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效果及差异研究*
——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例
2017-11-23郑循刚李何超
贾 岚,郑循刚,谢 艳,李何超,吴 玺
(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2.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成都 610000)
·三农问题·
城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效果及差异研究*
——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例
贾 岚1※,郑循刚1,谢 艳1,李何超2,吴 玺2
(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2.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成都 610000)
目的空心村演变为不良现象,阻碍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为了分析空心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的有效办法,文章开展了空心村综合整治评价。方法基于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实地调研,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分析整治前后数据,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村庄整治前后效果,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与节约集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整治效果区域,并研究其差异。结果经过整治,冉义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由粗放(25.08)提高到中度状态(50.98),冉义镇11个村的整治效果分为低度、中低度、中度3类节约集约区。其中斜江村、延贡村等属于低度节约集约区,共富村、园林村等属于中低度节约集约区,九龙村、白玉村等属于中度节约集约区。结论冉义镇各村庄整治相比普通空心村整治具有区位优势; 建设用地整治效果整体较好,局部存在差异,主要源于村庄闲置宅基地面积、产业结构与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 整治评价中,产业用地地均产值、人均宅基地面积、自然村建筑密度、人均建设用地等关键指标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提出增强空心村整治效果的对策措施是考虑关键因素,挖掘整治潜力,发展多元经济,改善村民就业,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等,以期为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城镇近郊空心村 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 效果差异 聚类分析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非农化迅速转变[1]。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村出现空心化。建房“建新不拆旧”,建设用地闲置、废弃加剧; 外出务工人口增加,呈现农民“两栖”“人走屋空”景象[2]。目前,空心村发展成为我国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现象[3],阻碍着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发展,加之村庄建设用地长期粗放式经营且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4],使得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受到极大威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两个”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5]; 国土资源部在《指导意见》中指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6]”。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切实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源于国外专家Ricardo.D关于农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相继研究土地集约的内涵[7-8]及具体途径[9],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10-11]与整理模式,展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2]等。学者们在以上方面均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城镇用地、农民居民点用地方面,鲜有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此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角度较为广泛,包括土地利用强度[13],城市土地利用潜力[14],土地节约集约效果; 土地利用潜力与效率[15],土地用地结构与经济产出率[15]等,评价方法包括定性方法[17]和定量方法[18-20],但是关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整体效果评价及差异分析极少。
当前,国内关于空心村整治的研究集中在广东、湖南、东北等地,对西南地区的研究不够充分,四川位于全国土地整治潜力排行的第2位(重庆是第1位)[3],作为空心村整治的一个试验点,其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文章选择四川空心村整治的一个试验点——冉义镇为研究区域,基于11个村庄的实地调研数据,提出节约集约指标体系与效果评价方法,评价其建设用地整治效果及差异,以期为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冉义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东北部,距邛崃市27km,与大邑、新津两县交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 2000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试点镇”。该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素有“贡米之乡”之称。2012年土地面积35.98km2,辖11个行政村,共有8856户, 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万人,常住人口1.26万人。该镇耕地18.62km2,建设用地514.6万m2,闲置、废弃建设用地1.88万m2; 宅基地面积233.55万m2,空置宅基地面积9.4万m2; 房屋结构以砖木居多,共有7227户,其中闲置、破损房屋236处,该镇各村庄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土地、产业空心。
2012年3月,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国土资发[2012]52号)文件批准立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成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点项目; 2013年进行“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包括3个农用地整理项目(两个改造完善和一个全面整治)和11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14年冉义镇村庄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空心村整治课题)的示范区,稳步推进土地平整和复垦工作,打造特色“新城镇”。2015年,该镇共有11.785 6万户, 2.964 2万人。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选择冉义镇各村庄整治前(2012年)和整治后(2015年)两年的基础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邛崃市统计年鉴》《村镇年报》《农村经济综合统计年报》和政府网站资料汇编、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村(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农户基本情况和房屋情况主要基于实地调研的706份有效问卷,同时参考相关政策文件。
