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兰山东麓银川地区酿酒葡萄农业气候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7-11-23张晓煜李红英马国飞卫建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9期
关键词:霜冻贺兰山日数

王 静 ,张晓煜※,李红英, 张 磊, 马国飞,卫建国

(1.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 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 3.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银川 750002)

·资源利用·

贺兰山东麓银川地区酿酒葡萄农业气候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 静1, 2, 3,张晓煜1, 2, 3※,李红英1, 2, 3, 张 磊1, 2, 3, 马国飞1, 2, 3,卫建国1, 2, 3

(1.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 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 3.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银川 750002)

目的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银川地区196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明确了酿酒葡萄生长季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主要农业气候因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结果近55年银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显著增加,每10年分别增加97.6℃和2.6d,尤其是1995年后积温出现了明显增加。近55年酿酒葡萄适宜的放条出土时间提前,可能的生长季呈显著延长趋势,生长季内热量资源显著增加。近55年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生育期内日较差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但在酿酒葡萄适宜生长范围内。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显著增加,每10年增加0.28℃,不利于酿酒葡萄优良品质的形成。酿酒葡萄采收前1个月(9月)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对品质形成不利。不同级别霜冻及越冬冻害发生频率有所减少。结论热量资源增加为晚熟品种的成熟提供了保证,但是霜冻及越冬冻害依然不容忽视。

酿酒葡萄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象灾害 贺兰山东麓

0 引言

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格局的显著变化[1],进而影响到作物物候期[2]、种植界限[3]、农业气象灾害[4]、病虫害[5-6]等各个方面。气候变化对酿酒葡萄布局和酒种变化也有深远影响[7]。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适宜酿酒葡萄栽培的面积不断向北扩大[7],酿酒葡萄含糖量有上升趋势,而含酸量有下降的趋势[8]。因此了解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是研究气候变化对酿酒葡萄产业影响的基础。目前关于宁夏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前人已有一些研究,包括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积温、无霜期[9]、需水量[10]等,针对作物生育期内的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却很少。而影响酿酒葡萄生长的主要农业气候因子却不同于其他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起始日期决定着出土放条时间的早晚, 7~8月的平均气温、≥10℃积温及葡萄成熟期(9月)的降水是影响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成熟度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主要因素[11-13]。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及日较差等都是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晚霜冻、越冬期冻害及是限制研究区域酿酒葡萄发展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而目前专门针对这些影响酿酒葡萄的主要农业气候因子及限制研究区域内酿酒葡萄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却少见报道。因此文章拟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中的银川地区为研究区域,明确生长季内影响酿酒葡萄的主要气象因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银川地区酿酒葡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规律,以主动应对灾害发生,适应气候变化。保障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的品质优势,保证稳产优质的酿酒葡萄生长,保障农民收入。

1 研究地概况

贺兰山东麓地区气候干燥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土壤类型为淡灰钙土、风沙土且有黄河水灌溉之利,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使其成为世界公认的优质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是种植酿酒葡萄最富活力和生产高端葡萄酒最具潜力的产区之一,是我国第3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产区[14]。截止2015年底,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已发展到3.5万hm2,逐步形成了以青铜峡市、银川市、红寺堡区、石嘴山市四大葡萄产区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其中银川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区的26%,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居4个区域之首[15], 2015年银川产区9个酒庄进入宁夏十大五级列级酒庄。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所用银川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来源于宁夏气象信息中心。其中2005年银川站进行了一次迁站,但数据经过检验具有均一性,可用于开展气候变化研究[16]。

2.2 研究方法

2.2.1 活动积温计算

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求算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起止日期并计算活动积温[17],以下积温若不特别说明均指活动积温。

2.2.2 气候倾向率

用xi表示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建立xi和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i=a+btii=1, 2,……n

(1)

式(1)中,a为截距,b为回归系数,a和b可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18]。b的10倍为气候倾向率。气候倾向率大于零说明随时间变化气候变量增加,气候倾向率小于零说明随时间变化气候变量减少。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在95%和99%的信度水平用Student的t-test 检验。

