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引导路径研究
2017-11-24沈敏
沈 敏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引导路径研究
沈 敏
高校网络自组织是一种高校网络空间的新生组织,近年来已成为快速成长和蓬勃发展的一种青年文化现象。“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自组织中发起议题、引导舆论等环节承担着特殊的作用,因而“网络意见领袖”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网络意见领袖”的群体特征、行为规律,提出有效提升该群体积极、主动为高校思政工作(网络思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最终提升当前高校网络已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自组织 意见领袖 引导策略
伴随社交网络的兴起,青年大学生尤其是95后大学生,纷纷被网络空间的虚拟身份、无边界传播、平等对话等特点吸引,成为虚拟空间主力军,网络化生存蔚然成风。而社交工具(微信、微博、QQ等)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是有一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成为现实,而传统官方媒体等“主流媒体”的声音正逐渐变弱,人们不再被动的接受“统一的声音”简单告知对或错。尤其是对当代价值观多元、思维活跃、又掌握网络技术的大学生来说们,他们都在网络空间独立获得资讯,制造资讯,正从网络资讯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大学生网络虚拟空间不仅活跃在互联网世界中,更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组织平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个性心理甚至政治倾向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研究、运用网络虚拟空间远比漠视、回避更有现实意义[2-3]。
近年来,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群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高校官方微博、bbs、qq群等各类网络自组织都能发现“网络意见领袖”活跃的身影。作为高校网络自组织中的灵魂人物和活跃份子,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将会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放大器”传递给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尤其是社交网络“爆发式”、“病毒化”的传播模式,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不可控的态势,前一秒是和风细雨,一夜之间可能瞬息万变,往往使高校思政工作者陷入被动局面。“网络意见领袖”在各类自组织中,凭借个人影响力可从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在现实工作中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倾向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辨析、培育和引导这部分“网络意见领袖”,用好这把双刃剑,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和特征
许平认为“意见领袖”具备三种素质:追随者学习的榜样、见多识广和称职能干,自己在圈子外有广泛的社会关系[4]。王智宇、王嘉和王晓光提出将网络意见领袖分为两类“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他们认为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大学生网络群体自发形成,在学习和社会经验以及情感经验等多方便具有丰富和独特的见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有效的传达给同学和朋辈大学生”[5],笔者认为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各类网络自组织中具有高人气和话语权;第二,在时政、学习、生活、情感、娱乐和就业领域具备独特见解,并又具有相关知识面;第三,掌握网络传播的话语特色,善于运用网络优势传播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二、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处于社会转型升级、社会思潮动荡,社会共识重新凝聚关键时期,我们的网络空间迫切需要边界,更需要“公共意识和公众利益的看门人”。“网络意见领袖”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对网络舆论、活动的行成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高校青年“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意见领袖作为网络话题的发起者和意见走向的引导者,可以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网络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意见领袖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和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加之有些意见领袖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量,使得这部分“意见领袖”存在自我膨胀和个人主义,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等行为,而这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少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而,团结、管理并凝聚思想觉悟比较先进的现有“网络意见领袖”,使其成为网络空间的骨干力量,另外培育新的“网络意见领袖”,提升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使其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队伍。如何管好、引导好、用好这支队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破解的困境。
三、当前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养的困境
目前,网络自组织空间的天然“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高校对“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不重视
许多高校对“网络意见领袖”队伍缺乏重视,尤其是各个网络自组织中的天然领袖放飞发展,以至于,关键时刻,这支队伍不听指挥,相反,在各个自组织里发布不利于高校和谐稳定的不当言论。尽管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了官方微博、bbs等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但是其辐射面以及内容生产往往沦为另一个通知渠道,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以及在推动有困难事宜中,让“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其应有作用,协助高校思政工作者完成教育目标。
(二)“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培养缺乏培养建设
多数高校尚未开展专项的“网络意见领袖”培育工作,或者仅仅采用单一、粗暴的管理方式,通过指定、任命等行政手段强行指定“网络意见领袖”,这部分学生并未得到广大网络自组织成员的认可,在网络自组织群里无威信、无声望,更不能发挥团结、凝聚、引导的作用,使得部分“网络意见领袖” 在网络自主空间的发声的效果不明显。
四、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路径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引导和培育“网络意见领袖”,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要主动进网、触网,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和载体,对网络中的有较高影响力的“天然网络意见领袖”进行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的对其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6]。
(一)思想态度,价值引领
在对青年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思想价值引领为首要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其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力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德道符合社会主义网络建设的方向,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严格监督,科学管理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网络意见领袖,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存在网络道德失范、破坏和谐校园等一系列有失范行为的网络意见领袖,高校思政工作者应采取通过扶持新的意见领袖或者直接由辅导员担当意见领袖等措施,使其话语权下降,将各类负面影响降低。此外,需要通过建立网络评论员、网络小警察等学生干部岗位,让政治觉悟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在网络空间主动发挥线下的固有影响力,在线上线下成为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在生活、习、娱乐、求职等领域,发布独到见解,牢牢掌握高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三)团结天然,主动培育
青年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这支队伍高校不引导、不管理,就会被敌对势力或者境外反华势力所掌握,对社会主义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网络空间,应主动出击,主动培育一大批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抢占互联网舆论的主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创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首先是政治素质高,网络意见领袖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问题要有正确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其次是网络素养强,网络意见领袖首先必须善用网络、懂技术、会语言;其次需要具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文字功底、富有社会正义感。
(四)科学考核,动态管理
网络意见领袖是一支动态的队伍,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和毕业,网络意见领袖的生命周期将会发生变化,队伍管理需要及时完成意见领袖的更迭,因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为了牢牢的网络思想阵地的话语权,必须培养主动梯队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意见领袖。首先,在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以人为本,针对大学时政、学习、生活、娱乐和求职各个领域分类培养网络意见领袖,获取某个专业领域内的话语权。第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动态考核评估体系,用好队伍,管好人,实施动态管理,不合格的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话语权。第三,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学术大咖、两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也需要主动积极的融入参与,争取人人成为网络空间的某一领域的“网络意见领袖”,多角度、多平台、多层次集体发声,形成话语合力,真正提升当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范多彪.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J].理论与研究,2011(4):62.
[2]迟维意.基于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党组织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52.
[3]郁晓华,祝智庭.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97~101.
[4]许平.高校学生“意见领袖”问题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46~47.
[5]王智宇,王嘉,王晓光.非正式组织结构模式下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2):39~42.
[6]王嘉.思想政治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3SJDFDY022)阶段性成果。
沈敏(1982-),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