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金沙江文艺》州内短篇小说稿件『病症』浅析

2017-11-24李学智彝族

金沙江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人物性格短篇小说

李学智 (彝族)

我在 《金沙江文艺》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平时阅读和编辑了楚雄州本土作者大量的短篇小说稿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稿件因有这样那样的 “病症”而被舍弃不用。我们知道,短篇小说容量较小、篇幅短、人物少,情节单纯,一般是选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片断或侧面来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我们只有遵循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才能写出合格的作品。然而,那些被舍弃不用的稿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 “病症”。

一、拼凑情节,缺乏提炼。限于篇幅,短篇小说写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是一个或几个生活片断。这就要求我们选取的是生活中那些具有积极意义、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横断面或片断,而不是将那些没有意义的琐屑故事硬拼在一起。我曾阅读过这样一篇来稿,写一位村民和村干部的矛盾,反映的是当下乡村的现实问题。然而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村干部整天干的吃吃喝喝、欺压群众、蒙骗上级的事。这位村干部满嘴脏话、蛮横霸道、不务正业,甚至与村中多名妇女有染。而这位村民呢,憨厚老实,只会种地,遇事认死理,没有本事连媳妇也娶不上。这篇作品就是随意选取生活片断,没有认真提炼情节。我们不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样的村干部存在,但一定要这么来写才行吗?这样的情节具有积极意义吗?能体现时代精神吗?如果能够认真提炼情节,此篇作品有可能是好小说,能够让人看到乡村的现实问题,看到村干部的无奈和村民的艰难,看到农村社会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的变化发展,看到人们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看到人性光亮的一面,从而也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当然了,短篇小说的情节提炼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立志要写小说,那就再苦也要经受长期的训练。如果这一关过不了,就不要想着在小说写作上有大的作为。情节的提炼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高度概括集中,对生活原型进行改造,提炼成为能反映生活本质规律的典型情节;另一种是以社会生活中见过或听到过的一点缘由进行联想和推测而生发开去,构成一个能反映生活本质规律的典型故事情节。

二、笔墨分散,平均用力。短篇小说要集中笔力写好一两个重要人物,尤其要注重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的某一点,集中笔墨进行描绘,以借一斑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有这样一篇稿件,一万多字,出现了近十个人物,每一人物所占篇幅均匀,短篇小说写成了“人物谱”,连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没有分清。这样的作品,我们怎能奢求它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典型的人物性格、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一篇作品,一万六千多字,写了十多个事件,使人物浮在事件上,飘来荡去,人物没有 “立”起来,故作品也就立不起来。这也是犯了分不清主要事件、次要事件,平均用力的毛病。短篇小说的集中用力,就是要写好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语言,写出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行动,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知道作品中人物在做什么和怎样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才能增强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

三、细节稀少,形象模糊。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短篇小说也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而形象是由一个个串连起来的细节构成的。我阅读到的一些作品,人物形象不突出、不鲜明、干巴巴,读起来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没有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有一篇作品,写一个彝族好青年,高中毕业去当兵,后退伍回乡成了一个新型农民,通篇赞扬这个青年好学上进、阳光正派。作品时间跨度很大,可就是见不着这位好青年一两个感人的细节,见到的都是操行鉴定语式的概念化的条理化的记述,没有具体的形象。这篇作品我看了后下了断语,不是短篇小说,只能算是一部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们知道,细节是小说中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的特点是对于以上对象进行逼真、细微、生动的描绘。成功的细节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选择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准确、真实的描写,使人物的性格典型化。要注重对那些有很强的概括力,能够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细节进行着力描写。我们有些作者,不明了细节的重要,往往以为写小说主要就是在编造情节,不知道自己难得成功或难以突破的原因,常常在于自己的作品缺乏独特新颖的细节,在于细节未得到巧妙运用。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那么有没有、有多少独特新颖的生活细节,就是测试创作实力的试金石了。高尔基指出: “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组合或大或小具有完美形式的整体。”巴尔扎克说: “才能最明显的标志,无疑就是想象的能力。但是,当一切可能的组合都已被发掘完毕,一切情况都已被描写净尽,连无法做到的都已经尝试了,这时,作者坚信,再进一步,惟有细节,才能构成作品的价值。”我们不仅要按题材与主题的界定和线索去选择那些最合适并有特色的细节,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根据各个细节的不同价值,把它们置入恰当有效的部位,组合最佳序列阵容,使每个细节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作品增添亮色。

四、人境错位,关联度底。短篇小说要认真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有限的篇幅中,应千方百计把环境和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一些来稿中,虽有大段的环境描写,但读下来让人感到是多余的,与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不大。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环境描写主要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我们的环境描写应当写出与人物性格相呼应的社会氛围、时代特征,要使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矛盾冲突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选择巧妙的角度侧面和设置最适宜揭示人物灵魂的特定环境,注意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注意配置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生活环境。在短篇小说中,不管描写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注意把人物与环境交融在一起,一定要避免为写景而写景,使环境和人物脱节的毛病。小说的一大特征就是环境描写的具体性。要通过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即特定环境的多方面的具体描写,强化人物性格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五、形象单薄,性格肤浅。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都是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具有独特鲜明个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人物。典型人物是一种比一般的文学人物形象高得多的艺术形象,而艺术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典型性的高低,是衡量一部作品的成功与价值的重要标志。有些来稿,人物形象单薄,没有写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在有的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是单一的、孤立的,没有呈现多侧面的、立体的、有生气的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性。有些作品,虽也能让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人物性格独特鲜明,但因其塑造的人物不能深刻而充分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不具有典型意义,看上去虽也中规中矩,但细读不难发现编造的明显痕迹,没有令人信服的表现力。我们要牢记,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中的人物的复制品。海明威说: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经过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如果他运气好,又认真,写出来的人物完整,那么人物就不止一个线度,就能经久。”海明威所说的完整的,不止一个线度的,能经久的人物,就是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不仅是不可重复的 “这一个”,而且具有较大的概括力,能将一类人的特征高度概括出来,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典型人物还蕴含着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或发展趋向,使其形象获得一定的普遍意义。有了这种普遍意义,才谈得上有了较好的艺术形象。

楚雄州本土作者短篇小说来稿 “病症”远不止上述五种。拙文仅列举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浅显分析,期望能对作者有所启发。不妥之处,尚望海涵。学无止境,共勉同学!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人物性格短篇小说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短篇小说中的时间——评余静如短篇小说《好学生》《平庸之地》
典型人物宣传的创新策略研究
怎样写短篇小说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