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者诗话(节选)

2017-11-24李令计

心潮诗词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友白话文格律

李令计

理想者诗话(节选)

李令计

不要拒绝一些突然冒出的奇怪的不成语句的词语组合,那是你潜意识的最精彩的地方,只是你当时不能发现,也许过一会你就会有新奇的发现,但我想,往往会有人不敢接受自己那些潜意识的创造。

情感思维和逻辑思维本是两个矛盾的体,很难有人同时达到顶峰,唐人情感思想深,宋人逻辑思维深,时人写诗者亦应沿着某一条道路走下去,不可回头也,把某一种情感或逻辑做深做强,配合自己的诗技,亦应有佳作也。

今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字一个词的写诗,偶有一人能一句一句的写诗,一首一首写诗的人,只在唐宋间多,后世便寥寥了。

写诗最难办到的是把词语和韵律都忘掉,让情感自动地催发出句子.

几天之内,就可以掌握诗词的创作规则,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熟练的掌握规则,如有天赋和机缘几年的时间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诗里,如果你的情感比普通人要深刻,再过十几年,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情感与文字的真正对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终一个朝代,一般能有几百个人做到就不错了。而做到对接的人,情感比一般人要深的人,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所以终一个朝代,也就十几甚至几个真正的诗人而已。

练习诗时,最主要还是要开动自己的情感发动机,激发出自己的情感用来表现在诗里,而非凑出句子。像那种步韵、辘轳体,个人认为是要不得的,最终会使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受到更大的局限。

古风比近体难写,近体可以借助汉语固有音乐性,最美的形式遮丑,而古风则不能,必须用内容的流畅,意境的深邃弥补这一短处。

诗包含技术和思想两个层面,作为诗人,两个方面是应该互相促进的,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段时间会感觉,技术不够了,有了思想情感却表达不出来;过一段时间又会发现,技术够用的了,但写出来的东西却没有情感了。这都说明自己在进步,这两个层面是无止境的,只要你修为,总是在进步。当然最终的高度,会因天赋而异。最可怕的是认识上出现问题,认为自己的技术到顶了,或者认为自己的思想到顶了,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艺术现象,切忌切忌。

诗就是一种工具,他起到他应有的作用就行了,你还有要求他为你干什么吗?我觉得诗是对得起我的,幸福的时候他来了,痛苦的时候没有离开。

诗歌一经发表之后,作者便脱化成一个读者。

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东西,诗也一样,强求诗的完美只是徒劳,对谁都一样。

诗和爱情一样,也不可爱的太过,过犹不及,抓得太紧,会勒死对方,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爱诗也一样。适当的距离,会产生美感。

诗的寿命,有长短之分,有一次性的,有按天的,有按月的,有按年的,有按十年的,有按百年的,有按千年的,现在最长寿命的诗也有两千多年了。而我们当世的诗呢,有多少能按千年来计算的呢?

你的前一千首诗里,成功率是零,第二个一千首诗里成功率是千分之一,第三个一千首诗里成功率是百分之一。前提是你具备成为真诗人一切条件。

当然,当世浮躁之人很多都以为,他的诗词成功率从第一首便是百分之百,那是另一回事。

诗在唐朝达到顶峰,总体来看,真诗人和总人口的比例趋势是逐渐下降,虽有时偶有上升,但大趋势如此,近百年来这个比例最小,但总不会成为一个负数。

执著于诗的好坏,是学诗初级阶段的事情;执著于情感与诗的结合,那是中级阶段的事情;执著于做人的最高感悟,那是真正的诗。

当一个人看其他人的诗都很差的时候,他的诗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当你的诗里没有一句假话的时候,诗就是你了。

当别人读你的诗的时候,你的这个人浮现在诗里,你的诗就算入门了,如果没有,则你的诗还没有算是入门

有些诗人只流传下一首诗,其实他写了多少诗,我们知道吗?他写过多少差诗我们也无从可知了,他背后的甘苦我们又能了解多少呢?然而他流传下了一首诗。并非他只写了一首诗,但他最终只留下一首好诗。

烧诗不必等到了老年,如果你每天都烧前一天的诗,说明你在进步,如果你不烧自己的诗了,说明你的诗词生命到此为止了,记住,艺术的追求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写诗者,必然执著于诗,而后跳出于诗,方能大成也。

诗人的语言需要千锤百炼,而诗人的情感更需要千锤百炼。

有人以为知道平仄了,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普通诗句,就算是诗人了,其实尚未入门呢!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假如F1赛车车手算是诗人,学会了平仄掌握了一般的诗句,较能熟练的上路,这时侯算是普通司机,根本还没有入F1的大门呢!只有真正开着F1到赛场的感觉,那方算是入了诗人的门。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普通司机,不是F1赛车手,更不要说名扬世界的F1车手了。

诗就象银行一样,能储蓄自己的情感,当难过的时候看看自己的诗,就象把那情感取出来,吃点利息。

思想感情像是水,诗像是水里的鱼。

思想感情像个小池塘,浅浅的,不会有鲸鱼的。

思想感情即便很深,也不一定有鱼。只是具备了养大鱼的条件。

有两种人很是可惜。

一种是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但却不掌握诗词格律和技巧,纵然写出的东西有思想感情,但却不是诗。另一种人熟练的掌握了诗词格律和技巧,却表达不出思想感情,写出的东西也不是诗。