2 研究方法
2.1 节约集约指标体系
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原则、整体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刘彦随[3]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并结合城镇近郊区特点,从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构建城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镇近郊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性质指标含义城镇近郊区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效果A社会因素B1自然村密度(个/km2)B11适度自然村个数/土地总面积自然村建筑密度(%)B12适度建筑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自然村容积率(%)B13适度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宅基地空置率(%)B14负向空置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总面积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m2)B15适度村庄建设用地面积/自然村户籍人口人均宅基地面积(m2)B16适度宅基地面积/户籍人口经济因素B2经营性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元/m2)B21正向第二、三产业投资总额/工业、商业用地面积产业用地地均产值(元/m2)B22正向第二、三产业产值/工业、商业用地面积
为了消除指标数据量纲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按照百分制,需对各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7]:
(1)
(2)
(3)
式(1)~(3)中,Cij表示标准化值;xij表示第i年第j指标值,即原始指标值;max(xj)表示第j指标标准值范围中的最大值;min(xj)表示第j指标标准值范围中的最小值;xt表示t项标准值范围的平均值。
2.2 层次分析法
该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节约集约进行评价。(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并赋值; (3)各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CR<0.1); (4)确定各指标层权重以及各指标综合权重; (5)采用加权算术法计算整治前后节约集约得分,公式如下:
(4)
2.3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在某种方法或准则的基础上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有系统聚类法(分层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该文选用Ward系统聚类法,按照空间自相关性,地理位置属性一致的聚类准则进行分类,如果分类正确,同类样品的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小,类与类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现将n个样品各自成一类,然后每次缩小一类,离差平方和就要增大,选择方差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直到所有样品归为一类。
(5)
k个类的类内离差平方和为:
(6)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效果评价
经过土地复垦,废弃、空置宅基地拆除,冉义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2016年该镇耕地增加70.13hm2,建设用地减少299.57万m2,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户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户均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此外,冉义镇宅基地房屋结构由砖木7727户向砖混1.132 9万户转变,大幅增加1.076 1万户,并且空闲置、破损房屋由236个减少到25个。同时村庄建筑面积减少64.93万m2,宅基地面积减少50.73万m2,空置宅基地面积减少7.84万m2。综合整治后,冉义镇的宅基地得到了集中规划,合理利用,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冉义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耕地总面积(hm2)建设用地(万m2)户均耕地面积(hm2)人均耕地面积(hm2)户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空置宅基地面积(万m2)整治前186153634630210006371661216349400178整治后193167335060164006528431113041553200变化值7013-29957-00460002-43230-10330-7846978
3.2 节约集约效果评价
借鉴前人研究,根据冉义镇整治前后实际情况,将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效果分为高度节约集约(100~75)、中度节约集约(75~50)、低度节约集约(50~30)、粗放(30~0)等4个级别。通过实地调研冉义镇11个村庄,走访、咨询6位国土资源与土地整理方面的专家,查阅文献资料,参考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标准,结合冉义镇整治前后的调研数据及政府资料,得出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及评分变化表(表3)和各村庄节约集约效果变化表(表4)。
表3反映,整治前,冉义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综合指数25.08,属于粗放式节约集约。其中自然村建筑密度综合指数最高(7.18),其次是宅基地空置率和自然村容积率,人均宅基地面积综合指数最低,其他居中。该镇共有169个村民小组, 912个自然村,村庄建筑密集,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导致宅基地大面积空置,建设用地未有效利用。此外,村内留守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由于体力不支,极少耕种,造成村庄耕地大片撂荒,未实现土地有效使用。整治后,冉义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综合指数为50.98,提高25.9,现处于中度节约集约。一方面,冉义镇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重视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对建设用地的投资,因而经营性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66.76元上涨到396.70元,综合指数由1.56大幅上涨到15.6,提高10倍; 产业用地地均产值由696.30元上涨到1598.02元,综合指数由1.96上涨到10.98,增加5倍。另一方面,该镇稳步推进土地整治、耕地复垦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因而大量村民选择就镇发展,当地就业,宅基地空置率由4.03%下降到1.37%,人均宅基地面积由79.6m2降到40.47m2,宅基地空置面积减少,空置情况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由表4可知,冉义镇11个村庄的建设用地大多处于粗放状态,少量处于低度节约集约,其中华会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综合指数最低(21.26),园林村的最高(38.98)。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缓于城市,但人民物质生活要求提高,开始出现“进城热”。