2.2.3 越冬冻害指标

冬季休眠期间,欧亚种品种的成熟枝芽一般只能忍受约-15℃的低温,根系只能抵抗-6℃左右的低温[19]。-18℃是葡萄芽眼受冻的临界温度[20],综合宁夏历史上冬季多次冻害调查报告[20-25]该研究将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18℃日数作为酿酒葡萄遭受冻害的指标。因为越冬期涉及跨年,为避免歧义将上年的12月和翌年1~2月表示为上年冬季。

2.2.4 霜冻指标

葡萄的蕾期(着色)和开花期只能耐-0.6℃低温,结实期能耐-1.1℃低温[26]。4月中下旬一般为酿酒葡萄放条-萌芽期,因此统计4月10日至6月15日期间不同程度晚霜冻发生频次。酿酒葡萄霜冻的气候指标为:轻霜冻,-1 ℃

3 结果

3.1 热量资源

3.1.1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

宁夏酿酒葡萄冬季需要埋土越冬,翌年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酿酒葡萄开始萌芽[27]。因此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可很好的表征酿酒葡萄适宜放条的时间。1961~2015年银川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平均为4月16日,最早为3月23日(出现在2014年),最晚为5月5日(1994年)。近55年呈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0.94d(图1)。从年代际变化来看,近15年来起始日期平均为4月12日,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日期提前了6d和4d,说明近55年银川地区适宜的放条时间呈提前趋势,增加了葡萄遭受霜冻的风险。尤其是近15年来适宜放条的时间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明显提前。

1961~2015年银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结束时间呈显著推迟趋势(a<0.05),每10年推迟1.7d。从年代际来看,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稳定通过10℃的结束日期平均值最早为10月5日,近15年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结束日期最晚,平均值为10月15日,比20世纪90年代的均值推迟了10d。稳定通过10℃结束时间推迟的趋势大于提前的趋势。

1961~2015年银川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平均为177.3d,最短为150d(1994年),最长为210d(2009年)。近55年银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表现为提前,结束时间呈显著推迟趋势(a<0.05),导致≥1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呈显著延迟趋势(a<0.01),每10年延长2.6d(图1),说明银川地区酿酒葡萄的可能生长季表现为显著延长趋势。从年代际来看,20世纪90年代≥10℃积温持续时间平均值是所有年代中最短为172.4d,而21世纪以来≥10℃积温持续时间平均为186.1d,远大于过去的任何1个年代。

3.1.2 ≥10℃积温

≥10℃积是影响酿酒葡萄成熟度及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东麓地区≥10℃在3 300℃以上的年份葡萄的成熟度及葡萄酒的质量较好[12]。1961~2015年银川≥10℃积温在3 004.6℃·d~4 014.3℃·d之间,平均为3 421.0℃·d, 80%保证率下的积温为3 238.9℃·d。过去55年呈极显著增加趋势(a<0.01),增加速度为97.6℃·(10年)-1(图1)。从年代际来看,银川≥10℃积温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值分别为3 300.4℃·d、3 297.5℃·d、3 300.3℃·d、3 354.7℃·d,而21世纪以来的近15年平均为3 708.6℃·d,且所有年份均大于近55年的平均值3 421.0℃·d,主要是因为≥10℃积温在1995年后出现了明显增加, 85%以上的年份均大于3 500℃·d。≥10℃积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的提前和结束日期的推后。

图1 1961~2015年银川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日期、结束日期、持续时间及≥10℃积温变化特征

图2 1961~2015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7~8月平均气温、全生育期日较差、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3.1.3 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

影响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7~8月(幼果膨大-果实着色期),这一时期的气象条件对葡萄的品质有决定作用[28]。国际上有关规定7~8月气候相对比较冷凉, 7月平均气温小于25℃,使色素和芳香类物质发育良好[29]。1961~2015年银川地区7~8月平均气温在20.9~24.7℃之间,平均为22.8℃。近55年7~8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增加趋势(a<0.01),每10年增加0.28℃(图2)。从年代际来看,也是21世纪以来的近15年7~8月平均气温是所有年代里最高为23.6℃,比20世纪90年代高0.9℃。

3.1.4 日较差

较高的气温日较差,有利于酿酒葡萄糖分的积累。1961~2015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生育期内日较差在11.4~14.5℃之间,平均为12.9℃。近50年酿酒葡萄生育期内日较差呈不显著的降低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0年)-1(图2)。主要是因为全生育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大于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从年代际来看,日较差20世纪70年代平均值最高为13.1℃。21世纪以来较小,平均值为12.5℃。尤其是2005年以来的所有年份均小于近50年的平均值12.9℃。

