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
——学校教育的左膀右臂

2017-11-24尚晓雪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习者传统

尚晓雪

“互联网+教育”
——学校教育的左膀右臂

尚晓雪

借助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也异军突起,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教育”尚无法颠覆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格局中的地位,而只能成为传统学校教育的左膀右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是我们当下应对“互联网+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冲击的正确态度。

学校教育 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

2013年,“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有人称,2013年是“中国在线教育元年”,也有人称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教育开启的元年”。但不论称谓如何,“互联网+教育”让很多人看到了教育发展的希望,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原因是“互联网+教育”满足了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其具体优势如下:

(1)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互联网+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选择自主权,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基础去学习。只要打开网络课程,学习便可开始。

(2)实现教育公平、教学资源共享。打破时空界限,使全世界的优秀资源均可被利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学习和使用这些资源,不受地域的限制。尤其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接触到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优秀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解决了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3)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互联网+教育”引领了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类APP此起彼伏,涌现到了人们的眼前。只要有手机,不论在何时,人们都可以打开学习软件,进行碎片化学习。

(4)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何时学就何时学,人们想何地学就何地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基础。

综述所述所有优势,都弥补了传统学校的教育弊端。从学生自主性看,“互联网+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课程单一、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特点的缺陷;从地域限制看,“互联网+教育”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从时间利用上看,“互联网+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上课时间固定、统学统休的不足,让知识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时间得到充实;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领域有其不可动摇的原因,不论是授课方式,还是课程内容,亦或是人才培养模式,都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最大量的人才,这也是传统学校教育从古至今能够在全世界一直绵延发展的主要原因。

然而,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两面性,我们在利用“互联网+教育”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时,也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这个新生事物,在“互联网+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之间保持平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论“互联网+教育”的缺陷,大致可概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同时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观察学生的状态是否良好。在工作中将德、智、体、美等育人工作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知识、信息的传递,对其他方面,尤其是德育的进行几乎无法顾及,而德育,论其地位,甚至是教育之第一位,这就令教育有所缺失。

其次,“互联网+教育”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课程,学生选老师,这样,无形中就缺少了一种强制力。这种选择方式对于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于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将在互联网良莠不齐的知识中迷失,而且,如果没有强制力,低龄学习者也许会抛弃学习而选择他们认为更有趣的事情——玩。这就使得互联网教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最后,碎片化学习让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互联网教育虽然克服了传统学校教育必须在教室上课,必须在固定时间学习的弊端,学习者可以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一些零碎的知识。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懒于思考和加工知识,对于接收到的知识一目十行不加以思考。这零碎的知识点无法加工成有意义的知识架构,学习的深度就很难保证。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然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哪个国家忽视互联网教育,必然会被世界远远的抛在后面,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将受到影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互联网的很多劣势,而这些劣势决定了它无法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要看其品质、精神,而不光是学识。

所以我们要牢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互联网+教育”只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互联网做为教育发展的助力,是技术,是手段,是传统教育的左膀右臂,只有将二者进行很好的结合,将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助力作用最大化,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寻找一条传统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完美契合的道路是目前教育发展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找到这样的一条道路,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互联网+”的潮流,以完美的姿态大步向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尚晓雪(1991-),女,汉族,山西忻州人,教育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史。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学习者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