善治”,“包括多元主体依托各种‘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组织整体所具备的‘专业资本’,也就是相互信任、支持及合作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4]也就是说,两类学校的沟通互补性,是建立在各自实力与信任基础上的。正因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在培育不同类型人才上有各自优势(如普通高中在普通文化教育上有优势,对学生通用技术、职业启蒙教育不如中职校;中职校在职业技术、通用技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上有优势,但普通文化教育上不足),这就有了两类学校合作得基础,也为高中阶段教育系统内的创新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三)凸显高中阶段教育的开放性

在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形成有序结构以及产生动力系统的过程中,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要求,需要为两类学校“跨边界运作留出空间”。这种跨边界运作的空间主要是指以下四个方面:(1)时间,因为管理者需要时间来制订计划和确立法律结构;(2)进行整合运作的人;(3)灵活的绩效衡量和奖励制度;(4)对承担风险、以有成果的方式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报以信任和给予合法性承认。[5]也就是说,在探索两类学校合作机制过程中,两类学校需要提供时间、人力、绩效激励、试错以及承担风险等方面的支撑,凸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开放性。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培育,在高中阶段成长过程中既有一般性、共识性的教育要求,也需要特殊性、专门性的教育呼唤。我国的普通高中对学生一般性的与专门性的职业生涯教育都相对较弱;中职校对学生专门性的职业生涯教育针对性强,然而对于这些学生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一般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引领不足。[6]为此,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过程中,要树立开放性,使两者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扬,进行持续的能量输出与输入,并进行有效的转换。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来探求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需要充分关注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性、互补性、开放性等方面功能的实现,并将这一过程与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中职校的特色化办学联系起来,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规划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只有如此,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合作机制生成,才能有足够的拓展与延伸的时空,使两类学校能够根据外在环境、时代的变化与内在需求的变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各自的“新陈代谢”,产生可持续的、有内驱力的价值与效能。

二、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建构的工作系统

对于“机制”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1)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4)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7]本文取“机制”的含义为:一个工作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建构,需要认清两类学校合作的工作系统以及其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

(一)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系统构成

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合作的工作系统,必然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进行开展。根据协同学的观念,这一个或几个核心就是牵引子系统发生联系、构成有机的、新的、有序结构的“序参数”。系统内的单个部分(子系统)自我排列、自我组织,相互协同,是由“序参数”支配的,“单个组元好像由一只无形的手促成的那样自行安排起来,但相反正是这些单个组元通过它们的协作才转而创建出这只无形的手。我们称这只使一切事物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的无形之手为序参数。”[8]序参数促进不同子系统新的有序结构产生。为此,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就需要找到能够牵引这个有机体进行运作的“无形的手”,即探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序参数”。毋庸置疑,两类学校合作的序参数就是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中职校,都集聚了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发展潜质的学生,然而普通高中的资源对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早期培育有优势,中职校资源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早期培育有优势,两者合作就能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构夯实基础。

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需要明确这一工作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融合、统整发展。从普职沟通的文献研究中,可以明确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工作系统中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管理、校长思维、课程项目、教师教学、评价激励和环境营造等六个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立交桥”这个序参数,产生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能量,是一种综合关系的产物,而并非哪一个要素的改变或流动就能发挥作用的。两类学校合作的以上六方面的要素在人才培养立交桥这一“序参数”动力源驱动下,进行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资源等诸方面的拓展。这就决定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合作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综合关系而非独立关系。为了使不同类型人才在高中阶段获得更好的成长,需要产生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要素运行的综合作用,任何一个合作要素的独立运行,都不能产生两类学校合作的结构新秩序。因此,在思考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建构中,要站在整体、综合、全局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合作要素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独立地看某一合作要素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类学校合作的动力系统能量,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地区的实情进行合作要素组合选择与有效运行。

(二)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系统运行

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上述六个方面的要素运行,来自于两类学校作为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合作,立足于合作“序参数”——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引领,以自组织方式运行。协同学认为:“自组织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是系统内部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9]因而,在进行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要素配置的自组织运行中,需要把正确处理好两类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起伏涨落,把握在序参数支配下沟通要素中快变量与慢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断去除两类学校之间存在的壁垒,进行合作方式、内容与手段的突破。

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自组织运行系统形成,需要抓住两类学校在合作要素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或者是已有的矛盾,也就是说,要把握在序参数支配下了解沟通要素组合可能产生的“涨落”现象,把握好各类矛盾解决的度,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要素组合调适与沟通方式突破,进行优势教育资源互补,突破已有的思维,进而引导两类学校合作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产生自组织动力系统,形成两类学校合作的新结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自组织运行系统形成,需要把握两类学校合作要素中的快变量牵引力,促进合作诸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形成相应的工作方式与运行原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自组织运行系统,可以从目标、推动引擎、运行方式、基本原理、凸显特色和系统功能六方面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三、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运行的主要建议

