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校园贷”风险防范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消费观校园贷乱象

丁 元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校园贷”风险防范

丁 元

“校园贷”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种金融借贷行为,但因此产生的一系列极端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抵制不良诱惑,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权益。

校园贷 风险防范 消费观 整治途径

2016年河南一高校的大学生,利用自己身份信息、冒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在不同的校园贷金融平台获取了十万元贷款金额,在平台催款、自己无力偿还时选择跳楼自杀。2017年4月11日在泉州城东一高校旁的某宾馆,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女学生也因为高额的校园贷还款金额,不堪还债压力和暴力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近一年“校园贷”的各种极端事件不断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和所有高校的重视,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校园贷”现状及盛行原因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了解并且亲身经历过学生深陷“校园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意识到,“校园贷”行为不在少数。针对“校园贷”乱象,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8月份,银监会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明确提出对校园贷进行严格整顿,10月份,教育部再次发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秋季开学时间,面向广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可见2016年校园贷市场的整顿对校园贷平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将“校园贷”盛行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校园贷”发展迅速,但相关金融监管政策不到位。许多贷款平台钻管理制度的漏洞,钻学生消费心理的空子,放低贷款门槛,吸引贷款学生。其次,相关部门没有针对大学生设立征信体系,导致学生不能严格约束自己,拆东墙补西墙,无形中增加了贷款次数。另外,学生的非理性、超前消费观念和较差的自制力也是重要原因。现在许多新生事物都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观,他们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由于过度和不合理的物质追求,在不具备相关的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前提下,选择通过风险高,门槛低的“校园贷”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二、高校教育在防范“校园贷”风险中的必要性

(一)“校园贷”风险高,学生防范意识薄弱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整体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针对大学生为借贷对象的网络借款平台顺势而起,他们利用监管漏洞以及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理念,为自己谋取暴力,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在校大学生。

(二)“校园贷”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贷表面上是一种金融借贷行为,但实质是一种具有高利贷性质的金融借贷,并且后期还款方式多伴随暴力催款行为,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可能引发极端行为。

(三)“校园贷”影响学生正常学习

通过了解和调查,大部分校园贷平台都以低利息为诱惑,骗取学生产生贷款行为,变相向学生索要手续费、管理费及逾期费用,后期利用暴力催款方式,学生为了还款会从事大量兼职,身心俱疲,更有学生旷课兼职,导致学业严重荒废,无法投入足够的经历在学习中。

三、高校整治“校园贷”乱象的途径

“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校园贷事件的外部原因。高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担负着管理的职责,有责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和引导。”[1]高校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引导上,应该积极拓宽思路和范围,对于一些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金融知识,也应做到及时普及。我认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校园贷”乱象: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告诫学生提高自制力。在学生日常的管理中,有倾向性做好对和校园贷相关的网络金融风险的专项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或实例讲解等形式,让所有同学能够认清校园贷实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学生理性消费,勤俭节约。(2)对于学生获取“校园贷”的方式途径进行排查,减少学生接触“校园贷”的机会。许多校园里随处可见粘贴的不同网络贷款平台的广告,甚至有的平台利用校内学生对其公司的网络贷款项目进行宣传,印制小卡片在学生教室发放。学校应该及时清除此类广告,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杜绝本校学生参与传单或广告发放,一经发现应当给予严肃处理。(3)辅导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消费动态,对于已经产生“校园贷”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告知家长,帮助学生停止借贷行为,做好批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结语

随着国家监管部门针对“校园贷”出台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校园贷”热度已经逐渐消退,但是他们对学生造成的恶劣影响短期内还难以得到解决,仍有许多不法贷款平台存在。我认为,“校园贷”的乱象整治不光要依靠高校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国家的相关管理和约束规定也应当跟上脚步。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本人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校园贷”乱象才可以得到改善。

[1]吴昀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07).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丁元(1988-),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语言与传播。

猜你喜欢

消费观校园贷乱象
气候乱象促发法国大革命——并对今天有巨大的警示作用
正确认识消费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云南旅游乱象,政府早该亮剑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