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2017-11-24孙伟
文/孙伟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文/孙伟
红二十五军是从大别山走出的一支英雄部队,是四支长征红军中率先到达陕北苏区的部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这支部队,如“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在列举他们在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时,专门讲到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还讲到“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红二十五军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弘扬长征精神、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密不可分。探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长征精神的来龙去脉,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对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与精神族谱”的协同与整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的伟大功勋与长征精神
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奇迹。红二十五军以自己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勋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对中国革命作出独特贡献的部队。
一是孤军北上的童子军。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师师长程子华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在花山寨会议上,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到桐柏山或伏牛山一带创建根据地。当时的省委书记是徐宝珊。红二十五军政委是吴焕先,军长是程子华,副军长是徐海东,他们都是革命斗争中历经不同工作岗位历练,具有坚强党性和丰富经验的领导者。当时红二十五军平均年龄大约在13~18岁,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后来被《共产国际》刊物称为“儿童军”。红二十五军在孤军北上途中遭到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马家军、东北军、西北军的围追堵截。曾遭到国民党马家军的极端蔑视。国民党军第35师师长马鸿宾放言:我们要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把他们全部消灭在平凉城下。1935年8月20日,红二十五军222团两个营在平凉以北马莲铺设伏,将敌120旅旅长马应图带领的骑兵团大部歼灭,前来督战的马鸿宾险被生擒。8月21日,红二十五军遭敌骑兵208团袭击,这些“十五六岁半大的孩子,打仗都是不要命的。敌人被这支衣衫褴褛但视死如归的娃娃兵吓破了胆,1000多人的骑兵部队敌208团被全歼了”。
二是在长征途中建立了稳固根据地。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洛南县后,省委在庚家河召开常委会研究在鄂豫陕边区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此后,红二十五军在粉碎蒋介石派出的11个团的“围剿”中,先后建立了四块革命根据地。苏区人口50万,红二十五军增加到3700人。
三是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出会合红二十六军,巩固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当时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向陕甘边区集结,企图将我主力红军围歼于川西。当时红二十五军面临向川西方向转移,还是继续坚持孤军北上的抉择。1935年7月15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在代理省委书记吴焕先主持下,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带来的文件和了解的报纸、消息与敌方动态,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集中力量以新的进攻策略消灭敌人,直接有力配合红军主力,创建伟大的红军与准备直接与帝国主义作战的阵地” 。这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根据全国政治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又一正确决策。
四是主要领导伤亡惨重。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在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抵达甘肃省泾川县四坡,在先头部队渡河难以回援,遭到敌一个团袭击,后卫背水而战的危机时刻,吴焕先高喊:“同志们,压住敌人就是胜利。”他亲自带领100人攀登陡壁,插入敌人侧后方与敌激战。敌一个团全部被歼。吴焕先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军长程子华在一次战斗中双手被打残。副军长徐海东1934年3月10日在庚家河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其左眼底打进,从颈后穿出。由于失血过多,整整昏迷了四天四夜,第五天才醒来。
五是长征中部队人数逐步增加。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时只有2980人,到达陕北则有3400人,在鄂豫陕根据地留下七十四师1700人。
六是最先到达陕北并对将革命大本营安置在陕北立有大功。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延川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会师。至此,历时十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会师后统一指挥,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共七千余人。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此后,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一起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此役歼敌1师1团,俘敌五千人,师长牛元峰自杀,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陕北献上一份奠基礼。
七是在西安事变和平型关大捷中作出贡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在紧张局势下,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代表前往西安调停。张学良、杨虎城见到周恩来时,提出“请红军派出得力部队开到西安一带,保卫西安”的要求。杨虎城主动提出把自己的警备旅交给徐海东指挥。因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多次挫败东北军与西北军。张杨认为,“只有徐海东能安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军心,也只有他和他率领的红军,才能抗击来自南京方面的强大压力”。中共中央接受了张杨的要求。党中央派出徐海东亲率红十五军团于1936年12月5日进驻商县地区。对防止亲日派的军事进攻,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后来,红二十五军编入八路军第115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
八是培养出了大量人才。红二十五军出了97位将军,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军委、解放军三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副职以上35人。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被誉为“海军之父”“航母之父”。还培养出了一批像郑位三、程子华这样的省部级、副国级干部。
二、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奇迹。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孕育了这支伟大的军队。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指的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大别山区革命军民,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在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弘扬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即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对红二十五军将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守信念,指的是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信念。表现为坚持真理,对党忠诚,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如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的吴焕先,早在1923年,他在麻城茶叶学校读书时就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冬,放假回家的他带回一张马克思像,并贴在正堂供桌墙上。父亲责问:“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怎么把他贴在这里?”吴焕先回答:“他是革命的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1925年,他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带头破家革命。把田地送给农民耕种,不再收租,把农民欠的债券全部烧毁。从此,吴焕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造新社会的道路。2009年9月,在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吴焕先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为“双百”人物,即100位为共和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100位共和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对一位坚守信念、才智超群、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褒扬与纪念。
