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本体语法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对比研究

2017-11-23徐剑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2期
关键词:本体语言学鸽子

【摘要】语法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与汉语本体法之间为双向互动的机制,换言之,汉语本体法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理论证明,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又为汉语本体语法的研究贡献主题,鉴于此,将两者理论以及实践有效的结合于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本体语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54-01

通常来讲,汉语的本体法研究是一种探索语言规律以及语言本质的认知过程,虽然涉及众多现实问题,但最终目标离不开对语言实质的进一步探微。而我们所谈及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又多是常规性、描述性以及实用性的,缺少系统性,于是,对于汉语本体语法研究的越清晰越深入,则对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提供越有力的依据。

一、语法本体研究

如何正确理解“本体语法”的概念,这在当今的语言学类的教材中并未确定实际范畴,但从语文类教科书中对这一名词的使用情况来看,“本体语法”指语言运用时的“潜规则”,是无需使用名称术语而又应遵循的某种规则。

大部分学者也都提出,在理论语言学的研究中,共性应该向个性侧重,即为向汉语语言的特点侧重,而在本体语言理论中,古代语言应该向现代语言侧重,即为向现在生活语言侧重,至于如何在理论语言学、本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中选择,则应侧重于应用语言学,即为向社会需求倾斜。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与对外汉语的教学语法是界定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不同形式。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的教学语法是侧重于语言规律以及语言现象本质的解读以及说明,根据学习者所学习的语法内容,将教学方式,教学规律等等融合为整体的教学过程,是隶属于学校教学的语法。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与教学语法的区别就在于,教学语法是必须植根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语法教学则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独立性的教学结构。而且两者的教学目标也不相同,教学语法目标是教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模式、规律、方法;而语法教学注重的是教语法。学语法是能够使得学习者更容易习得、了解该语言的结构,当然,这不是唯一学习语言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实践的研究基础上,此方法是最为合适的方式,也是普遍应用的方式。

三、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关系

(一)语法本体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依附于语法体系,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众多问题是可以利用语言本体研究来获得解决的,以下,笔者通过配价理论与分析层次分析理论来具体详细说明。

1.配价理论

将配价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体系研究中,可以很好的解决疑难问题,比如,运用动词与性质不同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阐述语法问题,可以有效加强语法问题解决的效度。例如“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

首先,两句子都是采用相同的序列,其次,两者之间的句子结构也相同,最后,两者都可以转换为“把”字句。

放了一只鸽子→把只鸽子放了→鸽子被我放了

飞了一只鸽子→把只鸽子飞了→鸽子被我飞了

由此可见,前者的“放了一只鸽子”可将其转换为“把”字句以及“被”字句,而后者的“飞了一只鸽子”却不能将其转换为“被”字句。因为,“放”为二价动词,可以占有两个行动元,就是后面能带一个宾语,并且只有一个宾语。而“飞”一价动词,说明,后面只允许支配一个行动元,就是所谓的不能带有任何宾语。在说“把”字句,虽然二者都可以变换此字句,但是,语法的含义确实截然不同的,“把只鸽子放了”代表的是处置含义,“把只鸽子飞了”代表的是使动含义。再如,“我休息宿舍”此句为什么不被赞同,因为“休息”是一价动词,后面不允许与名词发生关联,“宿舍”不为对象。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句子语法的分析方式,用于语言学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对外汉语中的问题。譬如:

衣服熨平了。

鞋买大了。

马路修宽了。

此三句中,句式结构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解读过程就非常容易产生歧义,而使用层次分析法便能够很好的解释彼此间的差异。分析如下:

衣服(熨平)了。

鞋[买(大了)]。

马路修宽了。→马路[(修宽)了]。→马路[修(宽了)]。

可知,前两句运用层析分析,可以得到“衣服由不平到平”、“鞋买大了,不适合自己”的含义,最后一句则分析为两种含义,第一是“马路从窄小转宽”、第二是“马路太宽,以至于不符合标准”含义。使用层次分析法能够为语法教学提供方便以及技巧。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提供课题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与语法的本体研究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语法教学中,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和深入研究。

例如汉语中的“来”和“去”的含义是以人为说话为基准,代表接近或离开说话的人。不过,往往在留学生的心里却会产生疑问:当意识到有人敲门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去了!去了”而要说“来了,来了”呢?

此问题的揭示可以很好的引起我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探索,“去”和“来”在何种形式下会产生歧义,根本是,“来”的含义除了以说话人为起始,象征离开外,还应加入一条,在对话形式下,可表示一种向听话人靠拢的价值取向,以便赢得对方的喜爱以及认同。这就是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总结出来的给语法本体提供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劉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徐剑(1979.2.6-),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讲师,专业: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语言学;论文方向:汉语言,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本体语言学鸽子
眼睛是“本体”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鸽子
小鸽子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飞翔的鸽子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