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运行,既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面向2030发展,以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之后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高中与中职校自身发展完成结构转型、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作为两种类型教育基础夯实、特色发展的驱动力量。如果让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之间围绕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构,以及落实“人人出彩及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进行诸要素之间有序的沟通与交流,就能够产生对不同类型人才培育的资源整合与开发效应,激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作为类型发展的驱动力量,为高中阶段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夯实基础。促进两类学校合作机制的运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纵向贯通衔接以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为基石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以及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均强调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纵向贯通衔接与横向双向沟通,既强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平行发展,也强调通过两类教育的纵向贯通衔接与横向双向沟通,相互吸收各自有价值的元素进行突破,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各自育人内涵。推进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衔接,是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基础之上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应注重促进普职沟通的纵向贯通衔接。

面向2030年的职业教育,不仅仅强调各个阶段职业教育面向市场进行教育(也就是就业导向,包括在就业中边工作边学习,以及适应未来的转岗再学习),而且应关注学生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高校乃至学术型普通高校的纵向贯通衔接,这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力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使两类学校的教育管理、校长思维、课程项目、教师教学、环境营造和评价激励等合作要素有效运行,既能让走向就业的中职校学生在夯实技术、技能素养的同时,提升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应对未来时代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而进行持续的学习与学历的提升,也可以让有意继续到高等教育进行深造的学生,获得普通文化知识与技术技能知识的共同发展,拓宽中职校学生走向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通道。随着中职校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如原来由行业管理的普通中专等,逐步实现了行业与教育系统的双重管理或直接移交给教育系统进行管理),中职校与普通高中的合作就有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大力推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夯实普通文化与技术技能两方面的素养基础,能够促进走向就业的中职校学生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及时通过进修等方面调整发展方向与追求。许多中职校统计就业率时大多能超过90%(教育部的2015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5%,对口就业率为75.98%),但走向就业的学生专业对口率并不高,走向就业的学生三年里的失业以及调整岗位的也在不断上升,很多岗位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发展带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岗的还是离岗的毕业生,在后续的发展中都要求不断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来提升自己。我国走向未来的中职校,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中职校毕业生选择升学而非直接就业,一些中职校这方面的学生超过了20%;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中职校,中职毕业生选择升学超过40%(含中高职、中本贯通衔接试点改革),某些学校的具体专业毕业生升学可达60%以上。对这批学生的教育,呼唤普职沟通的良好环境创设与政策导引空间。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能为中职校学生向上贯通衔接夯实坚实的基础,也能为走向就业的学生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普通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根基。

(二)创新素养培育以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为突破

无论是中职校还是普通高中,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创新素养的提升是与每个人感兴趣的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未来成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学生来说,可以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沟通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每个人都应当具备创新素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将促进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围绕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与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寻求自主、合理流动。我国普通高中在“应试”的积弊影响下,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探究精神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中职校的学生在“就业”导向的驱使下,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注重模仿,文化基础弱而影响知识的集成创新,人文素养相对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高中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形成的动力系统激活下,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培育将获得更大、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创新素养的提升上获取最优化的教育环境,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作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合作中强化各自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能力与水平,为各自教育走向更好的类型发展提供内在发展动力。

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建构,有利于强化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创新素养培育。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创新的因子,创新人才也是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多方面沟通,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师资培育等方面。普通高中既要为培育学术型人才的创新素养奠基,又不应忽视客观存在的、有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领域发展志趣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创新素养提升提供更为良好的平台。中职校既要为客观存在的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良好发展潜质的高中生创新素养奠基,也要为到高中阶段才显现出发展后劲学生成为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提供广泛的创新素养提升的空间。基于不同类型人才创新素养提升的追求是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动力机制生成的主要驱动力。

两类学校合作赋予两类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在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点面结合”上做文章。高中阶段是不同类型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期,站在世界坐标系下看我国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在高层次的普职沟通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例如,美国设立的科技高中,韩国专门设计的科技英才高中,德国为天才学校举办特殊高中等[10],值得我们在深层次考虑高中阶段的普职沟通问题中加以重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沟通,有利于利用现有的普职教育资源,推进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获得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能量与横向沟通,并为他们未来走向高等教育或生涯发展奠定“人才培养立交桥”最为厚实的基础。可以说,创新素养培育是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类型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合作的纽带。

