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创业就业双赢思路
2017-11-22孔宏欣
孔宏欣
摘 要 立足于智能制造和终端产品智能化,职业教育必须以推动制造智能化、平台化、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中创新发展,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引领新产业,育成新经济,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登。“互联网+”带来的融合创新层出不穷,教育机构也应当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融合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创业就业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当先进制造遇到互联网、物联网,用智能化的技术生产智能化的产品,推广智能化的应用,就可以实现产业、产品、商业模式的集成创新,带动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的良好发展。立足于智能制造和终端产品智能化,职业教育必须以推动制造智能化、平台化、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中创新发展,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引领新产业,育成新经济,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登。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而融合创新发展,否则,培养出来的专业无人接收,甚至所学无所用。其实,职工培训应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核心内涵,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核心精神指导下谋思路,找办法。
1强化互联网思维教育,树立开放共享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教育工作者要以更高远的眼光、更包容的态度、更开放的理念,努力打造人才发展的新环境。高校要着眼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思维的特点,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鼓励地方高校向社会提供“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培训,探索建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
2结合人才需求,创新相应课程及专业的内容
职工培训应当围绕企业需求为导向。社会人才需求动向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破除当前教育培养中出现专业或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情况。譬如,数据分析师被称为电商企业的“高级参谋”。许多企业急缺数据分析师和数据专员,并且年薪可观,然而,没有相关课程设置,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高校却没有;用人单位不需要的,高校却设置的相关课程与实际需要人才脱节。在人力资源市场调查中,虽然有不少电商企业高薪诚聘数据分析专员,然而大学生能够驻足者多询问者少,投递简历的更是寥寥无几。其中一名会计专业毕业生,被招聘方建议尝试“数据分析专员”岗位,遭到果断拒绝,这个学生其实并不清楚数据分析是做什么,的确让招聘方既尴尬又无奈。招聘单位在选人时,一般青睐统计学、数学、会计、物理、计算机等专业的。另一家科技信息公司,以年薪15万元至20万元的高薪,诚聘“大数据分析师”,同样问津者少。那么,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应当深刻反省,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相脱离,不仅是浪费的相应资源,而且对于求职者来说,所学无所用,毕业就失业,并不是教育机构所希望的。仍以数据分析师为例,数据分析师可以通过各方面数据分析,提供可行性的营销方案,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获得洞察力,帮企业改变策略,增加收入等,有了数据支撑,销售计划也好,营销方案也好,都不再是靠拍脑袋完成。这类人才挖人成本太高,培养太难,着实让用人单位伤脑筋。数据分析师掌握着公司的机密,一旦培养起来,公司宁愿逐年加薪,也不会轻易放走。过去用人单位尝试找猎头挖人,但付出的代价,都足够培养四五个数据分析师。可见,用人单位求人也是千兵易寻,一将难求。
3搭建职工教育互通平台,建立人才数据库
要努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技能人才优势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形成人才支撑引领发展的新局面。可以将这些智力资源根据知识结构、素质特点进行梳理整合,建一个人才数据库。这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数据库,让其与业界或政府等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各取所需。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个数据库里找人才,找智力支持。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将人找工作到工作找人的模式的转变,这个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
4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职业培训也应当从社会到用人单位,要围绕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依托政府相关规定,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探索推行体制内外人才顺畅流动和科技人才兼职兼薪途径。当地政府部门与用人单位也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例如,可以对特殊人才给予多岗位锻炼的机会,畅通其发展通道;对于创业型人才给予政策和启动资金的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可以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凝聚“高精尖缺”人才;也可以将人才团队整体引进和专门人才的个别引进相结合,以人才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此,搞好政府、用人单位、职工人才培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6(01).
[2] 龙小敏.试探如何利用好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指导[J].中国职工教育,2012(12).
[3] 张境安,张新民.关于企业职业培训实现良性循环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1993(08).
[4] 张金凤.浅析员工培训三要素[J].人力資源开发,2017(12).endprint