冉义镇各村中的87.2%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一般很少回家,少则几年一次,多则一年几次,导致新房和旧房长期没人居住,出现大量宅基地空置甚至废弃,据调研统计,全镇高达921户,面积约9.4万m2。另一方面,村内大量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教育,孩子们的健康和成长受到影响,同时老人们体力减弱,已无法承担大面积土地耕种,导致大面积耕地撂荒,进而无法大力发展农业,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整治后,冉义镇及11个村庄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明显改变,大多处于中度水平,其中九龙村变化最大,综合指数由26.04上升至60.2,建设用地利用由粗放变为中度节约集约。随着先后启动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3个农用地整理项目, 11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及空心村综合整治。政府牵头,村民参与,冉义镇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农家乐旅游以及韭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村庄经济多元化发展,人均纯年收入达1.349 4万元。另外根据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宅基地整治, 11个村庄集中搬迁到火星、新民、英汉等6个集中区和谐居住,实现交通、水电气、基础设施一应齐全式小区生活,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宅基地均大幅减少。截止2016年9月,冉义镇全面拆除6733处旧房屋,安置群众6217户、约1.950 0万人,复垦约422.33hm2土地,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约299.57hm2,新增耕地70.13hm2。同时建成0.26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田成方、水成网、路相连、渠相通”,为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表3 冉义镇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及评分变化
总目标准则层及权重方案层及权重指标性质标准值指标值(前)占总目标得分(前)指标值(后)占总目标得分(后)指标变化值得分变化值AB10.6B11007∗5~4025351851479082-1056-103B12008∗10%~60%4255%7182628%71-1626-008B13008∗1~312343615754034104B1401-03%~11%403%685137%946-265261B15016∗100~2001754305916223118-1321059B16011∗30~1007960724047044-3913-028B204B2102+30~50066761563967156329941404B2202+500~2500696319615981098901716902合计25085098259 注:“+”为正向指标,“∗”为适度指标,“-”为负向指标
表4 冉义镇各村庄节约集约效果变化
村庄空心类别整治前得分级别整治后得分级别评分变化人均建设用地变化(m2)人均宅基地变化(m2)斜江土地2772粗放4664低度1892-521-3200火星产业2371粗放5372中度3001-2433-2114华会土地2126粗放5061中度2935-2146-4764石子土地2498粗放5578中度3080-891-705九龙人口2604粗放602中度3416-1804-8083共富产业2053粗放5203中度3150-1948-4321新民产业3021低度5023中度2001-1903-1862英汉产业2880粗放4433低度1554-1289-6419白玉土地3132低度5844中度2713-965-4307延贡人口2694粗放4605低度1911-894-3288园林产业3898低度524中度1343-456-6669 注:空心类别分别表示土地空心,产业空心,人口空心
图1 冉义镇各村庄聚类分析树状分布
3.3 建设用地整治效果区域划定
运用SPSS软件,将冉义镇各村庄整治后得分作为聚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分为3类,(图1和表5)。结合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冉义镇各村庄可以分为3类。
(1)低度节约集约区。这一区域中,斜江村临近冉义镇镇中心, 40%的村民进入冉义镇生活,城镇建设用地增多,村庄宅基地很少废弃、空置,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小; 延贡村和英汉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且产量不高,产值较小,经济发展缓慢。
表5 冉义镇各村庄聚类分类
类别区域类型村庄第一类低度节约集约区斜江、延贡、英汉第二类中低度节约集约区共富、园林、火星、华会、新民第三类中度节约集约区九龙、白玉、石子
(2)中低度节约集约区。该区域的新民村、共富村距离冉义镇较远,村中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庄撂荒耕地和废弃、空置宅基地较多,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大; 园林、火星村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种植韭菜、鱼腥草、大豆和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产值较高; 该区域拥有全国藏民族用品生产基地,华会村是冉义镇藏民族用品生产量最多村庄,该村生产大量藏用品,并销往全国各地,促进村庄经济快速发展。
(3)中度节约集约区。区域中的九龙村、石子村距离冉义镇距离适中,村庄废弃、空置宅基地多,空置宅基地占地面积大,村民搬迁极为方便,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巨大; 九龙、白玉村以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发展旅游业为辅,实行产业多元化发展; 石子村不仅利用藏民族用品加工坊生产藏用品,而且保留村庄古建筑和古树,如吴大庙子,龚黄氏寺庙,皂角树(600多年历史),从而丰富了村庄旅游文化资源,带动村庄经济迅速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冉义镇近郊空心村整治相比普通空心村整治占据区位优势。整治前,冉义镇各村庄人口、土地空心十分严重,主要因为距离城镇较近,大多村民搬进城镇,转为城镇户口,剩下村民常年外出务工,在城市与村庄“两栖”,甚至极少回家,造成村内的宅基地废弃和空置、耕地撂荒。整治后,冉义镇村庄整治效果较好,一是因为近郊村庄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开展空心村整治方便; 二是因为近郊村民受城镇生活影响较大,适应集中小区生活较快; 三是因为村庄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更易发展乡村产业; 四是因为近郊村民思想开明,整治同意率高,整治工作更易开展。
(2)冉义镇各村庄建设用地整体整治效果较好,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巨大。整治前,全镇的节约集约综合指数25.08,整体处于粗放程度,各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总体呈现低水平状态; 整治后,全镇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综合指数50.98,各村庄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对比整治前后效果,该镇各村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宅基地、空置宅基地大幅减少,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宅基地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总体来看,全镇全面拆除6733户搬迁户的旧房屋,安置群众6217户、约1.950 0万人,节约空置宅基地面积7.84万m2,减少空闲置、破损房屋211处,复垦约422.33hm2土地,节约建设用地指标约299.57hm2,新增耕地70.13hm2。