(三)特色多样发展以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为延伸

特色多样发展不仅是中职校面向市场办学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普通高中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作为教育类型的内涵,而且可以为各自特色、多样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的合作,一个关键的信息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知识储备与专业发展初步体验的分水岭,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面向未来的良好普通文化知识基础,更需要明确自己面对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选择或职业生涯方面阶段专业取向选择。高中阶段的多样特色发展,可以让学生增加专业知识的时期,更要重视文理综合的教育,强调综合性的知识学习,鼓励高中生开展丰富多彩研究性课题或项目,使他们获得更广泛的经验,“实际上我极力主张在专业化的初期,都应有一段相对无序的‘探照灯’式的发展时期,让儿童广泛试验各种媒介和符号系统,判断他们对于自己的可能性,更严格限制的‘激光式’的训练,则应该建立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11]

先谈普通高中在与中职校合作中获得特色多样发展的养料。目前,普通高中有两类规模的学校:一类是示范性高中,大多从原来的重点高中转型发展而来,这类学校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与升学有关的普通文化教育,也开始关注对学生升入高校的专业取向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类学校在推进学生的阶段专业发展取向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可以从普通沟通中拓展发展路径,使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断获得提升。第二类是既非当前认定的示范性高中与也非传统“重点高中”一般普通高中。这在普通高中里的学校中占大多数,对于这类学校的发展国家与地方都明确了“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政策,如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这一类普通高中,更需要从普职沟通中走出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自身的“弯道超车”,让高中生获得更好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2]我们必须认识到,普通高中发展正在面临转型,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走向普通文化教育奠基与专业取向发展教育的过渡,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志趣与潜能领域的匹配,从而做出合适的、与大学专业教育衔接的发展取向追求。在实现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普通高中可以在与中职校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特色多样发展空间与激活源。

先谈中职校在与普通高中合作中获得特色多样发展的养料。当前,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缺乏互相往来的畅通渠道,并且似乎成为人才培养的矛盾对立面而存在。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中职校认识到自身加强对学生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学生适应未来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变化挑战的必然性,而且不利于中职校应当承担的、为我国科技强国与制造强国发展所需要的工程型人才和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奠基的需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职校的发展只认识到自身对一般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责任,对客观存在与集聚的具有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育缺乏应有的关注,或者是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但因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资源的缺乏而不愿做出改变;对少部分的、具有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发展潜质学生的培育资源不足或认识不充分。随着中职校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的开展以及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改变,许多优秀的学生愿意到中职校来学习,一个很好的证明是:诸多中高、中本贯通招收的专业学生录取分数线超过了普通高中里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生源是相当不错的(在一些中职校学生中,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在20~30%之间)。中职校加强与普通高中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自身学生的普通文化教育提升上做文章,而且可以在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普通文化教育上以及部分有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发展潜质学生上下功夫,获得自身特色多样发展的突破。

在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各自类型发展与特色多样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建构中改变某些重要元素,引发两类学校之间产生合作方式、合作手段、合作路径等一系列内在变化,通过重新组合,就能为两类学校的发展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两类学校围绕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进行资源互补,能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研究者着迷,其可以外部的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的改变、基于学术性与职业性统整的评价导向为牵引力,促进教育内容的变化与运行制度的改革。诚然,“那些在应对外部挑战时并非一成不变的课程,通过发展特定的‘认同感’,却起到了一种社会制度的作用。这种‘行为’的结果可以称之为‘发展’,当然它以一种‘有机的’方式运作”。[13]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形成一种有机体,将极大地促进不同类型学生从两类学校中获得最优化资源,为学生走向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育部等四部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EB/OL].(2017-3-24)[2017-4-18].http://www.gov.cn/xinwen/2017-04/06/content_5183767.htm.

[2]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54-470.

[3][美]杰拉尔德·温伯格.系统化思维导论[M].王海鹏,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

[4]董辉,杜洁云.对教育治理及其体系与能力建设的认识与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15(8):43.

[5]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63-464.

[6]刘茂祥.新招考制度下高中生涯发展课程建构与评价导向[J].上海教育,2015(2AB):18-1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97.

[8][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7.

[9]冬安平,等.论职业教育教学的自组织品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22.

[10]尹后庆.见证变革——站在上海基础教育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36-337.

[1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的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7-139.

[1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EB/OL].[2016-10-9](2017-1-24).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610/3022016004.php.

[13]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5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示范性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机制研究——基于高阶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培育视角”(项目编号:DJA140248)。

刘茂祥,男,上海市上海中学教科研高级教师,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行政与管理、普职沟通。

G710

A

1674-7747(2017)25-0031-07

[责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职校普通高中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