3.2 全生育期降水量变化特征

1961~2015年研究区域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在73.1~334.6mm之间,平均为176.7mm。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近55年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不显著,每10年降低0.68mm(图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1世纪以来平均值都为181mm, 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值为165.4mm和168.7mm。

3.3 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日照时数对花芽形成、果实着色、良好的品质形成及产量都有影响[30]。1961~2015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在1 621.8~2 153.7h之间,平均为1 839.1h。近55年呈显著降低趋势(a<0.05),气候倾向率为-22.8h·(10年)(图2)。从年代际来看, 20世纪70年代全生育期内日照时数最高,平均为1 916.7h, 21世纪以来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平均值最低为1 796.5℃。21世纪以来的15年中70%的年份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小于近50年平均值。

3.4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

3.4.1 霜冻

晚霜冻是限制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晚霜冻发生时酿酒葡萄正处于萌芽-新稍生长期,极易遭受冻害。1961~2010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在0~11d之间,平均为2.5/年。近55年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p<0.01),每10年降低0.54d。近55年仅有15%的年份未发生霜冻(图3)。1961~2015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轻度霜冻日数为0~3d,平均为0.9d,近55为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0.07d。中度霜冻日数近55年在0~4d之间,平均为0.7d,近55年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每10年降低0.24d。1961~2015年重度霜冻日数平均为1d,近55年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

表1为不同等级霜冻害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如表所示:近55年银川地区霜冻发生的频率大约为0.4年1次(1年2次),其中轻度霜冻和重度霜冻发生的频率为1年1次,而中度霜冻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为1.5年1次(3年2次)。从年代际来看,轻度霜冻发生的频率20世纪70年代最高为0.8年1次, 21世纪以来发生的频率最低为1.5年1次。而中度霜冻发生的频率则从20世纪60年代的0.8年1次降低至5年1次。重度霜冻发生的频率20世纪70年代最高为0.5年1次,而到21世纪之后发生频率降低到2年1次。

表1 银川地区酿酒葡萄不同等级霜冻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年/次

3.4.2 越冬冻害

酿酒葡萄越冬期冻害是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仅次于霜冻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制约着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生产。基本上是3年1小冻, 5年1大冻, 10年左右1次特大[22]。该研究用冬季日最低气温≤-18℃日数表征越冬冻害。1961~2015年日最低气温≤-18℃日数平均为7.1℃, 1968年最多为38d。近55年呈极显著减少趋势(a<0.01),每10年减少2.17d(图3)。从年代际来看,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日最低气温≤18℃日数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3.1d和10.0d,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值分别为6.5d和4.2d, 21世纪以来的近15年平均仅3.4d。若将日最低气温≤-18℃日数≥10d认为是发生了较严重的冻害,则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严重冻害发生的频率分别为1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而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频率为10年1次,而21世纪以来为8年1次,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

3.4.3 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9月)降水量

果实成熟期降水过多不仅引起裂果和果实病害,也不利于糖分的积累对酿酒葡萄品质影响很大。研究表明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采收前一个月的雨量呈显著负相关[11-13]。如2015年9月银川地区降水量达98.7mm,对酿酒葡萄优良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图3为银川地区1961~2015年酿酒葡萄采收前1个月(9月)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变化图。1961~2015年银川地区9月降水量在1~98.7mm之间,平均为26.2mm。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为98.7mm。近50年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2.8mm。21世纪以来的15年平均值为36.9mm,比90年代多17.9mm。9月降水日数在1~13d之间,平均为6.6d,近55年呈增加趋势, 21世纪以来降水日数平均为8.3d,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多3.3d。

图3 1961~2015年银川地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日最低气温≤-18℃日数、9月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1)在宁夏酿酒葡萄可种植区内,≥10℃积温2 800~3 100℃·d适合早熟品种, 3 100~3 300℃·d适合中熟品种, 3 300℃以上适合晚熟品种[31]。银川地区≥10℃积温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且≥10℃积温在1995年后出现了明显增加, 85%以上的年份均大于3 500℃·d。≥10℃积温的增加提高了晚熟品种的成熟度及优质品质形成的保证率,有利于品种多样化,且银川地区因日较差大,出现积温增值现象[30-31],但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种植极晚熟品种后遭受霜冻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因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形复杂,葡萄小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建议根据具体的小气候条件种植不同熟性品种,增加品种的多样性,降低霜冻造成的风险。

