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畸形友谊与伦理缺失
——论莱辛《祖母》中的伦理冲突

2017-11-24李国芬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罗丝莱辛伦理道德

李国芬

畸形友谊与伦理缺失
——论莱辛《祖母》中的伦理冲突

李国芬

友谊作为一种交往的规则,必须遵从社会的道德准则,它不能过度的私人化,也不能狭隘的利己索取,友谊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书中的罗丝和莉尔从孩提到年老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是为了友谊长存,两人做出了有违人伦的行为——与对方儿子发生关系,以满足身体对性的需求,这种丧失了伦理道德的乱伦行为,违背了社会的伦理禁忌原则,俩人间的友谊随即演变发展为一种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畸形友谊。本文将借助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探讨莱辛的小说《祖母》中两位主人公的友谊与伦理关系。

女性主义 《祖母》 畸形友谊 伦理道德

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的审视角度始终围绕着女性的经验和认知,在莱辛的视觉中,西方文明暴露出了自身的矛盾与问题,生活其中的女性很难独善其身。莱辛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处于困境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了困扰女性的问题,如性别冲突、女性解放与性解放的关系、女性的心里问题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等。莱辛在《祖母》中,以身体叙事方法书写了女性的身体体验,揭示了作为女性所拥有的身体充满着欲望和焦虑,而作为具有身体欲望的主体,女性具有敏锐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她们能勇敢地抛却被解析过的已知经验,在人生的丛林中冒险探索,为实现自我而艰难跋涉。因此,莱辛的小说也一直被质疑,遭到来自男权社会的各种非议。而读莱辛的小说往往能引起女性读者的共鸣,有研究表明,无数西方女性在莱辛思想的影响下,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成为女权主义者”①。所以,莱辛成为了女性读者的知己和代言人,被女权主义者看成是一面女权运动的旗帜。关于《祖母》这部短篇小说中两个女主人公之间的友谊,人们的看法和评论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们俩之间的友谊是纯真的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离不弃的友谊;有人则认为,她们俩之间的友谊已经超出了社会道德的伦理底线,已经成为影响各自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正常的情谊。那么,友谊的范畴应该是什么概念呢?古罗马的西塞罗告诉我们:“友谊是最合乎我们天性的东西,是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如果把这种情感纽带从世界中排除出去,家庭和城市将不复存在,甚至土地的耕作也无法进行。”②

一、友谊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友谊是人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就像冬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它是一种两人或更多人之间个人的、自愿的和长期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情感上是巩固统一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友谊遵循一种本能的交往规则,也就是遵循人们之间共同相处的社会秩序,遵循社会秩序是人生活在世上的一种基本法则,而这种基本法则就是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就是说友谊的发展必须遵从社会伦理道德观。从哲学上讲,伦理的本质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和道德有着显著区别,伦理主要反映人伦关系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主要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根据西塞罗关于友谊的定义和伦理道德的范畴,友谊作为一种交往的规则,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友谊的发展必须遵从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合乎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才能扎根于所生存的环境,友谊不仅不能过度的私人化,也不能自私的索取。也就是说超出了伦理道德底线的友谊,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友谊,对家庭对社会都将是一种伤害。

人作为生活在社会的个体,必须要生存在群体的社会中,即人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这是身体存在的本体意义和人生价值。《祖母》中罗丝和莉尔的友谊,最初是一种纯洁而崇高的友谊,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欢乐和幸福,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她们俩人之间超越寻常的情谊没有顾及到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俩人独自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友谊随即演变为一种畸形的友谊——同性恋,导致了周围人们的议论与丈夫的不满和愤恨。正是由于她们俩的友谊破坏了人们相处的社会秩序,没有感知到社会是一个群体的阵营,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所致。正如蒙田所指出的:“友谊越是掺入本身之外的其他原因、目的和利益,就越不完美高贵,越无友谊可言。”②

