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日语课程改革初探
2017-11-22王晓玲
王晓玲
【摘 要】随着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日语专业,但是却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需求的日语人才是各大高校的改革重点,更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院校的一大革新点。
【关键词】改革;民办院校;复合型人才
随着中日经济活动的频繁,国内日语学习者日益增加,不仅国办院校开办了日语专业,一些民办大学也陆续开办了日语专业。但是随着学日语人员的增加,就业开始出现饱和,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大学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对日语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的优秀日语人才。
通过在网上搜索企业对日语方面人才的需求,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视他们的听说能力,就是日语交际能力,也就是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其次是读写能力,能看懂日语文件,并用日语书写一些东西。至少要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二级。另外有一些还要求有会计,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背景。我们民办院校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要尽量培养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那如何来培养学生呢?应该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先看目前为止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种类型是纯专业型。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教授日语,历史比较悠久,一些比较好的日语专业院校往往会把学生交换到日本去学习一年或两年,从而使学生能亲身去体验日本的文化生活,以便更好地消化所学语言。事实也证明,语言学习到一定阶段最大的障碍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学生对语言内部的文化等不够了解。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种日语+其他语种型。同英语相比,日语的受众范围还是相对较小,而只会一门外语的弊端也会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只掌握日语的学生,往往对英语学习也充满渴望,多学一门语言,多一份优势。这种培养模式主修日语辅修英语等其他语种。这种模式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受到社会的欢迎。
第三种日语+定向技能型。部分日资企业总抱怨难寻人才,这表明加强语言和定向技能的培养是当下的主要目标。定向更突出了技术专业性。以往通过日语二级就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如今,日语一级加上一门专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下处于优势,日语秘书、日语会计、日语计算机等定向型人才倍受企业青睐。这类培养模式以日语专业为主,其中加入若干方向型课程,如动漫、计算机编程外包、商务、经贸、翻译、涉外文秘等。
第四种日语+多种技能复合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不少日本公司开始培养本地的管理人才。目前,许多日企除在中国投资设厂外,还将研发中心也迁移过来。尤其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压缩人力资源成本的大环境下,熟悉日本商务习惯或者掌握一定的专门技术的本地高端人才的将成为目前严峻就业市场的抢手货。日语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日语专业水平的同时,如何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成为高端人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提到了中国高校的日程上来。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科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除日语专业课以外,开设外贸、商务、经济、金融、新闻、国际政治等课程,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部分外语院校,财经、政法、理工类院校多实行这种培养模式。
综上,据这几年的企业招聘信息反馈,日资企业不仅仅需要从事翻译工作的日语人才,更需要了解市场行情,有一定英语能力,能用流利的商务日语接待客户,商务谈判的一职多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由此可见,现在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日语人才,而是实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通过学习语言而掌握一门甚至几门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新需求。除了课堂的专业学习,课余的多渠道广泛学习和努力实践十分必要。有过工作经历的同学更应考虑如何结合专业学习,最大程度发挥以往的工作经验。勿容置疑,目前我国的日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大跃进式的扩招,日语专业的数量和学生数量增加过快,而原有师资储备严重不足,人才的“批量生产”和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时效性的难以解决的矛盾。从目前每年一度的专业四、专业八级考试的成绩看,相当多高校的参试考试的学生的通过率很低。为此,每年会有大量高校日语专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日语培训机构进行日语强化学习,以弥补大学校内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所以应该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有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定位尚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规划,人才的培养规格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这些学生就业困难或学习进路不明。为此,应该明确定位,提出日語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为学生的日语学习出路指明方向,比如兴趣引导(动漫、日剧、日本文化)、考试通关(考研、二外、专业四级、国际日语能力测试、J-TEST、PJPT等)、就业辅助、日本留学等。
再次,有些高校虽然实行了复合型、定向技能方向型培养模式,但是,承担非日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和文科相关专业的教师相对而言,专业水平和深度尚有待提高。同时就我国日语教育的整体状况而言,存在过于强调语言技能训练,缺少人文含量的倾向。应该组织各种和日本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我们民办院校如何来进行日语课程改革,以培养非单纯的翻译,而是复合型人才呢?
首先要增加日语会话和听力课比例,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日语写作课也必不可少。另外还要开设和国际能力考试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过级率,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教材,一般院校都是使用的新编日语教材,这套教材比较经典,但是有些内容稍显陈旧,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中小学课本,选取适合文章材料,自编成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学的内容要注意日本文化的导入。教学方式可以采取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播放录音,课件,视频,以及展示实物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比较好的氛围和场景。另外也可以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以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学习。
还要开设一些会计基础,计算机知识,国际贸易等方面课程,让学生有相关知识,以免就业时两眼发蒙,一问三不知。要重视从初级阶段就采用日本外教教授听力和会话,来给学生营造全日文的氛围,提高学生说日语的兴趣。本国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另外还要重视校企合作,在学生上学期间就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基础。还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英语课程的开设,要让学生尽量通过英语六级,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具有双语能力的学生在将来就业时非常受欢迎。多与日本的院校建立姐妹学校,为学生提高出国留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日本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提高他们的情商,以免在将来企业中在风俗习惯方面与外国人产生误会。
总之,民办院校日语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下去,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