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发布
2017-11-23本刊
《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发布
建设示范区就是要求云南,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进行实践、做出示范。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月22日,省民族宗教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规划》的有关事项进行发布。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之一。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民族宗教委牵头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并列为“十三五”期间26个省级重点专项发展规划之一。省民族宗教委在深入调研、反复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通过省内和国内两次专家咨询论证、先后两次报请国家民委指导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送审稿。2017年1月10日,《规划》经十届省委常委会第5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打牢民族团结的四重基础。《规划》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二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三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协调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四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坚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现经济增速,巩固民族团结和谐局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6个方面做出示范,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如期摘帽出列。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总体水平,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民族地区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三是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维护团结稳定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民族宗教理论研究成果。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比例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6项重点工程30个项目促民生、兴教育,巩固民族团结。一是民生持续改善工程,包括如期实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持续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和边民保险保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7个项目;二是发展动力增强工程,包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沿边开发开放4个项目;三是民族教育促进工程,包括推进学前免费教育、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中等教育水平、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5个项目;四是民族文化繁荣工程,包括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建设、民族文化校园传承、民族文艺体育发展、民族文化传播能力建设6个项目;五是民族团结创建工程,包括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宗教和谐和顺、开展民族宗教领域交往交流4个项目;六是民族事务治理工程,包括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完善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体系、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构建民族宗教理论研究体系4个项目。
——33项指标体系保障工程促项目落实到位。为保障《规划》的贯彻落实,《规划》设定了33项指标,涉及经济发展、精准脱贫民生改善、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干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6个方面。指标设定,既根据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又根据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目标和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设定。
(本刊综合)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