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 和谐

2017-11-24王晶宇柳林汐

长江丛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人类发展

王晶宇 柳林汐

尊重和谐

王晶宇 柳林汐

和谐,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理想模式,自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天开始,我们就有着和谐的种子在我们祖先的血液里循环。在那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为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不得不和谐的生活在共同的区域里,相同的制度下。今天,和谐更是我们正确的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界等必须的尊重态度。只有做到了“尊重”才能实现“和谐”,人类才能团结友爱的生活在我们共有的家园里。

尊重 和谐 公平

今天,人类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如此多的问题,我们的人类要怎样才能可持续的、和谐的、更好更快的发展下,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所以更应该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要再把狭隘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更应该考虑一下全人类的利益,人类未来的利益。和谐应该是我们正确的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界等必须的尊重态度。只有做到了“尊重”才能实现“和谐”,人类才能团结友爱的生活在我们共有的家园里。

一、人类原初的和谐

也许是上帝的特殊安排或许也是基因的变异,从原初那浑沌的“和谐”自然中,慢慢的有些动物通过异化,智力优于其他的生物,逐渐的开始了统治地球的征程。人类是由猿异化而来的,我们的祖先在原初的时候也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他们只不过是异化得快一些,最终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统治着地球上其他的物种群类,同时自己的种群内部也开始了相应的变化。

在由猿而人的过程中,在那原初的状态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下,但他们聪明,为了生存下去,懂得了“团结协作”来抵御共同的灾难,去寻找共同的生活资料。“原初的和谐”就这样随之而产生。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享劳动果实,同时对老人、孩子或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公平的分给生存的必须品,就在这种大家都默认的“制度”下,人们和谐的安排着自己的一切“生产活动”。真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就这样的延续发展着自己的这一族群。没有尊卑贵贱,没有等级区别,没有私心杂念,共同的在那种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极端原始的生活水平下融入了一个整体,为了相同的目的而奋斗着。形成了一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平等、尊重的“和谐之家”。今天我们回想起那种“原初的和谐”可能有些可笑,但我们今天的人类也还在不断的追求着那种“原始现代化的和谐式共产主义社会”。

二、和谐的消失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原始社会的那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尊重的和谐状态随着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慢慢的有了差别并不断的扩大。“和谐”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之取代的就是“文明的阶级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不断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而提高,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的扩大,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大大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所得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除去生活必须的以外,剩余的越来越多,那些处于“原始首领地位”的人就是这些产品的管理与分配者。他们逐渐的懂得了不去劳动,自己也有着丰富的产品,在那些劳动者出去劳动而没有获得劳动产品的时候,他们所需的生存物品还得由这些首领来分配。开始的是无条件的公平懂得发放,但慢慢的就制定出了一些关于"回报"的规定。那些劳动者可能是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吧!也甘心的承受着这种赤裸裸的剥削。

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了公平、尊重可言了。人类走向另外的世界。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在现代文明产生之前人们似乎没有太多的关注,但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人们除了向天祈祷之外还是在凭着自己的主观性改变着自然,达到有利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大禹治水、都江堰、唐朝农耕发展对自然的破坏等。都是人与自然间相互作用的实例。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面对泛滥的黄河对两岸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去思考改变这种损失,采取分流的方法修建了自今还完好的都江堰;把主河道拦截分流,在丰水期蓄水分流以避免河流泛滥,从而减少对两岸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枯水期则把水引到田间地头,又解决了农田干旱的问题从而尊重了自然的规律,又经过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改造,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丰富,手工业等比较发达。于是对原材料产品的需求相应的增加,土地的需求也增大,人们就不得不大量的开垦土地,从而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导致了水土流失,在一千多年前的那种破坏可能不足一提,但必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没有尊重自然界应有的规律,人与自然之间失去了“和谐”。

