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访徐玉兰
2017-11-23孙琴安
孙琴安
二访徐玉兰
孙琴安
近日,在越剧进沪百年之际,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三位著名越剧演员分别荣获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生成就奖。不数日,徐玉兰撒手人间,终年96岁。上海越剧迷们闻讯,纷纷前来与她告别,为其送行,就连她的老搭档王文娟,也不顾九旬高龄,在刚拔除牙齿的情况下,亲莅现场,送老友最后一程,场面感人,不禁令我想起了二访徐玉兰的往事。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正在撰写《毛泽东与著名艺术家》一书。在走访上海电影界老演员的过程中,听得上海越剧界有不少名演员如袁雪芬、范瑞娟、吕瑞英等也都与毛泽东接触交谈过。徐玉兰也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极欲采访,却又不敢冒昧行事。后知友人顾珊海在上海越剧院搞乐器伴奏,兼管人事,便在他的陪伴下来到徐玉兰家。
徐玉兰那时七十余岁,步态稳健,动作也算利索,对我们两个后辈很客气,也很随便,操一口杭州官话,有问必答,毫不回避。原来她在1952年就曾上京得到毛泽东的接见。不过她印象深的是60年代初的一次。
“记得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她回忆道,“我身体不适,正在家中,忽接一个电话,要我当天晚上去锦江饭店开会,我当即回答:‘我身体不太舒服,不想来,请原谅。’不料对方口气坚决,说会议重要,一定要来。我无奈,吃了晚饭,随便穿了一件丝绵袄就去了。一走进锦江饭店客厅看见了毛泽东,才知道是毛泽东邀见,懊悔自己穿得太随便了。”
当我问及与毛泽东谈了些什么,徐玉兰说:“当毛泽东知道我是唱越剧的,便说:‘哦,越剧我看过,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戏很优美,很有诗情画意的。’我看他赞美越剧,心里很高兴。这时我才发现白杨、周信芳、上官云珠等人也来了。我就坐在毛泽东旁边,相距仅一米。”
据徐玉兰回忆,当时毛泽东虽然与大家随意交谈,但与周信芳谈得比较多,主要是关于京剧的出路问题,如何使广大群众都懂。他说:“京剧折子戏太多,越剧倒是有头有尾的。”说时还望了望徐玉兰。此次接见共约三刻钟。
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拜访,当我第二次重访徐玉兰时,交流便自在多了,话题也宽泛了许多。我见她家中有一戴眼镜、剪短发的老阿姨,便问是何人,她说:“这是我玉兰剧团就在一起的姐妹,因未成家,就一直住在我这里,我们一直姐妹相处。”我向她竖起大拇指。她笑笑,说:“我这个人是很直爽的。”我看她岂止直爽?简直是大气!
我们不知怎么谈到了王文娟。我说:“听说她与孙道临的婚恋,最初是你和张瑞芳做的介绍人。张瑞芳介绍孙道临,你介绍王文娟。”她稍惊:“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张瑞芳告诉我的。她微笑地点点头:“是的。是有这么回事。”
又谈到了越剧《红楼梦》。她说:“你喜欢吗?”我说:“喜欢。特别是里面的合唱,几乎都与你有关。”她笑了:“是吗?我倒没想过,说说看。”反正我都能背出,于是便掐指数道:“你和琪官分手,合唱声起:‘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声珍重泪湿罗衫。’你挨打了,林黛玉为你作题帕诗,合唱声又起:‘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娇俏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喜结良缘时,你撩开新娘面纱,见是宝钗而非黛玉,惊呆了,此时合唱又起:‘好一条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只赢得惨红烛映照洞房!’最后便是你宝玉哭灵后剧终时的两句合唱……”她高兴极了!连说:“看来你真是喜欢《红楼梦》,对合唱这么熟悉。”我忙解释:“我是喜欢这些唱词。合唱好听,但这些唱词更优美。”她也承认:“这些都是徐进老师写的。”
临走时,她送我一张彩照,我接过一看,正是她扮演贾宝玉的戏装照。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栏目责任编辑 周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