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见的王国维苏州感怀诗

2017-07-24朱子南

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静安王国维苏州

朱子南

鲜见的王国维苏州感怀诗

朱子南

我家书橱里存有王国维先生自费印刷的《人间词甲稿·诗附》(下简称“自印本”),据先父宇苍公言,仅印200本以赠亲友。印数既少,又几经战乱,现今已难觅见,可能是存世的孤本了。其中有王国维对苏州的感怀词17首、诗8首,很是鲜见。因为其平时“寡言笑”,故有忧郁秀才的声名。那么他在苏州短暂三年怎么就诗情大发呢?

近代学者、文学家王国维,字静安。先父宇苍公与静安先生同为浙江海宁盐官镇(时为海宁州治所在地)人。静安先生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年长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先父宇苍公11岁。静安先生有弟名国华(字哲安)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长先父两岁。先父与他们都是同时代人,在家乡时有交往,而哲安先生因留居在海宁的时间较多,与先父的关系更为密切。我所保存的这本“自印本”极可能是在静安先生返乡奔丧时携回盐官老宅留存其弟哲安先生的,而再由哲安先生转赠先父。这在“自印本”封面上先父手迹“王哲庵赠”即可证明。这本“自印本”原先可能为静安先生自留,这从封面上有静安先生的英文签名“BY K.V.Wang”可以得知。这封面上还有先父的印章“思棣斋主人”。

“自印本”有樊志厚所作之叙。樊志厚在叙末落款时间为“光绪丙午(1906年)三月”。又樊志厚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为“自印本”乙稿所作叙中有“去岁”编成甲稿之语,由此可证“自印本”甲稿当印成于1906年。其时,王国维正在苏州。据林风先生的《王国维行年考》1984年修订稿(刊《海宁人物资料》第一辑)认定,“自印本”中所收集的诗词,大都写于苏州。这些诗词,见证了静安先生的苏州游踪与出游的快意。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罗振玉出任江苏师范学堂监督,王国维也离开通州来到苏州,讲授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历时跨度3年。于此,王国维与苏州结下了深厚之缘。在教学之余,王国维游山玩水欣赏美景,写下了颂扬姑苏的诗词。在1906年春,静安先生汇集近两年间所写的诗词,自费印刷了《人间词甲稿·诗附》,后又把《人间词乙稿》合并编为《苕华词》,收入《观堂外集》。

在苏州这部分词,见证了他对苏州的美好印象,也是他真性情的流露与记录,反映了他的志趣与豪情。

我所保存的“自印本”甲稿为32开铅印,连樊志厚叙在内共28页。

因手民误植,“自印本”中有错字,先父在所存的“自印本”天头一一以红笔作了订正;对冷僻的词语以及通假字也在天头作了注释。如下:词第8页【青玉案】“可怜悲与间俱赴”,“间”,订正为“闲”。第13页,【浣溪沙】“一生难得是春间”,“间”,订正为“闲”。第15页【蝶恋花】“千载荒台糜鹿死”,“糜”,订正为“麋”。在“诗附”中,第6页《尘劳》,“谡谡长松卷怒涛”,上注,“谡谡,音缩,挺拔。”第7页,《登狼山支云塔》“孤塔崚增试一临”,“增”,订正为“嶒”。“岩间海草未锁沉”,“锁”,订正为“销”。第8页,《暮春》,“池塘两过乱鸣蛙”,“两”,订正为“雨”。第8页《晓步》,“百昌苏醒晓风前”,上注:昌,草也。第9页,《平生》,“人间地狱真无閒”,上注:“间”亦作閒,隔也。第10页,《欲觅》,“沧浪亭北君迁树”,上注“君迁,树名。”第12页,《将理归装得马湘兰画喜而赋此》,“士苴当日睨侯王”,“士”,订正为“土”。先父读这“自印本”并校正误植之字以及作注释,时间已不可考。

兹自“自印本”中抄录涉及苏州园林美景等等的诗词共9首,另一首写于离开苏州之后(据《苕华词》补入),可见对苏州之未能忘情也。历来诗人词家吟咏姑苏所作众多,也有以此单独编印以宣传苏州的,但似未见收入静安先生所作,却留憾事也。

静安先生于1904年到苏州。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在一叶扁舟内欣赏两岸美景,初到苏州即以此词记下了留给静安先生的良好印象。《浣溪沙》:

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萏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

还有一首《青玉案》,读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螀语。

此词作于1905年。词中“真娘墓”位于苏州西北郊的虎丘山之东侧。按《史记》载:“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因之,静安先生有“剩霸业”“不堪吊古”之叹。

少年游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

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归来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

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此词作于苏州。据萧艾转引笑枫《为制新词髭尽断》文称:“据说,有一个晚上,与同伴几个人路过沧浪亭,恰好遇到有人骑马擎着火炬迎面而来。那时,亭边林木相当繁茂,林间宿鸟被火光惊得乱飞。一位同伴脱口吟起了杜工部《炬火散林鹊》的诗句,他(王国维)闻诗大喜,沿途默想新词,返回学堂宿舍,连夜填成了……《少年游》。”