四、近现代发展对和谐的破坏与追求

地球在古代似乎是一个不可探知的神秘区域,每个地区的人们都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地球的中心,天圆地方等说法穷处不穷,人们生活了解的范围比较狭小;这种狭隘的视野范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最终到1492年哥伦布的首次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而不是方”,之后又有了笛亚士、达伽马的证明,“天圆地方”从此不再提起。也就从那时起,人们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了,世界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的奥秘不断的探索发现,地球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村落。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相互依赖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同时人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利益冲突也越来越有升级的趋势。面对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系列的矛盾体,人们不得不思考要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人类的和谐相处。19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着资本主义的“罪恶”,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为人类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蓝图。1917年在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萌芽,但是由于生产力条件的限制,社会产品还不是那么的丰富,所以超越了时代,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那种人类和谐状态的蓝图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真正的实现,社会大环境的形态以及苏联以后的发展模式注定了走过75春秋的苏联社会主义随着镰刀、铁锤的慢慢降下,三色旗的缓缓升起而走进了他的历史。

和谐,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理想,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有必要从提“和谐”这一“虽古”但同时也“尤新”的话题。2002年的党“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着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提出了“和谐”这一新时代的命题。从“和谐历史、和谐思维,和谐创新,和谐文明,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和谐人类,和谐未来”九大形态各异的崇高理想,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我们应该做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相互圆容,相互完善之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史观,不仅从科学思想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思维上彻底打通了波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心态的大系统间而且从社会各个系统间描绘要达到的理想和谐状态。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中也借签了我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来处理中国与国际间的关系,后来成为了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中也突出的体现了“尊重”这一基本的原则。在新世纪的今天,社会问题变得似乎越来越复杂,那古老的思想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更有着现实的价值与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与信仰,在提倡思想、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还需要进一步的从我们的心底去承认我们表面上已经承认的“尊重价值”,检讨一下自己似乎做到了真正的尊重。

公平、正义、平等这些词语我们已经不陌生了,那是我们人育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应遵循的处理一切关系的普遍原则。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著名的著作《正义论》中所论证的那种正义一样必须遵循两个原则“(1)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都有一种平等的权利;(2)社会的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的安排,使它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把正义分为两个部分:“(1)一种最初状态的解释和一种可用于其间的选择的各种原则的概述,(2)一种对实际上要采用哪个原则的论证和那种原初之幕后的争议”。从这些论证中我们也会发现一种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尊重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社会原则和制度,最终理想社会状态。最后他写到:“原初状态的每一方面都

有解释,所以我们所做的只是把我们经过一定反思准备承认为合理的全部交往条件结合到一个观念中来,一来我们理解了这个观念,我们就在任何时候都能都能从这个必要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环境,它足以帮助我们以某种方式去推理,并遵循我们所得的结论”。我们都明白单个的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基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身份地位肯定是有着差别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是不同的,有的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有的则是相对被动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实现不同人的利益的法则,这种法则必须是在制定的目的上、程序上、执行上都应遵循一种,公平正义的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得到社会上最广大成员的认同,同时也能实现广大社会成员的应该得到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法则也不是追求一味的平均,而是允许不同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的差别的,但这种差别必须有一定的比列尺度来衡量,太大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体现了我们共同的观点的认同之后形成的一种大范围内都得必须的尊重,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达到了这种意识的认同点,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最终达到一种和睦相处的“和谐”状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全人类能够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博大恢弘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创立形成和诞生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当今人类社会和未来人类社会来说极其具有永恒的和全部人类世界历史的思想价值意义,它所深刻蕴涵的“和谐历史,和谐思维,和谐创新,和谐文明,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和谐人类,和谐未来”九大形态各异的崇高思想境界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相互圆容,相互完善整合集中体现当今人类社会在未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基本规律和最基本的理性法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史观的博大恢弘的思想科学体系的本身,不仅从科学思想实践和理论创新新思维上打通波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见的相互关系,而且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一种发展的方向与方式方法。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5.

[2]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04.

[3]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10.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3256.

[5]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自由主义的终结[M].郝名玮,张凡,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26.

六盘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人类发展
颤抖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