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深处的“红五星”

2017-11-24李根萍

党课参考 2017年6期
关键词:会师井冈红四军

李根萍

历史深处的“红五星”

李根萍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这是陈毅赞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壮丽诗篇。革命摇篮井冈山世人皆知,而东固革命根据地却一直鲜为人知,它犹如藏在莽莽群山中的一部厚重史书,待人去浏览和研究……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敌军围剿,毛泽东与朱德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率红四军冒着风雪从小行洲下山寻找战机,择机再打回来。离开根据地的一个多月里,红军将士行走在寒冷的雪天,天天饥寒交迫,战斗连连失利,伤员没地方安置,屡次陷入险境。在这最艰难困苦之际,“最有主意”的毛泽东这时想起了早有联系的东固根据地,在项山罗福嶂召开的前委会上,他果断决定甩掉敌军,挥师东固。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1929年2月17日,黄昏时分,夕阳西沉,百鸟归林,下山后早已疲惫不堪的红四军官兵终于回家了——在东固螺坑坝与红二、四团胜利会师,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东固会师”。两军五千多人马浩浩荡荡如洪流般云集在狭长的山谷,整个东固沸腾了,角角落落红星闪耀,军旗飘飘,人马欢腾,其场景犹如朱德率部上井冈会师,也预示着我党和红军一个崭新的前景即将诞生。

东固和井冈山一样,“历史红,山林好”,是革命的一块宝。“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是当年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的乡村俚语。当年这里没有公开的红色政权,却有秘密的武装割据,革命武装的经济条件比井冈山要好,和白区的邮路、贸易都有正常往来,即“白皮红心,深得人心”。在这里,毛泽东陡然有种“山外有山、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滋生了他巨大的思想灵感,认定这个地方是个可以施展才华的“革命大舞台”。红四军到来后,镇上的老百姓像过年一样,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送茶送饭慰劳红四军。苏维埃政府凑集大量的棉花和布匹,连日为红四军赶做寒衣。乡亲们抢着把伤员安排在自己的家里,像亲人一样悉心照顾。红二、四团的领导还赠送了4000多块银元和大批枪支、粮食和弹药,缓解了红四军军需紧张的困难。

两军会师后不久,东固便与赣南、闽西逐渐连成一片。转战一年半多一点,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创建了中央苏区。史学家这样评价:“东井冈会师”不亚于“朱毛”在井冈山(宁冈)的会师,不亚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部队的会师。宁冈会师,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陕北会师,创建了延安革命圣地;“东井冈会师”,则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四军在东固会师后,重振军威,恢复元气,人员扩充至4000多人。在此仅休息了八天,因形势所迫,毛泽东决定抛弃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游击政策,即“打围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第九天的晚上,满月当头,红四军官兵每人都携带着一条圆鼓鼓的粮袋,从东山坡下山,重新踏上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征途。

毛泽东下山后一直念念不忘东固这个“革命大舞台”,他曾六上东固山,在这里精心谋划指挥了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毛泽东力排众议,将主要战场摆在东固绵延几百里的群山中,灵活机动地运用他的“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敌”的战略方针,每次战斗均大获全胜。这几次大决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经典范例,也成了中央苏区的奠基石。

黄洋界战役,毛泽东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站在东固山顶,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挥笔写就了两首“渔家傲”词,纪念这三次战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东固平民银行是1928年10月苏区政府创办的,发行了我党金融史上第一张纸币,是红色金融事业的发源地。据统计,当年东固革命根据地共创20个第一,是中央苏区的“一等模范区”。战争年代,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群众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名有姓的烈士1400多人,他们的英名都刻在了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塔上。

正是这个赣南不起眼的深山小镇,当年养育了一支“穷人队伍”,二十年后,这支队伍举着红旗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属于人民的政府。“东井冈”对革命的奉献与付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摘编自《解放军报》)

猜你喜欢

会师井冈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井冈的山泉水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井冈学习有感》
《长征·1936》三部曲[第三部]大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三)
井冈杜鹃
红四军党的七大决议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