二是不屈不挠,指的是在压力挫折面前誓不屈服的意志品质,这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大别山革命前辈的重要精神特征。中共中央在庆贺董必武六十岁生日的贺电,李先念在悼念徐向前元帅和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郑位三时都用“不屈不挠”来评价他们的革命意志品质。以吴焕先、徐海东为代表的红二十五军将士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他们无论是面对亲人被害时,还是遭遇错误对待和挫折,都能够做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1926年11月,吴焕先的父亲、哥、嫂、侄子等5口人都因其参加革命被杀;母亲后来饿死在夹墙中;妻子把从外面乞讨的几十斤粮食和十几个鸡蛋送给部队后,没几天饿就死了。徐海东一家66口也因革命而牺牲。他们都能够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埋藏在心里,化为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全心全意投入革命事业,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在同张国焘“左”倾路线、冒险主义、肃反扩大化斗争时,吴焕先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决反对张国焘杀害对创建鄂豫皖根据地有卓越功勋的王秀松,并因此遭到打击,被撤掉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职务。徐海东也曾因要求检讨七里坪战役冒险主义错误险遭迫害。在此过程中,他们都表现出了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是胸怀全局,勇于担当。指的是在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组织、眼前与长远关系时,总是从大局出发思考处理问题,尽职尽责,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徐海东在以下三件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件事是主动让贤。本来中央军委是派程子华当红二十五军参谋长的,但当徐海东得知程子华当过一方面军师长,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过军事理论,并参加过广州起义后,就主动让出军长职务,自己甘当副军长。当时的省委书记徐宝珊称赞他“党性很强,一心为革命,不计较个人得失与职务高低”。第二件事是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三千人从长安县沣峪口出发。徐海东副军长当时在动员大会上是这样表达决心的:“我们这次西征北上的行动,就是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即使我们这三千多人都牺牲,也要把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迎接过来。”第三件事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7000人的部队难以过冬。毛泽东提出向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借二千五百元。徐海东从七千元家底中拿出五千元给中央红军。
四是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红二十五军纪律严明是出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就是红二十五军程坦改编唱响的,从大别山唱到长征路上。在到达静宁县的兴隆镇后,省委又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用回民的水桶在水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女性,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后来中央红军经过这里时,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红二十五军。毛主席在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时,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早在大别山时红二十五军就有“不吃鸡”的纪律。1933年郭家河大捷后,鄂豫皖根据地老百姓在家门口贴出:“白军来了,鸡犬不宁,红军来了,鸡犬不惊。”省委书记沈泽民指示:“老百姓越是称赞红军纪律严明,红军越是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只有如此才能顺乎民心。从今以后,要在红军中形成一条纪律,谁也不能吃鸡!这首先要从我们领导做起,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要严守纪律,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廉洁奉公。早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期,当时任鄂豫皖苏维埃领导人、后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郑位三,在财经学校开学典礼时要求:做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是同金钱、物资打交道,要特别注意反对贪污浪费、反对腐化堕落,做到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后来,红二十五军的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廉洁奉公,对于打造纪律严明的部队发挥了表率作用。
五是勇当先锋。红二十五军率先完成长征,成为真正的抗日先锋队。红二十五军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像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等都是经过许多岗位历练,靠着勇当先锋的革命精神和行为,在作出突出成绩后从基层领导岗位上脱颖而出的。这种作风后来成为红二十五军的作风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各方面发挥先锋作用。如执行群众纪律、民族政策;建立根据地;永跟党走,无私奉献等方面都堪称楷模。
由此可以看出,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后来在红二十五军弘扬的长征精神中得到了体现,如“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同时,长征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探索、新实践又进一步丰富了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如“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鄂豫皖根据地时,由于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独断专行,军阀作风和错误领导,在一些事情上很难做到“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张国焘撤离大别山,特别是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当时的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集体才有机会“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许多重要关头,独立作出了许多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红二十五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三、探讨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关系的启示
一是有利于加深对长征精神来龙去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中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由许多红色基因与精神汇聚而成的,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大别山精神。探讨红二十五军红色基因与精神,有利于对长征精神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在追溯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源头——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时发现,它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来源: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同时,我们还看到,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等红色基因必将汇入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文化的宝库中。这两种文化基因构成了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的思想基础,构成了当代共产党员文化自信的根基。这种文化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与制度的自信。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国模式”,即“文明型国家”。它是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结合的发展模式。这是根本区别于西方政治、文化、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红色文化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全面发展。
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红色基因与精神族谱”的协同与整体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建党95周年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与精神,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事业,发挥了重要历史与现实作用。许多红色基因与精神都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具有重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并拥有众多的真诚信奉者与践行者。一些地方对这些红色基因与精神拥有丰富的传播载体和传播经验。我们应当以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倡导弘扬长征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发掘、倡导红色基因与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党性教育和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大别山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