(3)冉义镇各村庄整治过程中,关键指标影响较大。其中产业用地地均产值(B21)、经营性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B22)、人均宅基地面积(B16)、自然村建筑密度(B12)、人均建设用地(B15)等指标权重及指标值变化较大,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资产投资与整治技术非常关键,冉义镇总投资1.7亿元进行土地整治,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全镇房屋情况,利用3D建筑设计集中居中小区,采用万亩良田机械化耕种,使得全镇产值大幅上涨, 2015年人均纯收入翻了约1.5倍,达1.349 4万元。
(4)结合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冉义镇11个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效果可以分为3类:低度节约集约区,中低度节约集约区,中度节约集约区。效果差异主要源于村庄废弃、空置的宅基地面积,产业结构,产业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为重要。低度节约集约区域产业结构单一,从事传统农业,用地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中低度节约集约区域兼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藏用品手工业为辅,用地效率一般,经济发展较快; 中度节约集约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既发展机械化耕种农业和蔬菜、水果大棚,又发展藏用品手工业与乡村旅游业,村庄经济迅速发展。
4.2 建议
城镇近郊空心村整治既是撬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需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该研究结合冉义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效果及差异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挖掘整治潜力,选择关键要素。城镇近郊空心村综合整治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应考虑关键因素进行整治,挖掘土地整治的巨大潜力,如经营性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宅基地、空置宅基率等。近郊区空心村具有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机制,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确保农民权益,加大资产投资,优先进行整治,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村民财富,引领其他村庄。对于人均宅基地面积大、空置宅基地率高的近郊村庄,也应加快整治,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但同时应结合农民意愿,选择合适的整治模式与住房格局,达到村庄有效整治,村民和谐安居的效果。同时要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加强村庄的规划管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
(2)区域分类规划,经济多元发展。城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类型不一,效果差异原因主要集中在村庄废弃、空置的宅基地面积,产业结构,产业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此整治当中应区域分类规划,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同时充分利用“空心村”整治投融资模式创新带来的契机,引进各种高新产业,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的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村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改善村庄发展环境,比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向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首先有效复垦村庄废弃、空置的宅基地和撂荒的耕地,再根据土壤状况,种植适宜农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多元化发展村庄产业结构,种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建立蔬菜、水果大棚,实施大面积耕种,发展旅游业,农家乐等,使村庄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最后引进高品质种子,运用高科技播种与收割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业人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产值。
(3)打造宜居住宅,改善村民就业。家是温暖的港湾,住宅质量关于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城镇近郊空心村整治过程前后应保障村民居住和生活问题,尤其是搬迁过渡期间,更应保障村民日常生活。村民集中生活小区不仅需要考虑房屋质量与美观,更要考虑村民集中生活将遇到的问题,及时预防,妥善解决。同时应保证水电气通畅,交通便捷,停车位、基础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到位,以使村民和谐幸福居住。 实施创业补贴政策,开展相关就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安居乐业。 最后办好教育事业,培育新型人才,吸纳社会优秀人才。针对不同区域村庄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整治对策,依托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实现村庄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防止村庄出现再度空心化,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
[1] 熊潮远, 刘建生.宅基地管理助推空心村整治的机理与评价体系研究——基于PSR模型.经济视角, 2015,(9):46~50,59
[2] 王介勇, 刘彦随,陈玉福.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52~1458
[3] 刘彦随, 龙华楼,陈玉福,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3~7
[4] 刘英丹, 冯雪,孙延.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吉林农业, 2011,(9): 52~52
[5] 孙恪廉. 从成都实践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市场化为动力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1): 59~6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2014-09-26
[7] 杜受祜, 廖显赤.论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社会科学研究, 1999,(6): 57~60
[8] 刘书楷, 曲福田.论发展中的土地经济学及其学科建设.中国土地科学, 2003, 17(4): 7~13
[9] 李楠, 朱道林.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效果评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3): 163~170
[10]Gobin,A,Campling P, Feyen J.Spatial analysis of rural land ownership.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01, 55(3): 185~194
[11]郭爱请, 葛京凤,于江海.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12): 2452~2453, 2457
[12]周坚. 基于SEE模型的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遵义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0): 71~76