(2)银川地区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近55年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近15年7~8月平均气温平均值上升到了23.6℃,夏季暖和而不过热,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20℃(白葡萄酒产区)或略高于20℃(红葡萄酒产区),是生产葡萄酒的理想气候[13]。修德仁等[32]研究表明选择干红酒用葡萄基地的主要气象指标为7~9月的月平均温度累计不超过66℃,或月平均温度不超过22℃。银川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增加不利于酿酒葡萄优良品质的影响。

(3)近50年研究区域酿酒葡萄生育期内日较差呈不显著,并不能成为限制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日照时数近50年呈显著减低趋势,但是远大于酿酒葡萄适宜的日照时数1 250h,对酿酒葡萄品质形成无较大影响。研究区域内酿酒葡萄生育期内降水呈不显著降低趋势,由于研究区域有灌溉条件,酿酒葡萄生育期内降水量的减少对酿酒葡萄的生长并无较大影响,但是增加了黄河灌溉的压力。需根据各地降水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最优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4)修德仁等研究表明酿酒葡萄果实成熟期降雨不超过100mm或旬降雨不超过30mm[32],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成熟采摘前(9月)降雨量少于50mm、旬降雨量少于30mm的年份葡萄成熟度和葡萄酒的质量较好[11-12]。宁夏处于干旱区果实采收期最适宜降水量<10mm为宜[31]。近55年中有18%的年份降水量小于10mm, 61%的年份9月降水量在10~30mm之间, 38%的年份大于了30mm。研究地区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增加对酿酒葡萄优良品质的形成有一定不利影响,尤其是极端的降水往往会大幅降低葡萄酒的品质。

(5)贺兰山东麓葡萄栽培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基本以分散种植为主。酿酒葡萄产业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5]。文献记录1981~2011年共发生了6次冻害[20-25],分别为1982、1991、1999、2002、2008, 2009年。根据该研究分析这6年银川地区≤-18℃出现的日数分别为8d、4d、7d、14d、17d和2d。2009年≤-18℃出现的日数为2d, 2009年的冻害是因为11月的连续大雪加之冬灌溉过迟地面提前冻结影响了埋土质量[25]。说明日最低气温≤-18℃日数基本能反应越冬冻害的发生程度,但是更加精细化的冻害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6)银川地区晚霜冻发生的频率大约为1年2次,近55年不同级别晚霜冻发生频率均为降低趋势。但是酿酒葡萄适宜放条时间的提前增加了葡萄遭受霜冻的风险。尽管如此仍需重视晚霜冻防御工作,在预报有霜冻时采取灌水熏烟等防御措施减少霜冻损失。近55年酿酒葡萄越冬期冻害呈减少趋势。严重冻害发生的频率20世纪80年代之前比较高,20世纪90年代严重冻害发生的频率降低为10年1次, 21世纪以来严重冻害发生的频率增加为8年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严重冻害仍然会发生,因此葡萄冬季抗寒防冻是一个长期且不容松懈的工作,研究酿酒葡萄越冬冻害的发生机理,发展酿酒葡萄防冻栽培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 潘根兴, 高民,胡国华,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9): 1698~1706

[2] 李正国, 杨鹏,唐华俊,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典型物候期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20): 4180~4189

[3] 杨晓光, 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2): 329~336

[4] 覃志豪, 唐华俊,李文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1): 1~8

[5] 孙华, 何茂萍,胡明成.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7): 51~57

[6] 张厚瑄. 关于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几点看法.中国农业气象, 1992,(3): 20~23

[7] 李华, 王艳君,孟军,等.气候变化对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影响.园艺学报, 2009, 36(3): 313~320

[8] Berger Jean-Luc.气候变化对全球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影响.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5): 61~63

[9] 袁海燕, 张晓煜,徐华军,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Ⅴ.宁夏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5): 1247~1254

[10]王静, 张晓煜,马国飞,等.1961~2010年宁夏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6): 161~169