二、友谊与伦理道德的冲突

罗丝和莉尔是莱辛在《祖母》中刻画的两个女性朋友,小时候俩人于同一天的同一时刻进入学校,从那时起她们俩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学校里她们俩勇敢顽强,俩人互相帮助,为自己出头,也为对方出头,共同度过新学生受欺负的那段时光。俩人长得都很漂亮,就像姐妹似的,所有的人都认为她们俩就像一对双胞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俩始终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家的大人们因为两个小女孩的友谊关系也变成了很好的朋友,都为她们之间的友谊高兴快乐。碰巧罗丝和莉尔的家同在海边的一条街,俩家大人也就经常结伴去海滨游玩,回家睡觉前,两个小女孩会互相为对方舔掉海水留在身上的盐味,然后相互依偎在一起睡觉。慢慢地,俩人长大了,一同上了大学,莉尔成了学校的体育明星,罗丝则是校园里的戏剧明星,俩人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密。她们会分享彼此取得的成绩,淡化俩人之间的竞争,相互关心,彼此体贴,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人间真情,是值得人们称赞的合符社会伦理道德的友情。就像康德指出的“友谊正是人类可以从对其同伴的不信任中脱逃出来的避难所。”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际间真情实意的交往不仅被视为民众生活的情感纽带,而且被珍视为建构共同体秩序和维系团结的有效机制。罗丝和莉尔间的友谊使她们两个的家庭也合并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如果她们的友情一直遵循这样的轨道发展,那应该是人间至美的友谊。事情的发展总是变化的,随着俩人步入婚姻家庭,她们俩的友谊不但没有淡漠,反而更加紧密。她们俩想要决定什么事,根本不需要丈夫们的意见,丈夫在她们俩心中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罗丝和莉尔俩人经常抛开丈夫们而独自在一起的情景,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莱辛小说中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罗丝和莉尔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完全没有顾及到丈夫们的感受,更没有意识到友谊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就像书中罗丝对莉尔所言:“东西没坏之前就不要去修,别折腾。”③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始终是生存于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其言行举止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人之间的行为举止已经成为公开挑衅家庭和社会的一种不正当关系,是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一种伦理禁忌。罗丝和莉尔间的关系对朝夕相处的丈夫们来说,是一种伤害和蔑视,自然遭到了来自丈夫们的强烈不满和质疑。罗丝的丈夫哈罗德甚至认为她们俩就是一种同性恋的关系。哈罗德觉得自己在罗丝心里的位置远远不及她的朋友莉尔,他从罗丝和莉尔间的谈话中感觉出,莉尔已经取代了他作为罗丝丈夫的角色,他的内心是悲哀的,就如他对罗丝说的:“可就算你们是同性恋,又有什么区别呢?显然性爱不是那么重要,我想,我们之间的性爱要比一般人多吧,可和你维持关系的这个人,却不是我。”③这些话表明哈罗德已经意识到罗丝跟他之间,尽管有性关系,却不像真正的夫妻关系,他只是作为罗丝丈夫的一个代名词,永远被摆放在莉尔的后面。因为他已经感觉到,尽管莉尔和罗丝之间没有性的关系,但其表现却像真正的夫妻一般,他从来就没有感觉到罗丝作为一个妻子对他的需要。他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关心他、爱他的妻子,而不是一个心里装着别的女人的同性恋者。然而罗丝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莉尔的情谊深深地伤害了丈夫,已经开始危及到家庭的稳定,以致她对丈夫的质疑不管不顾,最后终于导致婚姻与家庭的破裂。

三、错爱与伦理道德的缺失

为维护和挽救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哈罗德曾提出让罗丝跟他去一所新大学任教,可是罗丝却想都不想就否决了他的提议,致使哈罗德彻底对罗丝感到失望。他独自一人去了外地的一所大学任教,加速了他与罗丝间的婚姻破裂。同性恋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本就是一种不为别人所接受的异化现象,是一种有伤风化的伦理意识,是完全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伦理禁忌,何况是跟自己有着肌肤之亲的爱人呢,所以哈罗德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决绝地离她而去,开始了他自己的全新生活。而莉尔与丈夫西奥之间从一开始就无感情所言,他们俩的婚姻就是一种假象,俩人各有各的性取向,就在哈罗德与罗丝离婚不久,莉尔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从书中故事情节来看,不难看出这是作家莱辛匠心独具的安排,使故事得以往高潮发展。自两个家庭破裂后,两个女人带着各自的儿子过着没有男人的快乐的生活。不知不觉间,两个儿子长大了,“他们像年轻的神,仿佛来自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家人和朋友感到震惊”③。这些书中的文字描述,无一不说明萝丝与莉尔是多么享受与彼此间的情谊。