[13]Dahms,F.A.‘Dying villages’,‘counter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 field—A Canadian perspective.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69, 11(1): 21~33
[14]章其祥, 孙在宏,沈剑荣,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师大学报, 2004, 27(3): 101~105
[15]张晓玲, 戴吉开,关欣,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3(1): 113~116
[16]何传新. 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路径选择——以泰安市为例.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 23(3): 37~40,56
[17]尹奇, 罗育新,宴志谦.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以住宅用地和非住宅用地为例.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2): 135~138
[18]董玥玥. 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协调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0): 35~38
[19]周文元, 杨延,彭贵阳.湖南省桂东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综合性评价研究.现代农业, 2008,(12): 70~72
[20]尚月敏, 韩晓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邢台市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1): 15435~15437
[21]杨忍, 刘彦随,郭丽英,等.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81~190
Vol.38,No.9,pp162-166
STUDYONTHEREGULATIONEFFECTANDDIFFERENCEOFTHECONSTRUCTIONLANDOFTHEHOLLOWVILLAGEINTHESUBURBANAREAOFTHETOWN*——ACASESTUDYOF11VILLAGESOFRANYITOWN
JiaLan1※,ZhengXungang1,XieYan1,LiHechao2,WuXi2
(1.Management Colleg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China;2.Sichua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Chengdu 610000,China )
The hollow village hinder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hollow village, and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nsive use and waste of construction land, 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ollow village. Based on a fiel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land remediation of the hollow village in the suburban area of the 11 villages of Ranyi town, this paper built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land, compared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construction land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conducted a effect evaluation on land use 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evaluation. In addition, it used the cluster analysis to classify village renovation effect and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fferent villages reno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renovation,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Ranyi town was increased. The construction land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level increased from extensive (25.08) to moderate state (50.98).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remediation of the 11 village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low, under moderate, moderat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area. It concluded that the Ranyi town ha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hollow village.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the village land was good and had big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idle land area,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utput valu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average output value of industrial land, per capita land area, the density of natural village construction, per capita construction land and other key indicator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remediation evaluatio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hollow village renovation, such as considering the key factors, digging the potential of regulation, developing diversified economy, improving employment of villagers, creating a beautiful and livable village and so on,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tensive use of the hollow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suburban area of the city.
the hollow village in the suburbs of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difference of effect; cluster analysis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921
2017-01-02
贾岚(1991—),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技术经济。Email: 360287311@qq.com *资助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项目资助“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关键技术集成示范”(2014BAL01B04)
F301.24;F224;X24
A
1005-9121[2017]09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