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与新中式
2017-11-23蒋念慈
文:蒋念慈
新式与新中式
文:蒋念慈
古董家具、文房雅玩、竹木牙角、茶香道器具领域资深藏家中国家具全世界拍卖纪录保持者
有一次,跟年轻的设计师们一起聊天,聊起如何设计“新中式”家具。我很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你们做的东西,与其说是“新中式”,不如拿掉“中”字,或者干脆说是新实木家具吧。
“新中式”并不是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台湾就有“新东方主义”的提法。虽然我跟古董家具打交道,但是我非常支持新的创作和设计。只是现在很多人,完全不懂传统,不懂老东西,甚至不懂得有些离谱。他们甚至不知道中国传统家具有多少种,用在哪里,清代有几位皇帝,叫什么名字。
北欧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中国风家具。但他们身上流着北欧设计的血液,他们的设计本质上是北欧设计,只是加入了中国的元素。中国人要造出中国的家具,必须深深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伦理、精神。但现在很多做设计的人,根本没有这个血液。
十多年前,我想在广州购书中心买些中国文化的书。我发现,根本找不到一本真正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因为似乎中国人天然懂得中文,反而没有真正地研究过。中国的教育,一直强调理科和英文教育,却忽略了传统文化。而设计新中式家具,却恰恰需要对文学、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新演绎。因为,传统文化必须先进入血液,才能被表现出来,否则完全是凭空创作。
我到马来西亚,发现当地的华人更传统。印尼华人大家族吃饭,仍然遵循着男丁、女丁、长辈晚辈、分桌分等级吃饭。而广州一百年前的大户人家也是这样。马来西亚完整地保留了很多清代的房子。当地华侨一定要过春节,这样做就是要保留文化的特性,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西化得特别彻底。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把老东西卖得干干净净。这些老东西经过广东、香港,经过文物商店统统被卖出去。没有哪一个民族曾经这么彻底地和自己的历史分别。
假如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曾经去过的10个中国家庭,他们家里是否保留了民国以前的东西?再想一想,中国这么多村镇,是否保留了明清及以前的老房子?恐怕,都是否定的。中国人喜欢到乡村旅行,其实就是去寻找记忆中诗词书画的中国。但我们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这些老东西。
年轻一代为什么设计不出新中式家具?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老的,所以他们做不出这种味道的东西。他们必须亲手用过、摸过这些东西,他们必须亲自在其中生活过,他们必须懂得中国的文学,了解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内核——含蓄而不张扬,内敛而又有自己的原则,客气而有自己的取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做出新中式家具。
他们没有在传统的环境中生活过,所以设计出来的家具其实是西方家具,只是把中国的元素加载上面。因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本身,就已经走样了。假如他们做的东西被称作“新中式”,这是在学术上误导了下一代。
按照图片仿制,也造不出真正的中式家具。即便能对着图片,还原老家具的每一个细节,但制造者并没有使用过它,就不可能真正知道它的好或者不好。他只能做到模仿的一模一样,但是很难学到精髓。就像看照片学习一个人的仪态,永远不如跟这个人交朋友、跟他谈话管用。
我们还需要在环境中去理解老家具。家具其实是建筑的一部分,老家具是为当年老房子设计的。如果用于新房子,就必须做一些调整。我也不赞成一个房间里完全使用老家具,这样会很压抑沉闷,必须用一些新的东西去平衡老家具。对老家具而言,既要好看又要好用,新老结合,这样既享受了老东西,也创造了新东西出来。
新中式家具,甚至不一定非要红木做,什么材料都可以。榫卯结构也是要改良的,不是所有传统家具的榫卯是合理的。形制大小上,也是要调整的。坚守传统不是一成不变,不是分毫不差地仿造,而是我们的设计里要有中国东西的精神。
实际上,新中式的概念不止于家具,而是包含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并且新中式概念在服饰领域有了成功的实践,值得学习。守得住传统,才能真正创新。年轻的设计师需要从精神层面上爱上中国文化,爱上传统文化,这样设计出来的新中式,才会有生命。
(编辑/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