“归来起看西窗上”句,诸本均作“酒醒起看西窗上”,今据静安先生手订的“自印本”《人间词·诗附》改。

此作写了静安先生与友人酒后夜游路经沧浪亭的实景。苏州的夜景,也是极美的。

笑枫《为制新词髭尽断》之题,出自静安先生《浣溪沙》词中之句。

青玉案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左图:《人间词甲稿·诗附》书封,上有王国维英文签名K.V.Wang和朱宇苍手迹“王哲庵赠”、印章“思棣斋主人”(朱宇苍书斋名思棣斋);中图:朱宇苍亲笔在《人间词甲稿·诗附》内页上修正的误字及说明;右:王国维像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此词写于1905年秋,静安先生于江苏师范学堂(原址现为苏州高级中学)任教,赴校路上,是必经沧浪亭的。

蝶恋花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蒙蒙路。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里,不共云流去。闲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此词作于1905年。时静安先生在位于护龙街(今人民路)南端的江苏师范学堂任教。护龙街西侧不远处,即为苏州又一名园沧浪亭,走路十余分钟即可入园的。

玉楼春

西园花落堪扫,过眼韶山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夜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此词为游苏州西园所作,兼及昨日西山之行。“西园花落”,而西山“花事”“浑未了”,在对比的写实中突现了西山的美景。

九日惊留园

朝朝吴市踏红尘,日日萧斋兀欠伸。

到眼名园初属我,出城山色便迎人。

奇峰颇欲作人立,乔木居然阅世深。

忍放良辰等闲过,不辞归路雨沾巾。

此词作于1904年重阳节。是年秋,王国维到苏州,任教于江苏师范学堂。不多日就到留园赏秋,可见王国维对苏州名园的向往而急欲一游也。

留园在苏州市阊门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诗中所说“奇峰颇欲作人立”,“奇峰”应指“冠云峰”,相传为北宋“花石纲”的遗物。

柳亚子《叠韵寄呈毛主席一首》中之“倘遗名园长属我”句,疑似“到眼名园初属我”化用而来。

员工自身的和谐,包括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情操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体包括政治关怀、经济扶助、人文制度建设、职业生涯帮助、环境美化和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等,其目的就是首先要达到人自身的和谐,这也是企业和谐的中心。中国石化在此基础上,从胜利油田开始试点,逐步探索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留园玉兰花乙巳

庭中新种玉兰树,枝长干短花无数。

灿如幼女冠六珈,踯躅墙阴不能步。

分朝送客城西隅,留园名花天下无。

拔地扶疏三四丈,倚天绰约百余株。

我上东楼频目极,楼西花海花西日。

海上银涛突兀来,日边瑶阙参差出。

南圃辛夷亦已花,雪山缺处露朝霞。

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

直令椒麝黯无香,坐使红颜色消沮。

将归小住更凝眸,暝色催人不可留。

归来径卧添愁怅,万花倒插藻井上。

此诗作于1905年(乙巳),静安先生多次游览苏州留园,而对园中壮观的玉兰情所独钟。归卧床上,仰视藻井,在梦幻中犹见“万花”也。

五月二十三夜出阊门驱车至觅渡桥

小斋竟日兀营营,忽试霜蹄四马轻。

萤火时从风里坠,雉垣偏向电边明。

静中观我原无碍,忙里哦诗却易成。

归路不妨冒雷雨,兹游快绝冠平生。

此诗作于1905年。阊门,在苏州城西北,明清时已为繁华之处。《红楼梦》第一回就有“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评说。觅渡桥,在苏州城东南,本名灭渡桥,为僧人敬修与里人陈玠、张光福发起募捐用工一万六千余,历时一年半,于元大德四年(1300)建成,至此才“灭”了摆渡者对过河旅客的欺凌。后因“灭”“觅”同音,以“灭渡桥”被讹传为“觅渡桥”至今。由苏州城西北阊门至城东南葑门觅渡桥,借助“霜蹄四马轻”的脚力,似是赏景游玩了大半天。归途,眼见萤火明灭,不避雷雨已至,真是“兹游快绝冠平生”也。

昔游六首(四)

二年客吴郡,所赏郡西山。买舟出西郭,清光照我颜。东风开垂柳,一一露烟鬟。远望殊无厌,近揽信又餐。天平石尤胜,巧匠穷雕镌。想当鸿蒙初,此地朝群仙。尽将白玉笏,插在苍崖颠。仰视登道绝,俯视丘壑妍。谷中颇夷旷,有庐有田园。玉兰数百树,烂漫向晴天。淹留待日暮,坐见飞鸟还。题名墨尚在,试觅白云间。

此诗作于1913年,为回顾平生游踪所写。第一首写“端居爱山水”,却“懒性怯游观”。于今回首,未免“汗颜”。第二首写“我本江南人”,“江南美”不可胜数。第三首写西湖胜景。第四首写苏州天平之游。天平山在苏州西郊,景色秀丽且壮观,以嶙峋奇石为特色。第五首写江行美景。第六首写京郊长城之游。时静安先生旅居日本京都,有故国之思,作诗六首以寄怀也。此作写于1906年编定“自印本”之后,据《苕华词》补入。

2017年是静安先生诞辰140周年、去世90周年,爰以此文纪念这位才华横溢、为中国文化宝库贡献良多的先贤。

(作者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 鑫

猜你喜欢

静安王国维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深海漫过赤地雪
曹静安
漫画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集》辑注商榷
王国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