两个家庭就如一个大家庭一般生活在一起,在两个儿子面前,两个母亲没有规避什么,大家都很随便,两位母亲和两个儿子一起,或者两个女人一起,或者任何一个孩子和任何一位母亲一起,或者两个孩子在一起,都有可能躺下来休息一下或者聊聊天。有时他们四个人会穿着泳衣一起在海滨游泳,在沙滩一起晒太阳 。渐渐地,四个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萌芽。伊恩是莉尔的儿子,在他父亲去世后,一直走不出心里的阴影,他胆小、羞怯而孤独,晚上还经常做噩梦。罗丝就像他的第二个母亲,每当他痛苦时,就会像他妈妈莉尔一样抱着他,给他以安慰。这本是一种母亲对儿子无可厚非的爱护行为,可就在一天夜里,这种正常的家庭伦理却被打破了。雨夜的雷电惊到了伊恩,他在黑暗中冲进了罗丝的房间,紧紧抓住她,一时间二人的情欲战胜了理智,罗丝通过自身欲望而焦虑的身体实现了对伊恩作为男人性别的认识,而伊恩则以颠覆的方式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课。这对本应是母子关系的俩人一下子就演变成情人的关系。这种近乎乱伦的伦理禁忌行为深深的刺伤了罗丝的儿子汤姆,他为了报复母亲与伊恩,随即也跟莉尔发生了违背道德的性关系。自此,罗丝与伊恩,莉尔与汤姆,开始了一段见不得阳光的恋情。这种打破社会行为准则的畸行恋爱关系,扰乱了这个大家庭昔日的平静,两对母子一下子处于尴尬的角色和位置,以致汤姆一直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母亲。这种有违常理的情人关系实则是一种乱伦行为,是他们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一种伦理禁忌,又怎么回得到社会的认可呢?

在心理学中,乱伦禁忌被认为是一种很强的道德禁律,它禁止特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正是如此,乱伦禁忌才避免了家庭中的角色混乱。罗丝和莉尔跟两个如同自己亲身儿子般男孩间的恋情,正是一种由乱伦开始的畸恋,是一种伦理道德的缺失。当她们二人陶醉在这种性爱带来的幸福中时,他们自己都感到害怕。莉尔不止一次低声地说“一件事情怎么可能好成这样呢?”“那段时光对我来说像梦一样,我无法相信,那样的幸福。”③哪怕附近没有人,哪怕五十码之内连个人影也没有,都害怕被人听到。为了维持他们之间这种畸形的性爱关系,她们掩人耳目,故意让莉尔的追求者索尔相信她们俩是同性恋者,“让他们这样说好了,越多越好,我们就安全了。”③他们已经从人们猜忌的眼光中收敛了情感的外露,但是却无法战胜身体本能的冲动,痴迷地随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前行。就如罗丝自己认为的那样:“如此强烈的幸福感,必然会遭到惩罚。”③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他们之间乱伦的性爱不仅给他们的家庭角色造成了混乱,而且给汤姆和伊恩以后的生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影响,使他们俩无法与其他女性进行正常的交往。即使后来为了掩盖他们四人之间见不得光的情人关系,汤姆和伊恩不得已跟其她女孩结婚生子,但这两个男人却不能坦然地与自己的妻子相处,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释怀自己与情人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流露,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一种情谊,友谊的存在必须遵循社会大众所认可的准则。《祖母》中罗丝和莉尔俩人间无所不在的畸形友谊,正是由于其偏离了社会伦理道德这一行事准则,才使得原本纯真的友谊变成了利己主义的索取,原本无私的友情演变成狭隘的私人情感占有,伤害了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丈夫,导致俩人的婚姻处于无爱的婚姻状态。最后,错误地将爱转向了如同自己亲生般的儿子身上,与他们发生了错位的性爱行为。虽然,性是一种最自然、最私密和最本能的表达,不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但是每一个生存于社会的人,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准则。罗丝和莉尔在迫于社会的压力和家庭人员的增加,她们不得不结束四人间畸形的关系,回归到传统道德的轨道上。但是,她们之间那种违背了正常家庭伦理关系的情谊,却不是说结束就可以结束的,它对两个人的家庭及家庭成员造成的影响无法磨灭。两个儿媳在证实自己的猜测后,毅然选择离开这个充满邪恶的大家庭,导致两个儿子的婚姻家庭破裂,留给她们两的是悔恨无尽的眼泪和内心煎熬的自责。

注释:

①胡勤.审视分裂的文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②杨颖.挚友·错爱——多丽丝·莱辛《祖母》的悲催叙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4).

③多丽丝·莱辛.祖母[M].周小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1]赵辉辉.淑女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隐喻[J].外国文学,2015(1).

[2]王丽丽.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肖庆华.都市空间与文学空间——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课题《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4GH025)阶段性成果之一。本篇文章在2015年贵州省高等院校学术年会获得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李国芬(1968-),女,贵州铜仁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罗丝莱辛伦理道德
马来电话了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马来电话了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与动物对话的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