[11]张军翔, 李玉鼎,王战斗,等.气象因子对葡萄酒质量影响的研究.山西果树, 2004, 2: 3~5

[12]李玉鼎, 张军翔,王战斗,等.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年份酒与气候.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4, 54~57

[13]罗国光. 关于我国发展酿酒葡萄的几个问题.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8,(2): 36~39

[14]陈卫平, 尚红莺,周军,等.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生态适应性.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9): 1855~1860

[15]王春梅.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浅析.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5): 61~64

[16]张智, 林莉,梁培,等.宁夏年气温资料的均一性检验研究.气象, 2009, 35(10): 79~83

[17]曲曼丽, 农业气候实习指导.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18]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19]李华, 王华,房玉林,等.我国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Ⅱ)科技导报, 2007, 25(19): 57~64

[20]李玉鼎, 赵世华,马成斌.葡萄冻害的启示——宁夏贺兰山东麓2008年葡萄冻害调查报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4): 29~30

[21]刘效义, 李功,王银川,等.葡萄根系冻害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1,(1): 26~28

[22]张军翔, 李玉鼎,樊文博.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2000年酿酒葡萄冻害调查.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3): 45~47

[23]刘效义, 张亚芳,李功,等.葡萄根系冻害研究总结报告.宁夏科技, 2002,(1): 26~28

[24]陈卫平, 尚红莺,刘效义,等.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冻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北方园艺, 2007,(6): 109~110

[25]李玉鼎, 宋文章,宋长冰,等.2009年黄羊滩、红寺堡等酿酒葡萄基地葡萄冻害调查报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11): 35~37

[26]陈尚谟, 黄寿波,温福光.果树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8:51, 72~73

[27]张晓煜, 陈卫平,张磊,等.中国北方酿酒葡萄生态区划.气象出版社:北京, 2014

[28]张晓煜, 刘玉兰,张磊,等.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若干品质因子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 2007, 28(3): 326~330

[29]刘效义, 张亚芳,宋长冰,酿酒葡萄生态区划问题初探.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1991,(1)

[30]胡博然.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香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31]张晓煜, 李红英,陈卫平,等.宁夏酿酒葡萄品种生态区划.生态学杂志, 2014, 33(11): 3112~3119

[32]修德仁, 周润生,晁无疾,等.干红葡萄酒用品种气候区域化指标分析及基地选择.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7,(3): 22~26

RESPONSEOFAGRICULTURALCLIMATERESOURCESTOCLIMATECHANGEINWINEGRAPEPRODUCTIONAREAOFYINCHUANINTHEEASTOFHELANMOUNTAIN*

WangJing1, 2,3,ZhangXiaoyu1, 2,3※,LiHongying1, 2,3,ZhangLei1, 2,3,MaGuofei1, 2,3,WeiJianguo1, 2,3

(1. Ningxia Key Lab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Yinchuan 75000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Risk Manage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Arid Regions, CMA, Yinchuan,Ningxia 750002, China;3. Ningxia Meteorological Science Institute, Yinchuan 750002, China)

Based on the 1961~2015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Yinchuan of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clim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on the quality of wine grapes and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e grap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itial data of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ver 10℃ showed a slight forward tendency and the closing time of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ver 10℃ showed a significant delay tendency, ≥10℃ thermal time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ver 10℃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 with the increment 97.6℃ and 2.6d per 10 years. The suitable unearthed time showed a slight forward tendency during the past 55 years in Yinchuan. The growing season and heat resources during growing season of wine grape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 Sunshine time showed a high decrease trend during growing season of wine grape, precipitation and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trend during growing season of wine grap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last July to August increased 0.28℃per 10 years, which was harmful for forming excellent quality. The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days during September showed an increase trend that was not good for forming excellent quality. The frequency of different levels frost and injury winter freeze injury showed an increase trend.

wine grape;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hange characteristics; east of Helan mountai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917

2016-07-05

王静(1987—),女,宁夏石嘴山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气象灾害 ※通讯作者:张晓煜(1968—),男,宁夏石嘴山人,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气象灾害。Email:zhangxy_net@163.com *资助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影响评估”(CCSF2015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酿酒葡萄越冬冻害形成机理研究”(41675114)

S663.1

A

1005-9121[2017]09122-08

猜你喜欢

霜冻贺兰山日数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印象贺兰山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