庸医胜过刽子手,庸师一样,即便是个艺术家,也不一定能当好老师。真正的诗人,当世屈指可数,真正的诗人老师当世应该是没有一个配得上的。而现在只要是所谓诗人,就可以做诗人老师。岂不可笑。

流传下来的诗很多,名垂千古的诗人也不少,但名垂千古的批评家却很少,不过今之诗人每个都是批评家,我想都能名垂千古吧。

耕耘是自己的事,收获是上天的事,什么时候你真正悟得了这一点,你的思想离诗人就很近了。

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非常重要,不要和别人完全重合,必须有一个是自己独特的意象,比如我就有一个独特的意象紫藤,这个意象从没有进入过别人诗中的意象群。但意象群的形成却是天意,至于有没有人为的关系,我至今没有感觉出来。我想如果有意识的去创造,应该有帮助的。

最摇晃的是半瓶醋。天天看不起这个的诗,攻击那个的诗,皆半瓶醋也。

写诗时,成稿越快越好,这样好有流畅性,推敲时越细越好,这样好有严密性。

一首诗里能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就行了,不必要求过高。

如果你不比同时代的人心境更深,那么你就不能写出比同时代人更好的诗作。大小李杜,苏辛秦柳皆如此。

眼光有远有近者,人有眼前之眼光,明日之眼光,来年之眼光,来生之眼光。诗人应具千载之眼光。

如果我把执著于诗的精神,用于执著于钱,每首诗的精神能换五十元钱的话,我已经是一个百万富翁了,这样一想我还是挺幸福的,我等同于一个百万富翁。

当你突然冒出句子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否则再也找不回来了。

没有知识的人发泄的时候会摔盘子打碗,我发泄的时候就拼命写诗。盘子和碗是应该感谢我的。

我今生最对不起的是诗,在此我向诗道歉。

无知者无畏,同样的道理,无诗者一样的无畏也。

别人评价我的诗说,不懂。我肯定会说,我的诗写坏了。

不需要作任何的解释,因为诗是对情感的解释,难道解释还要再作解释?

平水韵似一个无后的老人,因为他所生存的语音环境已经消失,相当于绝后了。新韵似一个新生的婴儿,但他后面有一个强壮保护他的父亲,那就是将要一统全国语音的普通话。

诗友啸尘言,一首律诗如一美女,头胸腰腿,不可错位或雷同也。

学写格律诗有两种方法,一是先肆意而写,到一定程度再慢慢加以格律化,规范化。二是开始按极其严格的格律去写,斟字酌句。各有利弊,各适应不同的人,不可从一而定。

一诗友问我为什么写诗这么快,回答说:“你们写诗是闲情雅致,为了更好的生活。我写诗为了发泄积聚心间的痛苦,为了活命。目的不一样,所以速度不一样。”

诗词必须选择一个语言环境。一般有三种选择法,一是文言文,一是白话文,一是介于两者之间半文言。文言文无论平常使用还是书面语言皆已是停止使用的死语言,所以欲写给现代的正常人看,不能以文言文为基础,只能选择白话文或半文言。白话文难以提练出雅语言,但这是一个最大的方向,选择半文言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诗言志,这是老祖先的最早定义。是怎么言志的?是通过意境言志的。意境是怎么出现的?是通过意象出现的。意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是通过文字表现的。

如果白话文支持不了古体诗词的形式,说明白话文语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那么这种语言迟早是要灭亡的。

中华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最终定格在近体诗上,不是偶然现象,是音韵的必然选择,但是否还有更好的诗词方式?这种探索还是必要的,比如近体诗产生之后又有词,又有曲,又有新诗,虽然都不能超过近体诗,但毕竟也是多样化的一种方式,以后呢?还需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更美的节奏格律?我不能知道的了。

每一种新的东西出现,都要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比如爱迪生电灯,而文学一个新体载新诗体的出现,其困难程度要比新的实用的东西,要大的多的多,比如近体诗,从有诗以来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才完全成熟,某个人艺术有了一定的创新,要得到承认,有时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甚至要等到死后,比如梵高。

为了寻得幸福,为了驱赶痛苦,曾经拼命地吟诗,而今幸福和痛苦都已经进入回忆,而拼命吟诗的习惯成了一种自然,悲哉。

一诗友狠批余一组诗,余欲辩之,转念一想,何不遂人愿呢,于是,诗友怎么批,余亦顺其话行,诗友发泄一通,很是快意,余亦心有满足,与人为善,何乐而不为呢。

一诗友问余曰:“以尔诗之差,尚能在高级刊物上发表,刊物内有熟人否?”余答曰:“然也,刊物诸编辑,皆余之师也。”

友满足而欣慰:“我说呢!”

让别人感到满足和欣慰未尝不是一件功德之事也。

一诗友十分肯定地说:“汝吟如此之多诗,贴出来,一样是寻求赞同的。”余欲笑,转思亦然,今之所谓诗人,不皆为寻求赞同者吗?吟诗为求赞同,悲哉——诗。

(作者系知名网络诗人)

责任编辑:江 湖

猜你喜欢

诗友白话文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稗子
稗子
《中华诗词》杂志祝海内外诗友新春大吉
甘肃敦煌“玉门关诗词周”部分诗友合影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黄侃:外国书是硌脚的皮鞋
胡适巧推白话文
“格律诗词在当代”理论研讨会在湛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