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余琐谈

2017-11-23沈飞德

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石珍藏齐白石

沈飞德

编余琐谈

沈飞德

沈寂先生去世已有一年,我很想念他。

不久前收到韦泱先生快递来的新书《沈寂人物琐忆》。我知道韦泱与沈老的交谊颇深。两年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文史馆馆员丛书,第一本书就是由韦泱帮沈老编选的《昨夜星辰——我所认识的电影界人物》。《沈寂人物琐忆》是韦泱在《昨夜星辰》出版后,征得沈老同意后着手选编的。

沈老是写老上海人物广受人们喜爱的高手。我曾经约他为《世纪》写的《徐訏和葛福灿的婚姻悲剧》一文也收录在“琐忆”一书中。这本人物琐忆,所写人物几乎都属“海派”,“京派”人物只有齐白石和华君武两位了。其中《齐白石的珍贵遗作》一文,我最早是十多年前在上海书店出版社的一本内刊上读到的。沈老记述在齐白石九十五岁那年,他趁赴京开会之际,请同行的赵清阁大姊领他去向白石老人求画的经过。当时拜读后觉得沈老与白石老人的一面缘很富传奇色彩,所述故事又十分有趣,文章放到《世纪》发表也是很合适的。

2007年6月,我在《新民晚报》上读到有关上海敬华春拍的一篇报道,其中介绍的几件重量级拍品,就有沈老珍藏的齐白石珍贵遗作《三朵花》(牵牛花)。有次去上影公寓拜访沈老,他跟我谈起把珍藏的齐白石《三朵花》送拍的情况,显得异常高兴。我请他把原先发表的回忆文章,补充有关拍卖的内容后给《世纪》发表,他欣然同意。后来,他把补充好的稿件,连同《新民晚报》那篇报道的剪报一起寄给我。遗憾的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沈老这篇文章编发搁浅了。沈老去世后,我又检出稿件,改标题为《白石老人为我画<三朵花>》,考虑在今年择时发表以志纪念。现在见到该文已收录在沈老文集里公开出版了,与补充之文差别不大,如再发表,价值不大。不过,我觉得在这里费些笔墨将沈老修改和补充的内容与大家分享还是很有意义的。

“文革”浩劫,沈老被抄家三次,家中片纸不留,白石老人的画还有其他珍藏的字画自然在劫难逃。我从《沈寂口述历史》一书获悉,沈老对“文革”遭受的苦难,痛心疾首。忆及当年失去白石老人的画,沈老伤感地说:“真是欲哭无泪,万念俱灰!”但老天有眼,“文革”后唯独这幅画失而复得。他又深情地说:“这幅画随我的遭遇,也经历了不幸,终于仍捧在我手里。”沈老对原稿的修改仅有一处,原稿文末说“这幅画是我唯一的人生纪念,也是我为世间保留的一件非常珍贵的文化珍宝”,他改为“我特地去配了玻璃框架,挂在书房墙上,时时观望”。记得我1990年代初第一次去拜访他,印象里他书房里挂着这幅画。

沈老按我的建议,在文后交代了这幅画的最后归宿。他补充说: “‘文革’后,我搬了两次家,这幅画和我影形不离。我不懂收藏,只将画挂在光亮处。一天天过去,又过了三十年。我发觉花朵的颜色渐渐淡化,纸质开始发黄。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长期受光照的结果。我不禁焦急,又不知如何处理。去年,董之一先生到我家来,看到此画,既为白石老人的真迹而叫好,又为收藏不当而惋惜,建议我交给他熟悉的拍卖行,让有意收藏者得之。他先在报上报道我获得白石老人真迹经过:我话音不纯,老人将‘虾’误听为‘花’,将我的三个女儿变成三朵花,故题名‘三朵花’。开拍之日,《三朵花》竞买交替上升,最后升到三十万落槌。受买人陈先生。数日后,陈先生亲临舍间,为我能长期保存名画而致谢,还赠我《三朵花》复制品以为纪念。我拍卖白石老人佳画所得,分给我三个女儿。最重要的是这幅名画有人珍藏,既对得住白石老人,我也从此放心了。”

沈老对白石老人作品的珍视和他晚年割舍珍藏的心境,一览无余。

猜你喜欢

白石珍藏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老师的珍藏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珍藏
拜门
齐白石画螃蟹
红砖白石五店市
齐白石的半截虾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